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只是学霸,更是体育达人
1978年,陈冬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的职工,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二个男孩子,哥哥比他大4岁。
在父母的眼里,陈冬打小就很省心。爱运动,也爱学习的陈冬从小就是孩子群里的孩子头,厂子里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喜欢找陈冬玩。
“我二儿子从小就让我放心,他上的是我们厂里的子弟学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父亲这样说。
如今回忆起儿时的陈冬,陈树林说:小时候的陈冬最爱打篮球、游泳,做完功课就喜欢搞体育运动。
陈冬虽然爱玩,但也爱学习,从来没在学习上让父母操心。而陈树林也从不干预儿子的体育运动。他甚至鼓励儿子好好锻炼,要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未来。
1991年,13岁的陈冬上初一, 就读洛阳铜加工厂中学(现在是洛阳市第22中学),初高中连读。
姚志强当时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是陈冬初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当时的他也才26岁,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陈冬从小在工厂里长大,在小伙伴中间是有名的孩子王。刚入学不久,机敏沉稳的陈冬就凭借在同学中的威信被评选为班长,这一干就是6年。”姚老师还说,陈冬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稳重,学习好,执行力强,心理素质也特别好,还特别喜欢踢足球,身体素质也特别棒。
六年,一个班主任,一个班长,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姚志强记得,为让同学们在学习和体能上能全面發展,班里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作为班长,陈冬平时不仅要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业,还会主动承担起班里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
“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时,他就代表我,他说的话、做的事,同学们都非常信服。”姚志强说。
少年时代的陈冬十分稳重低调,话不多,但是说一不二;他是班上的体育达人,学校开运动会时,长跑、短跑、铅球等项目,只要他上场,绝对能拿下名次;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后卫,高三时代表学校出战洛阳市高中足球联赛,拿下了第三名。不仅如此,陈冬学习成绩也很好,“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上拿过二等奖,分数考上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姚志强说。
很多的任教老师对陈冬的印象都十分深刻。高中英语老师李克民说,当时他刚从东北到洛阳任教,行李是火车托运过来的。陈冬和几名同学非常热心地到火车站帮忙抬行李,后来他还带着同学专门借三轮车帮忙搬家。有一次李克民患急性胃肠炎,差点晕倒在讲堂上,也是陈冬和几名同学把他送到了医院。
体育老师马俭说,陈冬身体素质好,1997年学校一共报考飞行员7个人,最后只有他和另一名女生成功录取。
“看到陈冬的消息,我很激动也很骄傲!”今年70岁的物理老师张钦说,陈冬物理成绩特别好,当时就表现出了对太空探索的欲望。有一次,他讲到失重章节时,对失重概念进行了讲解,可课后陈冬仍追着他问“失重到底是啥感觉?”
当时,张老师对陈冬说,只有到太空中,才能感受到真正失重的感觉。没想到当初的这句话,现在竟然成了现实。张老师感叹,希望陈冬能有机会回到母校,给学生们讲讲失重究竟是啥感觉。
心愿得偿,学霸成了飞行员
父亲陈树林年轻时也曾有过入伍参军的梦想。在他上中学和参加工作后,曾两次报名参军。但都因为体检不过关,愿望没有达成。这个军人情结系在他的心中,也在生活中影响着家人。他经常跟孩子们一起看三大战役的电影,看《上甘岭》、《地道战》,跟陈冬讲“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经历潜移默化影响着陈冬。在高中时,一次父子聊天,陈冬告诉父亲:自己的志愿就是从军,高考就要考军校,考不上军校就去当兵。陈树林听了,心中十分欣喜。
没有想到的是,陈冬的高考竟然也和父亲一样,体检时出了个小插曲,使得陈冬差点与军校失之交臂。
那是1996年11月,军队院校招收飞行员的工作开始进行前期体检。众所周知,招飞的体检非常严格,陈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次体检。1997年三月,陈冬又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二次体检。两次体检都过关后,陈树林对儿子当飞行员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同年6月,他陪儿子到济南参加了第三次体检。
走出体检室的陈冬,神情有些紧张。他告诉父亲:自己视力有点下降。父亲说:“没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陈树林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自己心里紧张起来。
由于陈冬学习好,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又担任学生干部,校领导对陈冬的高考录取也十分关心。到了8月高考成绩发榜,陈冬以620多分的优异成绩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招生組来了后,校长和陈冬的父亲见到了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招生的同志说,我们从没看到报考我们学校高考这么高分的学生。”陈树林说。
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体检的报告。体检由两位医生签字,视力检查表上一位医生的结论是1.0,另一位医生的结论是0.9,最终为了保险起见,给陈冬的体检报告的结论为:视力0.9,这与合格的招飞体检视力标准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说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了视力,这也是暂时的。最后没有让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陈树林说。
1997年,陈冬终于如愿以偿考上长春飞行学院,也完成了父亲陈树林的心愿。这以后,几乎每年春节陈冬都会给姚志强老师发短信。但是突然有一年,这短信消失了。再后来陈冬就再也没有消息了。2012年,姚志强思念久无踪影的陈冬,就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寻找陈冬的启事。他哪里知道,此时的陈冬正参加航天员选拔,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与外界隔绝了。
失踪的学霸,航天的骄子
坐落于长春东南湖大路的空军航空大学,就是曾经的长春飞行学院。1997年,陈冬在这里开始了他的飞天之梦。
1978年,陈冬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的职工,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二个男孩子,哥哥比他大4岁。
在父母的眼里,陈冬打小就很省心。爱运动,也爱学习的陈冬从小就是孩子群里的孩子头,厂子里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喜欢找陈冬玩。
“我二儿子从小就让我放心,他上的是我们厂里的子弟学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父亲这样说。
如今回忆起儿时的陈冬,陈树林说:小时候的陈冬最爱打篮球、游泳,做完功课就喜欢搞体育运动。
陈冬虽然爱玩,但也爱学习,从来没在学习上让父母操心。而陈树林也从不干预儿子的体育运动。他甚至鼓励儿子好好锻炼,要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未来。
1991年,13岁的陈冬上初一, 就读洛阳铜加工厂中学(现在是洛阳市第22中学),初高中连读。
姚志强当时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是陈冬初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当时的他也才26岁,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陈冬从小在工厂里长大,在小伙伴中间是有名的孩子王。刚入学不久,机敏沉稳的陈冬就凭借在同学中的威信被评选为班长,这一干就是6年。”姚老师还说,陈冬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稳重,学习好,执行力强,心理素质也特别好,还特别喜欢踢足球,身体素质也特别棒。
六年,一个班主任,一个班长,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姚志强记得,为让同学们在学习和体能上能全面發展,班里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作为班长,陈冬平时不仅要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业,还会主动承担起班里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
“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时,他就代表我,他说的话、做的事,同学们都非常信服。”姚志强说。
少年时代的陈冬十分稳重低调,话不多,但是说一不二;他是班上的体育达人,学校开运动会时,长跑、短跑、铅球等项目,只要他上场,绝对能拿下名次;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后卫,高三时代表学校出战洛阳市高中足球联赛,拿下了第三名。不仅如此,陈冬学习成绩也很好,“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上拿过二等奖,分数考上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姚志强说。
很多的任教老师对陈冬的印象都十分深刻。高中英语老师李克民说,当时他刚从东北到洛阳任教,行李是火车托运过来的。陈冬和几名同学非常热心地到火车站帮忙抬行李,后来他还带着同学专门借三轮车帮忙搬家。有一次李克民患急性胃肠炎,差点晕倒在讲堂上,也是陈冬和几名同学把他送到了医院。
体育老师马俭说,陈冬身体素质好,1997年学校一共报考飞行员7个人,最后只有他和另一名女生成功录取。
“看到陈冬的消息,我很激动也很骄傲!”今年70岁的物理老师张钦说,陈冬物理成绩特别好,当时就表现出了对太空探索的欲望。有一次,他讲到失重章节时,对失重概念进行了讲解,可课后陈冬仍追着他问“失重到底是啥感觉?”
当时,张老师对陈冬说,只有到太空中,才能感受到真正失重的感觉。没想到当初的这句话,现在竟然成了现实。张老师感叹,希望陈冬能有机会回到母校,给学生们讲讲失重究竟是啥感觉。
心愿得偿,学霸成了飞行员
父亲陈树林年轻时也曾有过入伍参军的梦想。在他上中学和参加工作后,曾两次报名参军。但都因为体检不过关,愿望没有达成。这个军人情结系在他的心中,也在生活中影响着家人。他经常跟孩子们一起看三大战役的电影,看《上甘岭》、《地道战》,跟陈冬讲“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经历潜移默化影响着陈冬。在高中时,一次父子聊天,陈冬告诉父亲:自己的志愿就是从军,高考就要考军校,考不上军校就去当兵。陈树林听了,心中十分欣喜。
没有想到的是,陈冬的高考竟然也和父亲一样,体检时出了个小插曲,使得陈冬差点与军校失之交臂。
那是1996年11月,军队院校招收飞行员的工作开始进行前期体检。众所周知,招飞的体检非常严格,陈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次体检。1997年三月,陈冬又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二次体检。两次体检都过关后,陈树林对儿子当飞行员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同年6月,他陪儿子到济南参加了第三次体检。
走出体检室的陈冬,神情有些紧张。他告诉父亲:自己视力有点下降。父亲说:“没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陈树林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自己心里紧张起来。
由于陈冬学习好,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又担任学生干部,校领导对陈冬的高考录取也十分关心。到了8月高考成绩发榜,陈冬以620多分的优异成绩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招生組来了后,校长和陈冬的父亲见到了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招生的同志说,我们从没看到报考我们学校高考这么高分的学生。”陈树林说。
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体检的报告。体检由两位医生签字,视力检查表上一位医生的结论是1.0,另一位医生的结论是0.9,最终为了保险起见,给陈冬的体检报告的结论为:视力0.9,这与合格的招飞体检视力标准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说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了视力,这也是暂时的。最后没有让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陈树林说。
1997年,陈冬终于如愿以偿考上长春飞行学院,也完成了父亲陈树林的心愿。这以后,几乎每年春节陈冬都会给姚志强老师发短信。但是突然有一年,这短信消失了。再后来陈冬就再也没有消息了。2012年,姚志强思念久无踪影的陈冬,就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寻找陈冬的启事。他哪里知道,此时的陈冬正参加航天员选拔,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与外界隔绝了。
失踪的学霸,航天的骄子
坐落于长春东南湖大路的空军航空大学,就是曾经的长春飞行学院。1997年,陈冬在这里开始了他的飞天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