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式。新课改以来,自主阅读的新理念犹如一颗“革故鼎新”的种子渐驻人心,并在人文教育的春风吹拂下孕育吐苗逐渐成长,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气象。然而,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如同“漂亮的泡影”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关键词:小议 小学语文 自主 阅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51-01
1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今,虽然新课改开展得轰轰烈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如果深入到语文课堂第一线,你会觉得许多的“自主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学生阅读状态“缺乏责任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传统教育的种种影响,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学生尚未好好解读文本,就忙于各种交流,离开了文本的解读去空谈、泛谈,所谓的“自我体验、独特体验”变得不着边际,甚至漏洞百出。造成自主阅读现状的成因是复杂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走出自主阅读的误区,将自主阅读进行到底。
2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学生在认知上没有障碍,学习内驱力很难被激发,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其问题的解决在于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实现自主的语文学习。在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展开探讨的同时,对在形式下教学策略的展开也进行了分析,为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轻语言文字内化训练,重语文内容理解;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重教学知识传授;轻自主体验与交流,重课堂集中回答教学。这种形势下,小学生语言不规范现象难以改变,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自主能力很难提升。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其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技能、体能、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体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悖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实现学生自身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形成。
3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施,必须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调控指导下一系列互动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为自主定向、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求异、自主领悟、自主归纳、自主评价等学习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就失去了凭借。因此,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对课文的解释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领悟、合作交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指导思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行为特点,从多角度把把知识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科学指导,优化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情境,以学定教。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学生预习,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阅读、探究的愿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能力,变教师创设情境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布置预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疑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提问,确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
(2)自主定向,自学探究。
自主定向是学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学识基础,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方法目标,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定向往往由教师给学生确认,学生没有自主定向的权利,一个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不知道也无权做主,造成了目标定向的盲目性,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定向意识,学会定向方法,掌握定向规律。课前,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选择重点学习内容,充分地自学,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主动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体验内容的丰富多彩,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自学,自得,自悟,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获得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扩展阅读,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应用语言。
(3)互动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汇报自读、自得、自悟的收获,不仅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需要,而且是教师及时检测、评价学生自学效果需要,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诱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有深度、有广度的认识,让学生自信地、充分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可以诱导学生自我补充;如果学生说得不正确,可以诱导学生自我矫正;如果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可以诱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如果学生有疑惑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询问;如果经过讨论仍没有解决某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点拨、启发或精讲,对于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教师要诱导学生尊重、吸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得出一致结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共同发展;在讨论中张扬个性,增强才干。
(4)开放课堂,综合实践。
开放课堂就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学到的知识、练就的能力、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拓展读写量,可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议 小学语文 自主 阅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51-01
1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今,虽然新课改开展得轰轰烈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如果深入到语文课堂第一线,你会觉得许多的“自主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学生阅读状态“缺乏责任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传统教育的种种影响,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学生尚未好好解读文本,就忙于各种交流,离开了文本的解读去空谈、泛谈,所谓的“自我体验、独特体验”变得不着边际,甚至漏洞百出。造成自主阅读现状的成因是复杂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走出自主阅读的误区,将自主阅读进行到底。
2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学生在认知上没有障碍,学习内驱力很难被激发,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其问题的解决在于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实现自主的语文学习。在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展开探讨的同时,对在形式下教学策略的展开也进行了分析,为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轻语言文字内化训练,重语文内容理解;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重教学知识传授;轻自主体验与交流,重课堂集中回答教学。这种形势下,小学生语言不规范现象难以改变,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自主能力很难提升。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其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技能、体能、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体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悖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实现学生自身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形成。
3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施,必须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调控指导下一系列互动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为自主定向、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求异、自主领悟、自主归纳、自主评价等学习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就失去了凭借。因此,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对课文的解释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领悟、合作交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指导思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行为特点,从多角度把把知识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科学指导,优化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情境,以学定教。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学生预习,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阅读、探究的愿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能力,变教师创设情境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布置预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疑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提问,确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
(2)自主定向,自学探究。
自主定向是学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学识基础,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方法目标,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定向往往由教师给学生确认,学生没有自主定向的权利,一个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不知道也无权做主,造成了目标定向的盲目性,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定向意识,学会定向方法,掌握定向规律。课前,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选择重点学习内容,充分地自学,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主动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体验内容的丰富多彩,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自学,自得,自悟,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获得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扩展阅读,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应用语言。
(3)互动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汇报自读、自得、自悟的收获,不仅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需要,而且是教师及时检测、评价学生自学效果需要,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诱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有深度、有广度的认识,让学生自信地、充分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可以诱导学生自我补充;如果学生说得不正确,可以诱导学生自我矫正;如果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可以诱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如果学生有疑惑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询问;如果经过讨论仍没有解决某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点拨、启发或精讲,对于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教师要诱导学生尊重、吸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得出一致结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共同发展;在讨论中张扬个性,增强才干。
(4)开放课堂,综合实践。
开放课堂就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学到的知识、练就的能力、掌握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拓展读写量,可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