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提高辨别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家国情怀一脉相承、密切相关,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故事,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理论知识,开展红色基地教育,鼓励学生抒写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感悟.
其他文献
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依托可利用的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党员干部的素养.文章就红色家书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价值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对红色家书的教育价值实现措施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就红色家书的应用探究如何促进实践教育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域原因,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陕南羌族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刺绣和剪纸艺术形式,陕南羌族刺绣和剪纸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羌绣和剪纸都是陕南羌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从两项民间艺术上可以发掘陕南羌族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图案类型、色彩处理、制作工艺和寓意等方面,对陕南羌绣和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探讨,不仅为人们呈现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文化信仰,还为人们展现了羌族人民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湘西阳戏是一种民间的地方小戏,湘西这片多民族的土壤上孕育出了这种独具魅力的地方戏.湘西阳戏从民间歌舞发展成为戏曲剧种,经历了“二小”“三小”及“多行当戏”等阶段.湘西阳戏历史悠久,风格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文章对湘西阳戏的传承困境及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找出湘西阳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湘西阳戏传承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湘西阳戏创新发展的对策,以期扩大湘西阳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湘西阳戏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美术工艺,岚县面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较于其他的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岚县面塑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似乎更加轻松,但随着人们生活状态和审美需求的转变,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文章通过介绍岚县面塑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分析岚县面塑活态传承的现状,探讨岚县面塑的创新发展.
高校学生党员是从学生当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榜样,高校要努力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文章以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为例,探讨该学院党委“党员发展把好源头、党员培养注重带头、党员工作站主要牵头”的工作思路,探索以“三制一站两平台”打造学生党建育人品牌的具体路径和成效.
民俗是人们心底的力量,是人类在自然、历史、生活中产生的,最终这个产物成为人们生存的精神思想和行动指针.东北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可以作为综合材料创作的灵感和艺术表现形式.综合材料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不仅要表现感情,还要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东北民俗文化对综合材料创作的影响,在拓展综合材料表现题材的同时,丰富综合材料创作的表现形式,传承优秀的东北地区民俗文化,可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社会栋梁的主阵地,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并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党建工作路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建工作的契合点,深化对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发展建设培育新生力量,确保党的先进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新时代,高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学习新思想,不断创新授课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生命线”理论,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快、更好发展.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和海洋文化发展作为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浙江省富有的文化底蕴,靠近海洋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发展条件.文章对浙江海洋文化影像化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影像化策略,为区域形象建构提供相关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非遗进课堂不但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向学生普及非遗知识,培养下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课外文化知识.文章分析了非遗进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非遗进课堂对教学与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提出加强教师的非遗知识素养、开发非遗课程资源、加快“互联网+非遗”课堂建设等非遗进课堂的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