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宿命意识——以《聊斋志异》中的果报不爽模式为例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报不爽思想是人们对坚守、践履善德予以鼓励和奖赏的空幻的宿命性许诺,其本质是道德宿命意识.具体表现在古典小说果报不爽模式的德行之因、福祸之果、果报相继不爽及其主宰力量上,因为展现德福相配、人际和谐、世俗幸福等,道德宿命意识也具有审美特质,《聊斋志异》中的果报不爽相关篇章对这些的表现较为集中细致。此外,《聊斋志异》部分篇章、情节以心理情感为依据,突破了道德宿命意识,有的还达到了理想的自由境界。
其他文献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由于其自身的特征,虽然规避或减少了很多传统商务模式中的交易成本,但也产生了与传统交易不同的新交易成本。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力量,企业家在电子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要素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技术市场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哈尔滨市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针对技术交易主体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中介服务体系不健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概念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及比较,认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不是相互从属的关系,而是从消费和生产两个角度对具有交集的经济部类作出的概括,二者相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是新中国首届中医本科大学生,师承名医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老先生,长期从事糖尿病与肾脏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和肾病重
期刊
针对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的福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走访以及对信息化专家所提建议的实践,我们拟从五个方面探讨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