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同龄的健康者(对照组),对其做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er)、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分析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BUN、Ser、CysC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25%、85%,CysC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UN、Ser;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UN、Ser、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胱抑素C(CysC)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肾功能的损伤,可作为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敏感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临床价值
  近年来,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继发性肾脏损害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早期的糖尿病起病较为隐匿,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难以被诊断。而一旦有临床表现,则可能进入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出现恶化并迅速发展到难以遏制的地步[2]。因此,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诊断极为关键。目前,临床常用检测患者的CysC、BUN、Ser等来反映GFR的指标。本文选取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80例同龄的健康者进行CysC、BUN、Ser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80例同龄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同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符合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中无急性或慢性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结核、肿瘤和胶原性疾病患者;其中48例女性、32例男性;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4±2.7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0.2±2.3年。对照组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无糖尿病家族史、肝肾和心血管疾病;39例女性、41例男性;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6±2.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的CysC,使用酶法检测患者的BUN、Ser。样本的采集均在清晨,采取空腹静脉采血方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中,CysC正常参考数据为0.50-1.10mg/L,若超过1.10mg/L,则为异常。BUN的正常参考数据为1.8-8.4mmol/L,若超过8.4mmol/L则为异常。Ser的正常参考数据为30-116μmol/L,若超过126μmol/L则为异常。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的比较。并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UN、Ser、CysC的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观察组的BUN为11.70±7.91mmol/L、Ser为157.6±105.4μmol/L、CysC为2.02±0.88mg/L,对照组的BUN为5.33±2.44mmol/L、Ser为65.5±28.6μmol/L、CysC为1.02±0.26mg/L,观察组以上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组BUN、Ser、CysC的异常率观察组CysC异常为68例,异常发生率为85%,BUN异常28例,异常发生率为35%、Ser异常20例发生率为25%,CysC的異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UN、Ser的异常发生,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和饮食上有很大改变,也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最为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肾病,这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该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且起病较为隐匿,患者一般很难察觉,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时则预示着疾病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治疗难度加大,甚至无法治疗。为减少糖尿病病死率,应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准确性,这对于尽早治疗和改善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比较复杂,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BUN、Ser、CysC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或辨别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若遭到损害,体内肾小球功能会遭受相应的影响,即会使患者的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状况与血液相关指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目前,一些医院将BUN、Ser作为临床评估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但研究证明,唯有GFR下降33%-50%时,BUN与Ser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同时,还会受饮食、性别、肌肉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CysC是一种非糖化碱性低分子量蛋白,具有较小的分子量而能顺畅通过肾小球,从而易在肾小管近端被分解。又因为人体中CysC的代谢和产生是恒定不变的,因而能成为检测肾功能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中,观察组的BUN、Ser、Cys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但在观察组中,CysC的异常率明显高于BUN、Ser,且P<0.05,可见CysC的测定比BUN、Ser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较为敏感,能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治疗疾病,延缓和阻止肾损害的蔓延和发展,建议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祖碧,邬蜀军,罗晓明,周筱梅.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08):922+928.
  [2]刘学平.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06):348.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舒利迭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COPD治疗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7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利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FEV1、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和症状改善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联合扩容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氧自由基等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扩容药物,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神经损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皆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196例患有乙肝的患者同时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比较常见的模式1,3,5阳性503,HBV-DNA阳性率95.8;1,4,5阳性469例,HBV-DNA阳性率23.8;1,5阳性103例,HBV-DNA阳性率35.8;1,3阳性103例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20例频发室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一日3次,每次2包(儿童据病情酌减),连续用药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P-R间期及最大QTc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经过1周治疗,早搏未得到改善,则改用心律平,一日3次,每日150mg,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对20例可疑胃肠道细胞淋巴瘤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liVision plus法。结果20例患者中胃肠道细胞淋巴瘤与慢性炎症的比例为4:16。结论对于可疑胃肠道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胃肠道淋巴瘤的检出率。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B细胞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
【摘 要】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抗栓治疗的BPH患者继发血尿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抗栓治疗的BPH继发血尿的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非那雄胺组(39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非那雄胺;非那雄胺组每日口服非那雄胺5mg(5mg,qd),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每个月复查一次尿常规,比较血尿复发情况及程度。结果:对照组37例中出现反复间歇性血尿24 例(64.9%) ,3例因血块堵塞尿道需住院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