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蔽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幕时间:2014.03.16-2014-04-03
  展览地点:元典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展览是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的王宝菊改做艺术家后的首次个展。她在媒材多元、线索纷杂的很多不同类型的作品尝试中创作了一个以丝袜作为主要媒材的作品系列。
  艺术家对于丝袜材料的选择是敏感而直接的,她大量地用丝袜包裹缠绕一些特定的物体,像是在行使一种特别的强制权力,映射着女性自身或者整个人类社会的处境。她对于被包裹的物件的选择仍是主观而刻意的,而作品本身的观念指向往往也来自于这些带有象征意味和特殊隐喻的物件的选择以及包裹缠绕的方式。
其他文献
提前一天跟高彬联系时,听说要上杂志可以宣传,其第一反应是问要不要收费,—你很难说是他太艺术家思维了,还是媒体们该反省自己了。  说来有趣,最早认识,居然是2010年秋天通过微博搜到他的“艺术品运输”账号,那时他刚从上过三四年班的一家艺术品运输公司出来单干。几次来往过后,再有朋友问运输电话,便会推荐他的:一是觉得可靠,一是运费合适。  来自江苏徐州,住在环铁。除了跑市内市郊的短途,他也跑长途:上海、
期刊
林大艺术中心的新展“不是之是:一次关于‘元绘画’的个人表述”近日开幕以来受到了不少的关注。看到展览名称中的“元绘画”三个字,可能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一次关于绘画本质的讨论,想到当年“绘画已死”的种种言论和在当下多种艺术形式中绘画面临的是突破还是回归?  这些期许和问号在踏进展场的时候便立刻失效,参展的作品不是都那么“绘画”,展览在布置上也完全不是一个“画展”的路数。展览无关媒介形式,更像是以绘画为切
期刊
纯粹纸上作品的展览并不新鲜,不过或许也正因为这一材料的限制,反而会更容易在不同的纸本展上体会不一样的状态。  付晓东策展的《纸本展》于3月1日在空间站开幕,展览既有在规则游戏中完成的阿掉队小组的《色彩规则》和“睡庙”笔会,董天昊日常生活化大量的写生手稿,梁硕游记体的拼贴、混搭、多元的《渣记》;也有张业宏一个月的毛笔日记,康学儒的关于艺术史思考的图形笔记,还有撒旦君的《华夏志异录》和《春宫图》,以及
期刊
人们常说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短暂的一生,能够学会一个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就已经很优秀了。但艺术家刘斯奋却在自己70年的时间里,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美术、书法等领域都很有自己的造诣,并取得突出成就。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门柳》荣获全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外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这种艺术家似乎用“多才多艺”来形容都已经显得苍白了。  3月7日,“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
期刊
3月2日,北京国泰世行四季精品拍第一期拍卖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如期举行。  拍卖会分三场进行:上午的“甄鉴—中国当代书画精选”呈现出百十余件当代书画精品:既有写意山水风景,又有工笔重彩人物和书法、佛像等;下午则是“紫瓯蜜香—蜜蜡琥珀”专场和“紫瓯蜜香—紫砂壶”专场,收藏界的朋友则纷纷出价竞拍,取得自己心仪的作品。  继万达亿元拍下毕加索的作品之后,艺术拍卖进一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然而大师们作品的天
期刊
当代艺术曾经是个名词解释,一股新鲜的生命力,它突破了太多的界限,带来了一剂“一切皆有可能”的春药。可慢慢地,药效在减弱,因为新鲜或快或慢会变得陈旧、腐朽、流俗,要命的是它还会死去。所以,艺术史不是进化史,不是越新鲜就越好,什么是当代的?一直就是个问题。幸好如此,要不艺术史早早就可以买口棺材盖上了。不管怎么样,绘画被多次宣判寿终正寝之后,在今天依然健在,而且因为资本的推动始终是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并始
期刊
2014.03.02-2014.05.07  Action空间(北京· 黑桥)  在展览期间,蔡东东将空间改造成一个“庙”,持续邀请艺术家创作“神”并供奉其中。被邀请者创作的“神”以格子店式排列摆放共处此庙,蔡东东会对每一个“神”的由来,司职进行整理编辑。以此呈现众“神”结构性的存在方式和我们想象他们的方式之间的关系。随着众“神”的加入,展开一个持续扩张的对话交流。信仰与敬畏护佑了“神”的存在,我
期刊
2014年3月1日下午3时,“质-新水墨·切片系列展第三回”在北京798新绎空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艺术批评家杭春晓策划,沈勤、张诠、伊瑞(捷克)、颜海蓉、李婷婷联合展览水墨作品二十余幅,从水墨新质感出发,继续探讨“质”的体验,通过对“质”的梳理和艺术家思想的全方位了解,解读新水墨的异样魅力。  此次展览不同以往的是呈现了新水墨作品的最大可能性,包括艺术家李婷婷的作品悬挂于展厅门口,与对面张诠的作
期刊
2014.03.18-2014.03.25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展厅  “仓库里的蘑菇—清华美院硕博开放展”是基于近20位一起在同一工作室创作过的清华美院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的展览。在美院的学习过程中,以课程为单位成立的展览比较多见,原因之一是,在同一课程中,大家的创作方式、题材、主题相近,课程老师可以担起学术主持的责任,展览比较容易成立;原因之二是,课程上师生建立起来的作品、理念、学术上的关系是
期刊
2014.03.07-2014.04.08  宋庄美术馆(北京· 宋庄)  常宗贤一生谦和、平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这是接触他的人所共知的。但他作为一个勤恳探索的艺术家,却鲜为人知。我们从他遗留的作品看,不但数量惊人,而且风格多样,一生都在几条语言线索上勤恳耕耘。常宗贤的艺术生涯跨1960—2000年代,这是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现代当代艺术观念激烈变化的年代,从常先生所遗留的作品中,无疑提供给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