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学中国体系——访武汉大学朱炳祥教授

来源 :百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和谐的理念,一种深度的人文关怀的思想,所以中国文化具备这个资格,有条件可以用来构建新的人类学理论——人类学中国体系,来丰富世界人类学思想宝库。“和谐”思想可以进入人类学成为构建人类学中国体系的中心思想。田野工作是构建人类学中国体系的方法论原则。要构建人类学中国体系,中国的人类学家必须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民生。
其他文献
青海油田跃进油区尕斯油藏中浅层地层平均温度65℃,地层水矿化度高达10%~17%。为探索微生物采油的可行性,对尕斯油藏地层水进行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鉴定,在分析地层水组分的基础上,设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
植物活动痕迹即根迹,是层序地层学中识别低位期沉积的重要标志。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古近纪)根迹发育,形态各异,可分为A、B、C、D、E五种类型,分别被解释为五类次级沉积环境下的
产于贵州关岭三叠系营浮游生活的漂泊海百合类(roveacrinids)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描述其中2种:Osteocrinus cf.virgatus和Osteocrinus spinosus。Osteocrinus的形态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