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件藏品铸就红色记忆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往昔,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在湖中前行。经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虽没有坐上当年的小红船,但总想从片纸只字中,寻找那段值得永存的历史记忆,他就是著名红色收藏家杨翔飞。
  弹孔引发的好奇心
  杨翔飞的老家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卢氏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见证着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丰功伟绩。卢氏县城的墙上,有很多当年战争留下的弹孔,恰巧他的邻居就是当年的受害者,小时候杨翔飞总喜欢拉着老人聊天,问他脸上的疤怎么弄的,问他日本人是怎么来的,问他当时中国到底经历着什么……听完一个个红色故事,他总喜欢轻触这面墙的伤痕,想象着当年战争的情景。确实,我们看不到历史的画面,但这些痕迹就是当年革命火种最好的见证。那些弹孔不仅留在了墙上,也留在了杨翔飞的心里。他决定要找寻更多的证据,一定要能直接展示那些侵略者的罪证。从此,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红色收藏之路。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位老红军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张《入党誓言》,他眼里放光如获至宝,苦苦哀求,最终老红军同意将这一张珍贵的红色文物送给他。这是他的第一份有关共产党的红色收藏品,直到如今拿出来依然是爱不释手。
  杨翔飞走遍了卢氏县的山山水水,发现了很多历史遗迹,藏品也小有收获,但内心仍不能获得满足。于是他离开故乡,到郑州、北京、上海、西安、东北……只要有相关红色藏品的消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难,也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能收藏的,日子再困苦也不放过。
  广纳藏品 传承红色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翔飞收集的红色藏品日渐增多,在红色收藏圈里也小有名气,用他的话说,他的“线人”遍布全国。
  有一天晚上,杨翔飞正在和朋友一起吃饭,接到了山西大同“线人”的电话,称有一本1944年的《毛泽东选集》。这可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放下筷子,收拾行裝连夜就出发。第二天早上赶到目的地,眼都没合就着急去交易。对方约的交易地点并不在大路上,眼看越走越偏,杨翔飞心里开始犯嘀咕,别遇上骗子了。终于见到了交易人,对方开着一辆面包车,里面坐着五个人,而杨翔飞只带了一个朋友,还要独自上车交易。对方开价4万元不还价,杨翔飞摸摸包里的钱,是足够的,但是现在不能给,他要求先看看书。好在对方是真心交易,把书拿出来了。杨翔飞一看,心里惊喜,真是想要的,4万元就4万元,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由于这个地方太偏僻,他借口说钱没带够,需要去银行取钱,提议在银行门口直接交易,就这样两拨人顺利完成了交易。拿到书,杨翔飞害怕对方反悔,直接就赶回了郑州。据他介绍,这本选集目前市场价值在200万元左右。
  这次杨翔飞得到了心仪已久的1944年《毛泽东选集》,但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在他几十年的收藏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次跋山涉水却徒劳而返,不知道有多少次与交易人斗智斗勇,不知道有多少次身涉险境而不退缩,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他在红色收藏道路上前行。
  从疑问到痴迷,从起初的无意识收藏,到现在的知名红色收藏专家,杨翔飞用了近30年。30年的积累,让他的藏品种类繁杂,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贵人——中国收藏家协会的李润波。他说:“李润波是我收藏路上的指路人。”
  杨翔飞说:“李润波作为一名民间收藏家,能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并亲到访家中参观其藏品,还有自己的民间博物馆,这些也都是我的梦想,就是他的事迹,让我觉得收藏红色藏品不仅是兴趣,是情怀,是工作,更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李润波告诉杨翔飞,藏品要精不要多,多余的可以置换掉,以藏养藏,还有方向要明确,最好能专一,做专题收藏,多收集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的重大事件藏品,价值比较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翔飞如醍醐灌顶,回去就对自己的藏品进行了整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收藏的重点。
  踏遍山河找寻罪证
  1996年8月,在同几位从日本回来的朋友交往中得知,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竭力美化当年的侵华战争,企图歪曲历史真相,不少民众甚至把当年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视为民族英雄。为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侵华日军的暴行,反击日本右翼那些无耻的谬论,杨翔飞又把收集有关日军侵华的文献资料当作收藏的重要工作。1997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公然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杨翔飞的极大愤慨。他通过媒体,向世人展示了几年来搜集的3200多册日军侵华资料。杨翔飞收藏了日军侵华方面的画报、画册,图片、作战军用地图等共计 2万余件,其中不少是当时日本通讯社之一的朝日新闻社专门派了400人的随军记者团奔赴各大前线,用笔和相机记录下当时日军的“赫赫战绩”。2002年,由杨翔飞提供全部图片、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罪证》,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与此同时,他还无偿捐赠自己经过千辛万苦而收藏来的有关抗战内容的珍贵史料,以表达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做了这么多年收藏,说起杨翔飞最骄傲的事,还是那次捐赠仪式。
  在“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了杨翔飞42件相关藏品的无偿捐赠,部分藏品的价值比当时一些博物馆现有的藏品价值都要高。在捐赠仪式上,杨翔飞第一次穿上了西装,接受工作人员高规格的礼遇,也正是这次捐赠仪式,让杨翔飞知道,他收藏的东西对国家、对社会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珍藏的。
  杨翔飞先后多次无偿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河南博物院、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等单位捐赠档案文物1000多件,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誉。2004年,杨翔飞被推荐为CCTV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情怀不老 初心不改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国山河一片红。杨翔飞也没闲着,他策划了“红色收藏全国巡回展览”等活动。他说他是大山里出来的苦孩子,能为国家留下一些遗失在民间的文献档案资料,再苦再累感觉也值得。这次,他的10万件红色革命文献文物将在全国各地做展览和宣讲,重点到各级宣传部门、党史办、档案局、高校、社区、机关、大型企业、红色旅游基地,希望能用自己的辛劳,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那段红色的历史。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红色藏品是历史的见证。杨翔飞说,他未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建一座红色收藏展览馆,让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每年举办红色收藏论坛,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用珍贵文献资料收藏品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还要举办革命文物巡展,利用丰富的红色藏品,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让参观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对我们党更加敬佩和热爱。
  Yang Xiangfei杨翔飞
  全国纸品收藏联盟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中央电视台CCTV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3岁涉足收藏,藏有1921年到1949 年间出版的红色档案史料10多万件,建国后资料百万件,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举办过百余次展览 。
其他文献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共产党宣言》是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笔者在多年前,于国家博物馆参观时,见到了展出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即1920年8月出版的陈望道译本,被深深震撼,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收藏到这本珍贵的革命文献。在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不辞劳苦,南上北下
期刊
在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借用20年来收藏的红色主题连环画来表达对党的热爱之情。  红色主题的连环画(小人书)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生活,表达了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怀,深受我国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热爱。  新中国成立前的连环画,很多都是由上海的70多家私人书局向全国发行(包括当时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其故事内容主要是一些传奇传说、经典武侠,还有一些服务封建社
1990年7月我从一所财会学校毕业,被县人事部门分配到审计局工作.当时审计局内设工交股、商贸股和行政事业股等3个业务股室,我入职的第一站是工交审计股.股长是一位50多岁、有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领域.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迸行创作,展示自我,吸引更多人的关
期刊
2010年春天,一位朋友带我接触了收藏这个行业。从老家吉林长岭县农村来到北京。潘家园是我的老根据地,十多年过去了,我的收藏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在收藏的众多藏品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一本合订的画报创刊号。这件藏品得来的过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是2015年,周六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天还没亮门口就聚了好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焦急地等着市场开门。早上四点半,西侧和北侧四个
1945年4月22日,中共七大召开前夕,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图 1),延安鲁艺的师生们正在为准备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们演出歌剧《白毛女》。一曲“北风那个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体代表,激扬的旋律、动人的情节让每一个人都潸然泪下。“白毛女”随即红遍了大江南北,并很快名播海外。  《白毛女》最早只是一个民间传说。20世纪30年代“白毛仙姑”的故事就流传于河北西部山区一带。后来被在《
期刊
鉴藏无穷乐,高深寓寻常。收藏鉴赏是一門高深莫测、奥妙无穷、永无止境的学问,越是解不开的谜,越有吸引力,终于解开了,便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乐趣。  涉足股票收藏  1996年9月30日,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在西安市青少年宫举行。作为门券收藏爱好者和原任期刊编辑,我参与展览筹备和宣传报道。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展览使我又涉足一项新的收藏领域。  深圳藏友牛安与我交流门券多年,此次赴西安参加展览,我们
鹿邑县,位于黄淮大平原河南省东部豫皖交界处,属河南省直管县.即春秋时楚国苦县,是世界著名道家始祖、我国古代思想家李耳( 即老子) 的出生地,也是全球公认的老子故里.鹿邑县
期刊
伟大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之赞美、为之出版的书籍多多.追溯长征“红色文献”的源头,许多专家学者都知道有一部长征亲历者最早的回忆录——抗战时期在延安,党中央曾部署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