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三大途径之一。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法制观念以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理论知识,还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事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时事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逐步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而德育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课,时事教育和日常工作三条途径组成。作为德育途径之一的时事教育是指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教育。要提高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让师生了解德育目标和内容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了大学阶段(包括高职高专阶段)德育目标和德育的内容。这为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提供了依据,不论是选择有关德育的时政材料,还是时事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都离不开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时事政治教育渗透德育,提高德育效能的过程,就是要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贯穿其中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既要认真学习这个大纲,全面把握高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又要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选择时政材料,并对材料内容进行有利德育的灵活处理和使用。对学生而言,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德育目标和内容,并按其要求运用教材知识原理对时政材料进行收集、筛选,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把德育目标和内容纳入到时事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会很大程度的强化德育效能。
二、要精选富含德育性的时政材料
时事政治材料有来源广、資源丰富、贴近生活等优点,但我们找的时政材料是要对广大学生有德育效能的材料。因此,为了使引入的时政材料能充分发挥德育效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信息渠道精挑细选。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按照德育目标和内容选择学生自己熟知的,比如走读生可以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电视节目搜集时政材料,住宿生可以通过班级订的报纸、杂志以及去阅览室查阅资料搜集时政材料。其实,这种做法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良好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育。政治教师应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把握时政动态,关注重大主题,整合时政资源,为开展时政教育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材料。而且教师在选择时政材料,挖掘德育内容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在时政点评过程中注重与德育目标和内容有联系的时政热点、焦点的选择,这也会强化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在近期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我引导学生关注党的十八大,让他们收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做的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决议案,以及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人选等等,在班会课上播报准备的资料,培养他们爱党爱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提高同学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度。再比如,在《教师职业道德新编》课上,就近期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发生了“虐童事件”,我让同学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更让同学们体会到教育是“爱”的事业,让她们真是的感受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职业要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要不断创新时事政治教育的形式
时事政治教育没有大纲、教材和具体要求 ,因而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随意性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因校因师而异。我们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质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时事教育新模式,使之模式化,制度化。传统的时事政治教育由教师念报纸 、读杂志,单纯应付思想政治课的大纲需要和应付考试需要而填鸭式地讲时事,或者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杂志,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更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德育效能的作用 。
我尝试让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前准备材料,堂课上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时事播报, 而对三四年的高年级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五分钟时事播报,我还要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时事进行点评,或提出一些疑问供大家共同讨论;还开设过“小记者”招待会、答辩会,由学生向主持会议的教师提出各种时事政策问题;还开展了一系列时事讲座和沙龙,例如“钓鱼岛事件”的时事沙龙,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就“钓鱼岛的历史渊源”“钓鱼岛之大国博弈”“钓鱼岛之何去何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系列的讲座和沙龙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和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发生后,我充分利用时事教育的时效性和贴近性,指导学生开展了“喜迎十八大”“树师风 立师德”等时事教育的黑板报评比和橱窗展;还广泛发动政治组全体老师,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准备,全面部署,开展了我校第一届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要突出政治教师的德育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在时事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依然是主导。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重书本轻时政,重知识轻德育。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应该改变角色,重视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从时政材料中挑选有价值的德育材料。要让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时政材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分析理解所选时政材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因此、政治教师首先应根据德育目标与内容及时地通过各种信息、媒体,把握时政动态,关注重大主题,整合时政资源,以一定的信息搜集和编辑能力,筛选出有德育价值的时事政治材料。其次,要在布置时政作业时给学生方向性指导,作业题目的设定要有德育倾向性。第三,要在作业完成后对学生的点评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以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规范学生的点评,不能偏离方向。
总之,要提高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就要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和调动一切有利于德育效能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时事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纳入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灵,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燕君.谈中专德育课课堂学的情境创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3).
[2] 姜瑞强,徐晓芸.陪着学生走向未来——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新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11):6-9.
作者简介:
邹学(1981-),男,汉,江苏苏州,硕士,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时事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逐步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而德育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课,时事教育和日常工作三条途径组成。作为德育途径之一的时事教育是指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教育。要提高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让师生了解德育目标和内容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了大学阶段(包括高职高专阶段)德育目标和德育的内容。这为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提供了依据,不论是选择有关德育的时政材料,还是时事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都离不开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时事政治教育渗透德育,提高德育效能的过程,就是要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贯穿其中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既要认真学习这个大纲,全面把握高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又要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选择时政材料,并对材料内容进行有利德育的灵活处理和使用。对学生而言,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德育目标和内容,并按其要求运用教材知识原理对时政材料进行收集、筛选,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把德育目标和内容纳入到时事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会很大程度的强化德育效能。
二、要精选富含德育性的时政材料
时事政治材料有来源广、資源丰富、贴近生活等优点,但我们找的时政材料是要对广大学生有德育效能的材料。因此,为了使引入的时政材料能充分发挥德育效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信息渠道精挑细选。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按照德育目标和内容选择学生自己熟知的,比如走读生可以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电视节目搜集时政材料,住宿生可以通过班级订的报纸、杂志以及去阅览室查阅资料搜集时政材料。其实,这种做法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良好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育。政治教师应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把握时政动态,关注重大主题,整合时政资源,为开展时政教育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材料。而且教师在选择时政材料,挖掘德育内容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在时政点评过程中注重与德育目标和内容有联系的时政热点、焦点的选择,这也会强化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在近期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我引导学生关注党的十八大,让他们收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做的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决议案,以及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人选等等,在班会课上播报准备的资料,培养他们爱党爱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提高同学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度。再比如,在《教师职业道德新编》课上,就近期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发生了“虐童事件”,我让同学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更让同学们体会到教育是“爱”的事业,让她们真是的感受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职业要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要不断创新时事政治教育的形式
时事政治教育没有大纲、教材和具体要求 ,因而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随意性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因校因师而异。我们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质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时事教育新模式,使之模式化,制度化。传统的时事政治教育由教师念报纸 、读杂志,单纯应付思想政治课的大纲需要和应付考试需要而填鸭式地讲时事,或者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杂志,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更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德育效能的作用 。
我尝试让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前准备材料,堂课上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时事播报, 而对三四年的高年级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五分钟时事播报,我还要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时事进行点评,或提出一些疑问供大家共同讨论;还开设过“小记者”招待会、答辩会,由学生向主持会议的教师提出各种时事政策问题;还开展了一系列时事讲座和沙龙,例如“钓鱼岛事件”的时事沙龙,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就“钓鱼岛的历史渊源”“钓鱼岛之大国博弈”“钓鱼岛之何去何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系列的讲座和沙龙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和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发生后,我充分利用时事教育的时效性和贴近性,指导学生开展了“喜迎十八大”“树师风 立师德”等时事教育的黑板报评比和橱窗展;还广泛发动政治组全体老师,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准备,全面部署,开展了我校第一届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要突出政治教师的德育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在时事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依然是主导。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重书本轻时政,重知识轻德育。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应该改变角色,重视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从时政材料中挑选有价值的德育材料。要让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时政材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分析理解所选时政材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因此、政治教师首先应根据德育目标与内容及时地通过各种信息、媒体,把握时政动态,关注重大主题,整合时政资源,以一定的信息搜集和编辑能力,筛选出有德育价值的时事政治材料。其次,要在布置时政作业时给学生方向性指导,作业题目的设定要有德育倾向性。第三,要在作业完成后对学生的点评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以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规范学生的点评,不能偏离方向。
总之,要提高时事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就要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和调动一切有利于德育效能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时事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纳入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灵,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燕君.谈中专德育课课堂学的情境创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3).
[2] 姜瑞强,徐晓芸.陪着学生走向未来——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新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11):6-9.
作者简介:
邹学(1981-),男,汉,江苏苏州,硕士,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