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在历史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5-01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但当前的中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数、理、化和语文、英语等“主科”颇为重视,而对历史等“副科”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研究教学艺术,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发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导入新课的方式因教材的不同而形式各异,有讲故事、唱歌、展示图片等形式。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可利用美国国旗的图片提出问题:这是哪国国旗?它有什么特点?图案的标志各代表什么?然后点出美国现状,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00多年前的美国,由此引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从而转入到新课的分析上来。再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利用录音《松花江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十年代中去,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些导入新课的办法形式活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受到学生欢迎。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在关键处设置疑问,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加以点拨、引导、释疑,帮助学生分析,使学生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设问: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会爆发吗?先生各抒己见,但不能明确的回答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因为秦的统治太残暴,秦末农民战争迟早会爆发。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包含的偶然事件,偶然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运用比较法,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共性、特殊性及其规律。例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濟危机和政治危机》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德走向不同的道路?学生思考后,有的认为希特勒有野心,有煽动才能;有的认为德国曾是帝国,有封建军事性的遗毒;有的认为美国民众思想浓厚……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从两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国内阶级斗争情况、领袖的作用等方面考虑。经过热烈讨论,总结出:1.美国的经济实力强,能采取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摆脱危机;德国经济实力弱,只有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对外扩张的道路;2.美国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3.美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获得了好处,保持、提高了国际地位,不愿改变;德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心怀仇恨……通过这种比较、归纳,既克服了枯燥乏味的讲述,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在教学中保持融洽的感情、协调的关系,情感的力量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必须保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主动的走进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要尊敬教师。学生尊敬的是教师渊博的知识。由此,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备有一桶水”。通过渊博的学识来打动学生,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由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体现。
  五、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尤以发散思维的培养为重
  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对同一问题沿着不同地方向思考,重现眼前的信息与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的新思想的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1.克服思维僵化,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反映在不能多思考、多探索去灵活解题上。造成的原因是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谓流畅性,是指学生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信息,并在解题中表现出来。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思维定势,就是事先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变通性。教师在授课中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某个例题或习题,而不注意变通的讲解与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受其制约的学生在解题时,方法和思路是固定的模式,而题目一旦变化,学生将会手足无措。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循常规,寻求变异,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广泛的联想。由此及彼,巧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还要做到会教,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其对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参与过程中锻炼其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从“苦学”转化为“乐学”,才能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都得到解放。
其他文献
针对Green-Ampt(GA)积水入渗模型只有隐格式解的问题,利用同伦分析法(HAM)给出GA方程的显式解析解.首先构造一组基底为幂函数的显示解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性和非线性算子,定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86-01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能体现出“发展性”,也是当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主要的一个区别点,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阅读能力,是我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今年来努力钻研的方向。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们交流。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往往是
期刊
根据热平衡测试结果,从改进焙烧方法,加强窑体保温,适当密闭看火孔,充分利用余热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隧道窑的节能措施。
【摘 要】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底蕴,蕴藏着较为广阔的文化资源,例如民族声乐,也在多维文化下展现出多种形式趋势,在多维文化的启示下,声乐教育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人们开始重视声乐教育,加强声乐教育与多维文化的融合,才能实现开拓与创新。本文主要从多维文化的背景出发,充分挖掘民族声乐教育的独有优势与特色,全面深化和改革声乐教育形式,注重坚持以人
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模拟课堂教学中,结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探讨模拟课堂中教学目的的确定、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融
【摘 要】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合”,没有合就无所谓合唱。它有别于其它演唱形式,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那么,如何在这样的一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呢?一、声部间的平衡、和谐训练;二合唱团的声部间的统一呼吸 ;三、音准谐和、音色统一;四、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统一发声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
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是保证公路边坡正常建设和安全运营的关键。以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强度折减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路堑边坡开挖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需加强,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去关心、爱护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谈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 爱心 家校联系 学校管理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13-02  隨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
本文介绍了电站支柱绝缘子的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人工污秽试验结果。试验是在各种污秽度水平下用清洁雾法进行的。这些新的试验数据是对以前报导的有关支柱绝缘子高压直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