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动车市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到重要的发展节点。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坡、外资品牌加入竞争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中国汽车电动车产业将由政策性驱动型市场逐渐向市场驱动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良性的自主发展目标。但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政策推动车企加速转型
  麦肯锡资深合伙人理查德·福斯特曾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创造性破坏时期,守成者将面临巨大挑战。2017年9月28日,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将延至2019年执行。政策的推出与实施一方面对发力电动车的车企是激励,另一方面对以燃油车为主的车企也是一种倒逼,督促它们尽快转型从而跟上市场前进的步伐。
  除了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造车新生势力,和走在电动车行业前列的一些自主品牌外,在中国各大跨国汽车和零部件公司也加快了市场规划和布局的脚步。其中,2019年沃尔沃将实现每辆车均装上电池;宝马将在中国提供5个系列9款新能源车;主推混合动力的丰田也成立了纯电动汽车设计和开发的部门,完善纯电动车的生产体系;福特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45亿美元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奔驰宣布将于2022年全部停产停售传统燃油车,未来将只提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版车型;此外,林肯、捷豹路虎、大众等也相继宣布旗下车型将全面进入电动化。零部件行业亦受到波动,其中美国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尔福将全面分拆动力总成部分,专注于电子电气业务。博世也将旗下用于燃油车的起动机、发动机业务转让,其中还包括业务部门的7000名员工。
  补贴调整倒逼技术提升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刘莹代表课题组发布的《2017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的成果》中显示,指标单独配置政策是激励用户购车的首要因素,“购车成本”和“产品的多样化”是用户选购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其中,以上海为例,如果取消号牌优惠,将有75%的消费者不选择新能源车。而二线城市消费者则对价格敏感,看重补贴。因此,由2018年新能源补贴的变化,可以映射出未来市场趋势的走向。



  据近日曝光的信息显示,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数额,相比2017年将有所下降。不过,由于补贴结构有所调整,因此并非所有新能源车的补贴水平都将遭遇退坡。其中,最低补贴续航里程标准门槛将进一步提升至150公里,且补贴金额也将下降至1万元。但对于续航里程长、电池能量密度高、电耗低的新能源车,补贴却有所增长。
  同时,续航里程补贴的分档将更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能耗系数也将采用分档补贴。电池组能量密度由2017年的不低于90wh/kg的最低要求、高于120wh/kg按1.1倍给予补贴,提升至2018年的105wh/ kg为最低标准,能量密度为120(不含)-140Wh/kg时,中央财政补贴调整系数为1,而140Wh/kg以上调整系数为1.1。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纯电单位电池电量补贴上限不超过1100元/KWh。而地方财政单车补贴上限不变,仍为不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补贴结构的变化,将促使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在电动车续航里程能力和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方面,进一步加快研发进度,当然还要建立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
  新时代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重要的发展节点,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在电池技术方面,目前的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系统比能量相比5年前已经提高了近一倍。同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成本将实现1元/瓦时的目标,也就是说电动车将比燃油车更加经济实惠。纯电驱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已从150km提升至300km。此外,已经基本攻克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也开始起步,未来将应用于商用车燃料电池深度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而随着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网联技术等系列新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也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得益于锂离子电池,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了后来者居上、技术进步超出预期的成绩。中国的技术路径也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跟随。不过,未来将如何更好的平衡和降低电池成本,如何解决在生产制造的良品率和一致性以及材料回收和再循环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國的电动车产业起步比较早,发展至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例如,国产大巴车已经出口至英国等发达国家。未来,国产电池凭借其技术和成本优势也将有望出口欧洲其他国家。但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将迎来洗牌。国内企业究竟有没有能力与外企抗衡?在新一轮的合资潮中,国内企业又会不会重蹈技术空心化的覆辙?当补贴退坡之日,亦是外资大举进入之时,届时中国电动车市场将开启更严酷的竞争。
其他文献
随着韩国起亚、东风雪铁龙等在中国销量断崖式下滑,吉利、传祺等自主品牌搅得市场风生水起,中国车市由合资品牌一边倒主导唱戏的局面似乎要变天了。不过,作为中国车市历史上业绩最好的合资汽车公司之一,上汽通用的发展轨迹具有标本,本文希望通过还原这家合资效率最高,屡屡用意外业绩指标打消外界疑虑的公司,近20年在中国车市几个关键节点的踩点闯关,为合资品牌再出发提供参考。  最成功的合资车企SGM是怎样炼成的? 
期刊
普通人孝敬父母通常会送保健品、家电、首饰等,但有一个人觉得送这些有些不够“走心”,他送的是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虽然有很多人不信,但他确实做到了,他就是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超。  2008年,王超与父亲的一次谈话让他有了这个想法,原因有三:一,王超认为中国汽车人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款专属于农民的车;二,如今四、五、六线城市汽车市场很大,几亿农民生活在这里,如果有一辆适合他
期刊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公务用车配备新能源轿车的,价格不得超过18万元。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让国人欢欣鼓舞,这是第一次国家明确用财政采购来支持国产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在汽车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虽然
期刊
喧闹的都市,寂静的山岭,都有它们各自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关注。不同于人们直截了当的表达,这种方式看上去似乎更有乐趣,就好像陪伴了我多日的北汽绅宝X25,和我一起在青春中释放,乐在其中。  转角遇到爱  “爱转角遇见了谁,是否有爱情的美……”,这首《爱转角》似乎成了我与绅宝X25的第一次对话。  初见它,一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样子。定位于小型SUV的绅宝X25事实上迎合了城市所需,谁说小就不能满足你。
期刊
2017年,我们可以称它为新车时代元年。因为这一年,仅中国新能源及汽车新势力的名字就变得更多更响亮:比亚迪、传祺、知豆、北汽新能源、奔奔、荣威、威马、奇点、车和家、开云、前途、小鹏、拜腾、长江等,其中一些品牌已经为消费者所喜爱;因为这一年,传统汽车厂家低下高贵的头颅,纷纷推出许多网联元素的新能源汽车;因为这一年,人类进入“AI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风口,致力于汽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汽车公司诞
期刊
过去,企业没法生产注意力,而有人专门生产注意力,这个人就是媒体。企业把带有标识的杯子放在媒体的内容旁边,大家在看内容的时候,用余光扫杯子一眼。企业为扫到的那个余光付费,这就是广告。  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听到的——源自多年前罗振宇卖的那个讲品牌的课程。如罗胖预言,企业也能生产注意力。如今,企业获得品牌价值的方式不再是通过媒体生产注意力,不再是只能站在媒体内容旁边,被媒体这种光芒照耀一下,才能获得知名
期刊
说到大家心中的“国民汽车品牌”,大众则是当之无愧的一员,【三胖虐车】本期的主角就是该品牌旗下一款在家用汽车圈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老将”——2017款新捷达。  既然能称得上“国民汽车品牌”,其销量数据一定也十分出众,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大众的品牌影响力大,买大众的车就意味着质量有保障。虽然这个说法有些主观,但也不是不无道理。要是大众在研发和设计上没有过硬的实力,旗下车型也不会有那么好的
期刊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前景日渐明朗,加之国家在财政和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国内出现了众多针对新能源领域的“造车新势力”。几乎一夜之间,各路人马都宣布要造车,“弯道超车”和“加速超越”这些时髦的词汇,开始强行地以投资者快意的方式强加到汽车行业身上。  不可否认,2017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首先,各方新兴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资本市场活络,从PPT造车到智能化技术都被玩出了新花样。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也
期刊
全新启辰T70焕新上市  2017年12月7日,一场中国汽车界独具“温暖”的发布会——“品质启辰·智联生活”东风启辰全新启辰T70上市发布会在冬日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东风启辰各级领导、30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东风启辰经销商、车主代表等齐聚一堂。本次发布会上,东风启辰正式公布了全新启辰T70的价格,新车搭载1.6L、2.0L、1.4T三款动力,共计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98-12.78万元
期刊
签约仪式现场,奇点汽车CEO沈海寅表示:“此次与东风院联手,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标志性起点,我们将联手把奇点智能产业园打造为一个兼具智能、互联和环保的工厂。同时,我们双方也开启了共同打造智能引擎,让奇点汽车成为中国智能汽车先锋和新‘智’造表率的决心。”  近年来在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中国车市涌现出一批以奇点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的命运却出现“两极化”,有些宣传期声势浩大的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