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几年来,由于农村教师的各种待遇与城里教师的差距越来越大,年轻教师进城的越来越多,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严重失衡。因此,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对于学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自觉树立“校荣我荣”的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提高“服务”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
具体做法是:(1)作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课务繁多,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2)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形象。(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5)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首先要做好“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其次,要鼓励教师“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第三,积极提供让教师们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笔者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倡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对学生提出:(1)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教学的对象,集中力量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教育,强化学习思想意识和学习行为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加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检查,及时指导出现的问题,并追踪检查订正效果,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三、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深刻领会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只有抓好这个中心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2)认真组织和参与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深入学校随堂听课,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督促检查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并逐人进行反馈,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和提出整改意见,得到了教师的好评。(3)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研促教、认真上好各学科课程,提高课堂效益。
四、加强安全工作,营造和谐教育的氛围。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因此,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规范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迫在眉睫。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学习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包括家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安全、用电、用火安全等方面。
五、提升服务意识,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的教学、生活、教育设施服务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所具备的文化内蕴的外在表现,反映学校办学品味。在校园建设与管理中,要强化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校园和班级内宣传和展示学校的教育思想、精神面貌、办学措施,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崇高的精神、良好的道德、端庄的品德成为校园的主旋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具体做法是:(1)作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课务繁多,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2)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形象。(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5)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首先要做好“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其次,要鼓励教师“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第三,积极提供让教师们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笔者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倡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对学生提出:(1)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教学的对象,集中力量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教育,强化学习思想意识和学习行为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加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检查,及时指导出现的问题,并追踪检查订正效果,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三、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深刻领会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只有抓好这个中心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2)认真组织和参与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深入学校随堂听课,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督促检查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并逐人进行反馈,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和提出整改意见,得到了教师的好评。(3)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研促教、认真上好各学科课程,提高课堂效益。
四、加强安全工作,营造和谐教育的氛围。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因此,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规范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迫在眉睫。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学习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包括家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安全、用电、用火安全等方面。
五、提升服务意识,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的教学、生活、教育设施服务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所具备的文化内蕴的外在表现,反映学校办学品味。在校园建设与管理中,要强化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校园和班级内宣传和展示学校的教育思想、精神面貌、办学措施,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崇高的精神、良好的道德、端庄的品德成为校园的主旋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