高动物蛋白饮食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高动物蛋白饮食对血管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88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参与者的一般生活方式,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收集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高动物蛋白饮食与血管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52例,女性36例,中位年龄42(38,53)岁.平均动脉压中位数106(97,112)mmHg,最高平均动脉压中位数123(116,132)mmHg.FMD中位数5.1(3.8,7.3)%,IMT中位数0.9(0.8,1.2)mm.在日常饮食中,偏向于高动物蛋白饮食的39例,比较均衡的36例;高动物蛋白饮食与FMD显著负相关,与IMT显著正相关;而且,动物蛋白摄入量较大的受试者倾向于存在更大的心血管风险.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有效降压治疗的同时,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过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方法 50例婴儿湿疹患儿,分析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根据最终检验结果,依据食物过敏原种类多少将患者分为A、B、C组.观察三组调整饮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14例,占比为28.0%;B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19例,占比为38.0%;C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15例,占比为30.0%.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C组的53.3%,差异有统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其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肌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erg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及功能性步行分析法(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观察老年血液病患者采取卧床功能康复锻炼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血液病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卧床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精神质量、睡眠情况、家庭理解、卧床心态、卧床行动评分分别为(3.27±0.17)、(2.23±0.23)、(3.98±0.21)、(4.81±0.23)、
目的 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