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诗学化与诗歌的本质化——以马拉美为例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拉美的诗歌在法国哲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位诗人甚至被哲学家视为哲学与诗歌关系的象征.马拉美诗歌所带来的文学丰富性,促使哲学家以哲学姿态观瞻马拉美诗歌的艺术或文学理念,对诗艺的力量和可能性展开思考;同时,马拉美所提供的诗歌(文学)案例,给予哲学家借文学阐释哲学的力量与共同体写作现象,推进哲学与诗歌这一古老争论之现代性关联.
其他文献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地界定过正义,但他在批判传统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正义的抽象性时,已经隐含了对正义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是借助于对社会关系性质的区分来实现的,即支配性生产关系和互依性生产关系.在支配性生产关系中,个人所需的生存条件由他人或共同体占有和支配,因而实现的正义只能是抽象的;在互依性生产关系中,个人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属于组成共同体的每一个人自由支配,因而能实现一种具体的正义.正是基于对"互依性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克服了"抽象的正义",确立了"具体的正义",实现了对正义观的变革性理解.
御史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代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以来,虽然后代监察制度多有变化,但在随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御史监察制度却一直被沿用和发展.御史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监察御史位卑权重,通过以官秩较低官员监察官秩较高官员的方式,在快速诊断国家机器弊端、推进君主决策的合理性、提高监察权运行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御史监察制度有违权力制约应当自上而下的常态,由此引发监察权干扰行政权,造成监察权的无序行使,使得监察有时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体现了御史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主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应对"理论与实践相互断裂"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问题化"思维,认为应该根据理论所针对的"问题"和理论被采纳的后果来评价理论的价值.实用主义哲学作为一个鲜明的传统对传播理论的发展影响深巨,其过去100多年来的演化历程需要梳理和反思.不难发现,从威廉·詹姆斯开始,芝加哥学派、凯瑞、彼得斯和克雷格都是带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传播理论,从而形成了传播学的主要理论资源.然而,由于实用主义弥漫深广,版本众多,且容易与功利主义相混,加上其对何为"问题"规定不清,因此显得"可有可无".我们认为,实用主义哲学
基于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效率模型、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并探究其时空上的演化.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11省市综合效率平均值较低,时间上呈"下降—上升—平稳"走势,空间上呈"东西高—中间低"格局,绝大部分省市规模收益呈现递增态势;长江下游省市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上游地区,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效率成为阻碍其提高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集聚趋势在增强,但总体上还
本文构建了研究中国房价走势与波动的分析框架,将影响房价的变量划分为需求类、供给类、金融类与政策类,实证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自治区、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二线城市与五大区域核心城市群房价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实证结论如下:第一,全国31个省份的房价一定程度上由供需类的基本面变量驱动,人口流入及优质资源数量、个人贷款增速与家庭部门杠杆率是其房价走势的最显著驱动因素,人均收入、货币供给增长与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需求类与金融类变量驱动着全国70个大中
大卫·马梅特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剧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他的戏剧、小说、电影和散文开始有了明显的"犹太转向",其中《杀人拼图》《犹太人的消失》《逾越节》最具代表性.马梅特从不直接描写犹太人大屠杀,但他积极地把以大屠杀为代表的犹太文化创伤融入了他的犹太写作中,通过文化创伤建构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犹太身份认同,操演了当代美国犹太人的"想象的受害者"身份.本文以马梅特的三部犹太代表作品为例,基于操演性理论探讨了马梅特的犹太身份书写和犹太文化创伤的关系.
全国和分省收入法GDP核算显示2004年和2009年前后我国劳动与资本收入的配比存在显著的间断点,并能通过面板门槛模型检验,本文尝试采用要素错配来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一方面,在要素错配程度方面,我国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程度在2004年发生了大幅下降,而在2009年以后又有较大回升;另一方面,在要素错配的贡献方面,同样是在2004年劳动要素的扭曲贡献大幅上升,在2009年后发生下降.我国要素错配大幅变化年份刚好与要素分配间断点年份吻合.由此推测,一方面,要素错配程度与要素分配关系存在关联,通过复杂的生
数字舆论生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革命,在信息交往主体间建立起的一种实时交互关系,打破了以往公众意见借助于媒体机构进行聚合的生成方式,形成了新的要素组合特征和传播特点.从数字舆论生态的生成逻辑上看,其主要因子在于数字技术的可供性、实时交互的可行性和意见聚合的可为性,相较于传统舆论生态更具场景化、情绪化、分散化和歧义化的特点.针对数字舆论生态的特点实施有效的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应从满足民众知情需要出发,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以"时、度、效、解、关"的系统思维,形成数字舆论引导的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获得感的增强,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其主线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提升人民群众主体性,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探析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健康、安全和基层民生保障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锻铸城市韧性,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基于2009-2018年江苏各地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城市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挖掘区域韧性发展差异,同时,考察了城市韧性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诊断各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及城市韧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地区韧性发展空间异质性显著,韧性总水平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9-2018年江苏城市韧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城市韧性空间关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