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同素逆序词的形成原因、内部结构、语素交替的制约因素三个层面对汉语中的这一构词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内在的构词规律。
  关键词:单音词;双音词;复合词;语素;同素逆序词
  在汉语复合词中,有一部分语素相同、顺序相逆的词语,如:“语言—言语”“蜜蜂—蜂蜜”“感情—情感”“往来—来往”等,此类词通常被称为“同素逆序词”。陈爱文、于平、曹先擢、佟慧君、崔希亮对这类词都有论及,他们分别从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并列式同素逆序的词义差异、辨析方法、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等角度来考察,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从表面看,同素逆序词只是两个语素在构词顺序上的颠倒,实际分析起来并不简单。它既涉及语音、语义、语法等因素如何影响汉语构词的理论问题,同时关乎如何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更好地反映语素构词特点的应用问题。对同素逆序词,本文从形成原因、内部结构、语素交替的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对汉语这一构词现象进行探讨。
  一、同素逆序词的形成背景
  1.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是由远古汉语的音义结构模式所决定的。最初汉语语音结构单位(音节)与语法结构单位(词)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自文字产生之后,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词,汉语语音结构单位、语法结构单位、文字书写单位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联一体”的对应关系。在以上模式支配下,古汉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词法被字法所代替,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词义派生构词法
  利用同一语音、书写形式表示不同的语义内容,在原有字词的基础上派生出若干个新义项,避免为新事物另造新词。先秦史籍和魏晋时期的汉语文献中,已出现“老-、其-、-儿、-然”等前缀和后缀,但古汉语词根语特点决定了形态构词手段无法成为汉语的构词方式。汉语词义派生构词是在原有字词语音、书写形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简化了形态型语言那种繁复的语法形态变化。音节和文字符号利用率上虽然比较经济,但新问题也接踵而来。
  (2)组合构词法
  组合构词法是指利用音节和音节、语素和音节(或音节和语素)、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汉语双音词都是通过组合构词法构成的。先秦以前和先秦时期的一些汉语文献就已出现一定数量的双音词,大多为花、虫、鸟、兽、人名、地名的单纯词。除少数音译外来词外,单纯词的两个音节有的表现为双声,如“珑玲”“鸿鹄”等;有的表现为叠韵,如“窈窕”“逍遥”等。音节组合构词法增加了语词的语音形态变化,但单个音节本身不具词汇意义,通过两个音节组成一个语素,不符合汉语单音表义的思维定式。
  2.词语双音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发展到双音词,打破了原有汉语语音结构单位、语法结构单位、文字书写表意单位三者之间的平衡,它对后世汉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音的影响
  在语音方面,单音词转向双音、多音词,如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发”“月”“禾”“虎”,双音化之后演变成“头发”“月亮”“禾苗”“老虎”,因增加了语音区别性特征,避免了单音节同音词给语言交际带来的负面影响。
  (2)对构词方式的影响
  古汉语构词方式主要依赖词义派生手段,使用语素组合构词法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手段,标志着汉语构词法已趋于成熟。
  (3)对语法的影响
  汉语走上双音化道路之后,词法才从字法的藩篱中剥离而出,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词法。双音词两个音节的语音组合方式多样、两个语素的语义组合关系多变,其语义组合关系与汉语句法关系同构,主要通过主从、并列两种方式得以实现。
  3.汉语双音词的组合方式
  (1)音节和音节组合→语素→单纯词
  两个纯粹的记音音节连缀成义构成一个语素而不能互相拆分的双音词,其中连绵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都属于此类。
  (2)音节和语素组合→词缀+词根→合成词
  一个意义虚化的前缀和一个有实在意义成词或者不成词的词根构成的合成词,如老鼠、老虎、阿姨、阿妈等。
  (3)语素和音节组合→词根+词缀→合成词
  一个有实在意义成词或不成词的词根和一个意义虚化的后缀构成的合成词,如桌子、孩子、作者、读者等。
  (4)语素和语素组合→词根+词根→合成词
  两个不同的词根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以下简称复合词)。《现代汉语》把此类合成词分为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五种类型。
  二、复合词的内部结构
  在汉语双音词中,音节和音节组合成单纯词属语音构词范畴,音节和语素组合成合成词属语音、语义构词范畴,语素和语素组合成合成词属语义、语法构词范畴。语素组合构词在汉语中表现得较为活跃,也最能体现汉语的语义句法特点,所以对这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我们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词汇性的语义结构;二是语法性的语义结构。
  1.词汇性的语义结构
  徐通锵在《“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中把汉语字组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两种基本类型。“字本位”研究字组虽然与我们研究复合词的对象不同,但他对字组语义结构的分类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分析复合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因为所有构词语素均由字充当,复合词本身即为最典型的二字组。
  2.语法性的语义结构
  以上笔者分析复合词词汇性的语义结构,意在考察两个语素在复合词中各自不同的语义功能。学生只有明确了单个语素的意义,才能把握复合词的整体意义。复合词语素之间存在不同的语义关系,讨论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就涉及到复合词语法性的语义结构问题。
  三、复合词语素交替的制约因素
  语序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存在诸多语言中,并不为汉语所独有,但它在汉语语义句法中占有特殊地位。这既表现在句子、词组层面,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开天辟地—开辟天地等;还表现在语词层面,如语言—言语、喜欢—欢喜等。以上例子已说明,汉语语词、语素的位置变化直接会影响句义或词义。传统汉语语法研究大都按照形态型语言的语法研究模式,把句法、词法作为两个上、下位关系的范畴来研究,自然也就容易模糊汉语词汇性、语法性语义关系融合为一的语法结构特点。   1.结构性因素对复合词语素顺序的制约
  结构性因素包括词汇性语义结构和语法性语义结构因素,词汇性语义结构主要讨论语素义与复合词的结构问题,包括向心性、离心性、非向心非离心性三种结构。语法性的语义结构主要讨论位置与语素义的关系问题,包括主从关系(偏正、补充、主谓、动宾关系)和并列关系两种。除并列式复合词外,其他类型的复合词在结构上有向心、离心两种结构,在语义关系上都属于主从关系。
  (1)偏正式
  偏正式中属定中结构的复合词,如“蜜蜂”“汤面”等词,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后一语素也可修饰、限制前一语素,两个语素顺序通常可互换,上面一组词语素对换之后变成“蜂蜜”“面汤”。偏正式中属状中结构的复合词,如“火红”“畅通”“雪亮”、“游击”等词,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后一语素也可修饰、限制前一语素,两个语素顺序通常可互换。“火红”“畅通”语素顺序对换之后变成“红火”“通畅”,而“雪亮”“游击”语素顺序不能互换。
  (2)补充式复合词
  补充式复合词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如“牢记”“证明”“摧毁”“扩大”等词,只有少数词语素顺序可颠倒,如“牢记—记牢”“证明—明证”。一类是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表示事物的单位,如“纸张”“马匹”等,此类词语素顺序不能互换。
  (3)主谓式
  主谓式复合词,如“心诚”“期限”“口吃”“地震”等词,若后一语素同前一语素在语义上存有施事(动宾结构)和修饰、限制(偏正结构)关系,它们的语素顺序可互换。如“心诚—诚心”“期限—限期”,而不符合这一条件的“口吃”“地震”等词的语素顺序不能互换。
  (4)动宾式
  动宾式复合词,后一语素如与前一语素存有陈述和被陈述(主谓结构)的关系,两个语素的顺序一般可互换,如“限期—期限”、“寒心—心寒”等。而“投资”“站岗”等词不符合这一条件,其语素顺序不能互换。
  (5)并列式
  并列式复合词同以上四类复合词有原则性的差异:在结构上它是双核结构;在语义关系上是并列关系,前后两个语素同义、同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说并列式复合词的语素顺序都可以互换。
  2. 非结构性因素对复合词语素顺序的制约
  复合词的语素顺序除受到内部语义结构制约之外,以下几个非语义结构性因素也会对语素的前后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1)古今、地域差异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在历史的长河中,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等方面必然会产生一些古今、地域上的变异,它们对汉语词语的语素顺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拔海—海拔”“康健—健康”等音节和语素的交替形式便是受以上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2)逻辑律
  汉民族的逻辑律主要包括空间上的大小律、时序上的先后律、心理上的重轻律、事理上的因果律等。汉语词语的语素顺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来安排的,如“古今”“始终”等;空间上一般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如“大小”“篇章”等;在心理认知上重要的语素置前,次要的置后,如“天地”“君臣”等;在事理上一般按照先因后果、先有条件后有结果来安排语序,如“收紧”“加快”等。
  (3)音韵律
  汉语音韵律包括调序、音节奇偶、排比对偶律。在音节奇偶、排比对偶律影响汉语语序这一认识上,学界似乎已达成共识。陈爱文、于平先生曾通过统计《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得出结论,认为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多受汉语声调的影响(即四声相承顺序为主)。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已经能说明汉语调序对语序会产生一定影响。
  四、结语
  语素组合构词法同时兼顾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词汇性、语法性的语义关系,充分体现了汉语语义型语言的语法特点。两个语素语义组合关系尽管多种多样,但它与汉语句法关系同构,主要通过主从、并列两种方式得以实现。
  语素组合构词法是汉语中最多产的一类构词方式,它为语言演变孕育着广泛的可能性。只要有社会交际的需要,不同的语素便可利用并列和主从句法方式构成新的复合词。汉语在利用两个不同语素组成新词的过程中,有些词语是利用汉语中已有词语进行调整语素顺序而形成的。其中一部分纯属造词偶合,如量变—变量、反正—正反、著名—名著、火红—红火等,这类同素逆序词在意义上不存在关联;而另一部分则属于汉语中一种能动的、潜在的构词手段,如“语言—言语、来往—往来、感情—情感、爱恋—恋爱”等,这类同素逆序词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关。因此,同素逆序构词方式也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手段。复合词在汉语词汇中虽然所占比例较大,但由于受到词汇性、语法性的语义结构及其他一些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实际上能够构成同素逆序词的数量并不大。
  作者简介:马新军(1968- ),男,回族,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字学、汉维语言对比。
其他文献
多元化研究生教育模式体系的建立能促使各类型高校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对接社会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参照各种高校分层定位的有效模式,多维质量观、不同类型的大学、多层学位类
在初中教育教学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这主要是源于英语书面表达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融现代教学观念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练习反馈,及时调节教学过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一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来,广东欠发达地区高校招生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压力,影响其招生因素主要有地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资源、政策等。因而,欠发达地区高校要采取一系
中国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娱乐功能之外,就一直还具备着美育功能。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这种功能作用,文章选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视角,探析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进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颇有借鉴意义。传统的木桶原理反映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新木桶原理'则强调了管理中的规划、制度、流程以及团队文化建设。巧妙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创新型创业是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各大创业园区的五十余家大学生创新型创业企业的调研,分析得出创业
近年来,养鳖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饲料营养成份不全,防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各种鳖病也随之发生,特别是鳃腺炎、白斑病、出血病等有时可以会
护理纠纷是干扰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的大敌,也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障碍.防范护理纠纷的措施很多.但是,护理人员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护患之间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对于防范护理纠纷起
最近,高教战线的许多同志都在回顾和反思。议论最多的是培养目标和成才道路。这几年,我们进行过单项或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但没有或不够注意各项工作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