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同其他领域的合作性质不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能够在一线胜任生产、管理、服务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共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背离这个前提,恐怕再好的合作形式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本案例虽然是针对“近年来生源规模紧缩,招生数量锐减,导致包括数控机床在内的大部分机床处于闲置”的现实,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创新”之举,但其合作的内容却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企业利用学校设备和场所及其他资产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恐怕实际上是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案例又让我们看到了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困惑,即技能型师资和生产性教学情境缺乏与先进专业教学设备闲置的矛盾。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些年国家加大投入,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不少优良的教学设备和场所,许多学校也加大设备预算和采购力度,形成了令人羡慕的教学硬件。然而,由于生源、理念、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先进的设备和实训场所竟成为供上级检查和来宾参观的“花瓶”,并未能实现教学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这就提出了公共财政如何投资教育的课题。如果能够解放思想,转变思路,运用法律和政策的杠杆调动企业承担学校专业和技能训练任务的积极性,可能会收到不同以往的教育投资效益。由此看来,在规范的前提下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文章还是大有做头的。
(张黎宁 福建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案例又让我们看到了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困惑,即技能型师资和生产性教学情境缺乏与先进专业教学设备闲置的矛盾。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些年国家加大投入,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不少优良的教学设备和场所,许多学校也加大设备预算和采购力度,形成了令人羡慕的教学硬件。然而,由于生源、理念、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先进的设备和实训场所竟成为供上级检查和来宾参观的“花瓶”,并未能实现教学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这就提出了公共财政如何投资教育的课题。如果能够解放思想,转变思路,运用法律和政策的杠杆调动企业承担学校专业和技能训练任务的积极性,可能会收到不同以往的教育投资效益。由此看来,在规范的前提下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文章还是大有做头的。
(张黎宁 福建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