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期间,社会上各种打着“速成、提高”等口号的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和潜能班招生宣传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学校里的补课班也正在进行当中。学生们把假期补课戏称为“第三学期”,有不少学生还没有放假手中就已经拿到了“第三学期”的各科课程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假期补课市场如此活跃呢?如此火爆的补习班究竟给家长、学生和办班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们怎样的启示呢?
暑假来临,“第三学期”开学了
“放假了,不能总让孩子呆在家里,这样会把整个假期浪费掉,所以我要给孩子安排补课班。别人的孩子都在补,我的孩子不补,落在别人后面,这个责任谁负得起?。”
“啥?不准补课?不是你的孩子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今就业、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加,我们做家长的更加揪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来自几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
“假期,我如果不上补习班,我在家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么多年来一想到假期,就想到补课。”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真实感受。
“我也想利用假期这样一个整块时间在家好好备备课,去外地旅游一次。可看到那些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我不得不走上补习班的讲台。”
这是一位教师无奈的感慨。
记者在一所文化学校补习班的招生办公室看到:一些家长在排队为孩子报假期提高班。他们说:“只要我的孩子能学习,我花多少钱都愿意。我们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孩子,让孩子去接受‘名师’的良好教育,花这点钱也值了。”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家长多数出生在60年代,他们上学时就没有接受过很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想让他们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生活得更好一点。他们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因没文凭只能去做一些体力劳动,受他们同样的苦。因此就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除了文化课的补习,甚至还给孩子报了钢琴、书法、绘画、声乐、围棋等等特长班。
家长们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和老师们带来了“假期无休息”的繁忙。补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失去了假期休息时间。补课更大地影响到了老师,辛勤工作一个学期的老师们,谁不想利用假期时间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平时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很少有时间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完成作为家庭一员应尽的责任。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要求,都被“补课”无情地剥夺了。
在谈及校园周边的补习班火爆原因时,在哈尔滨某中学担任教务校长的高老师说:“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带火校园周边补习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重点校、重点班的出现,让一些家长在孩子择校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花大价钱也要往重点校、重点班里拼命挤,也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能不能跟上学习的进度,只要孩子能进重点班就会觉得有面子,或者说为孩子的成长尽到了一份做家长的责任。重点校旁边的一些文化补习学校就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打出××名校特级教师任教的招牌吸引家长为孩子报名。虽然不能进重点校、重点班学习,但在假期也可以通过花不太高的价钱听到名师的讲课,也算是对没有进到重点校、重点班的一种弥补。”
采访中,此学校的教务主任风趣地说道:“一到快放假了,你就看吧,我们学校门口贴满了招生的广告。广告语说得是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租了个地方,借些桌凳,布置个临时教室,再招聘几个放假的大学生组成教学班子,这样就可以招生、收钱了。至于教学质量,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不知道详细情况的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名。家长那份望子成龙的心啊!我的邻居夫妇都是下岗工人,男的蹬三轮车,女的每天到乡下帮菜农做临时工,生活很拮据,可放暑假前,夫妇俩天天向我打听,附近哪个老师语文教得好,哪个老师数学训练有一套,哪个老师是英语学科的教学骨干。夫妇俩都一再强调,费用多少没关系,关键是要教得好。”
“第三学期”之所以这么红火,主要是这里既有买方市场,又有卖方市场,而且还有理想的让市场生存繁衍的社会环境。
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有些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办补习班,是让我们的腰包鼓了一点,但是我们更加渴望同家人一起度过假期,我们平时在家的时间太少了。我们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学生不能放松地享受他们的假期,反倒比平时还累。
在放假之前,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会为自己的假期生活设计一个完美的活动安排,可总是事与愿违,有很多学生对假期的打算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假期里大多时间都用在补习文化课上了。老师更是如此,想利用假期来弥补一下平时对家庭的过少关心,然而假期的大多时间都用在给学生补课上了。
距放暑假还有两周的时间,哈尔滨市某学校高二学生王琳就拿到了三张补习班的课表,本来这个假期她是打算要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的,迫于无奈,也只好集中精力提前补习高三的课程了。用王琳的话说就是:“假期的学习节奏比正常上课的时候还要快,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真想再多睡一会儿啊!”
像王琳存在这样困惑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多数中小学生严重缺少睡眠,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假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休息调整的时间,对于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缩短差距的大好时机。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渴望的假期,怎么样度过才能既符合老师的要求,满足家长的愿望,又使自己过得丰富而又有意义呢?是不是应该还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假期呢?因此,本刊记者决定对一些假期参加补课的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假期补课时的不同的心态和收获。
接受记者采访的是三名初升高、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李思莹、赵晓丹和花云峰三位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年级,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各有不同。虽然他们刚从学校补习班走出来,但依然觉得他们神采奕奕,一副很乐观的样子。下面是记者与三位同学的对白:
记者:“如果假期让你们自己来安排,那么将会做哪些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呢?”
李思莹是一个很开朗的女生,他抢先说道:“就想睡觉。实在太累了!”
记者:“呵呵,可是在你从补课班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你很疲惫啊?”
李思莹:“一天就等这个时候了,下课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把一天的快乐情绪都在这个时候释放出来了,能不精神吗?”(边说边笑)
记者:“学习之余,你的爱好是什么?”
李思莹:“因为刚上高一,对高中生活还不太熟悉,过去总知道学习,学习生活一直都很紧张,也很有规律,除了家、学校,就是补习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在说到假期安排的时候,赵晓丹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非常渴望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假期。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学习的知识都很有针对性,在文化课的强化上比较注重实战。如果把假期交给我自己来安排,那我就用来一部分时间读名著,平时学习太忙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了。”
记者接着问道:“是否补课?补什么?你和父母谁说了算啊?”
赵晓丹:“当然是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自己要是不补就感觉被人给落下了。其实我的成绩在班上是前几名的,有的科目不用补也不会落下多少的,要不是学校安排假期补课结束后继续讲下学期的新课程,我才不来呢!我的成绩好父母也还是硬要我补,在这方面父母可舍得花钱了。”
在一旁的李思莹说道:“我的成绩不比赵晓丹,和这些学习好的学生一起补课感觉有压力。平时在学校学习就很吃力,来到补习班,我还是感觉有些吃力。还不如自己在家先把基础的学好,再来这里补习呢!我来这全是为了家长!”
记者:“在这样的补习班学习感觉有没有收获呢?”
赵晓丹:“收获倒是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起自己安排有意义的假期来说,这点收获,我想不算什么吧!我还是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在旁边一直听我们谈话的花云峰,似乎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往外倒。用手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就着我们的话题说道:“寒暑假应由我们自己来支配,如果把寒暑假当成我们学生的第三个学期,那么如何学习和活动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一副不屑的表情)
记者趁机问道:“你们觉得假期应不应该补课呢?”
花云峰一边瞅着身旁的李思莹和赵晓丹,一边说道:“与其说是在这里学习,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使命。我们完全处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哪有精神头儿上课,还不如玩几把游戏过瘾呢。”
李思莹一边笑一边说:“如果我们再这样学下去,动手的能力都比不过幼儿园的小朋友啦!我们一天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家务都没得做啊!真得希望能换一种方式度过假期,最好是能参加一些实践性的社会活动。”
从记者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一切围绕着考试,一切围绕着分数,一切围绕着家长的意愿,把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弄得很模式化。从中我们也看出了孩子们的渴望,他们渴望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支配的快乐假期。我们的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我们也渴望着教育能够逐渐远离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送走了这三名同学,看到了一位看似很疲惫的年轻教师匆匆忙忙地走出来。于是记者上前同这位教师攀谈起来。
原来,这位教师是着急去幼儿园接孩子。她说:“本想放假带女儿去外地姥姥家的,都好久没回家看看了,这一补习,哪都去不了了。每天都是最后一个把女儿从幼儿园里接走。每次走到幼儿园楼下都能看到女儿那渴望的眼神向窗外望着我,心理感觉特别酸。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很少有时间带她去游乐园。教师的工作平时就是早出晚归的,总想着利用假期时间好好安排一下,可到了假期,学校还安排这个‘第三学期’,唉!为了升学率,学校也是出于无奈啊!”
“对不起,不能和你聊了,孩子还在幼儿园等着呢!”这位教师匆忙地走远了。
在同这位老师的沟通中发现,如今许多刚刚成立家庭孩子还小的青年教师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很普遍。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假期,用它来弥补平时的过少关怀。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家庭,他们也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有多少梦想都献给了三尺讲台,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
就在别人还羡慕教师拥有其他岗位所没有的假期时,我们的教师们这点独有的时间,却无情地被“第三学期”占去了。
“第三学期”补来的缺憾
前些日子,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不少有关学生假期补课的报道,社会各界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为此,本刊记者在和参与补课的教育工作者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心声和无奈。相信苏老师和孙老师的话对各位教师和关心教育的家长是有参考价值的。
记者:“假期补习班的任课教师都是自己班级的原班教师吗?学生是自愿来学校参加补习的吗?”
苏老师:“一般我们学校是这样,假期初会给学生家长一封信,信上面会写明补习的课程及范围,然后需要家长签字,最后上交班主任手里。这样一来,整个假期都是和平时一样,根本没有不参加的学生。有很多学生虽然来了,上课时依然带着mp3,有些同学甚至选择睡觉。”
记者:“现在假期补习市场看似非常的火爆,补课班和家长哪方占优势啊?”
苏老师:“文化补习班和家长的需求应该是各取所需吧!开始的补习班是在一些家长的推动下促成的。有一些家长比较认同老师的授课质量和效果,就将一些需要补课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补习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相应的提高。其实也有很多孩子没有提高的,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就像赌博,让孩子多学一点儿,家长就多了一分赌赢的把握,因此,造成了他们盲目从众心理,他们甚至比孩子更看重中考、高考,往往不管孩子在补课班学什么,只要孩子坐到教室,他们的心就踏实了,所以说,给孩子报各种补课班,潜意识里是给自己望子成龙心理的一个安慰。”
记者:“一般都是哪些学生家长比较热衷于给孩子补课呢?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补课?”
苏老师:“学校里的补习班是自愿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全班同学都会参加的,因为他们也怕落在别人后面。我自己认为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比较适合补习,因为补习班不是提高班,不是基础班,所讲的题型一般都是在基础上提高一点的习题。特别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基础,又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了。这样一来,就不适合成绩好的学生参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是来了也还是跟不上,反而会削弱其学习的自信心。”
记者:“在参与补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否真的成为了受益者?”
苏老师:“补课的确是付给我们相应的报酬,但是和失去自己假期休息时间相比,这些报酬换不来好的休息和身体上的康健,更换不来和全家人一同吃团圆饭,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有很多教师背负着买房贷款的窘境,他们需要钱,然而钱又不是万能的,补课给老师们平时的工作带来了高负荷工作量。没有良好的休息,何来战斗力去打拼下个学期呢?”
记者:“在您带过的毕业班中,有学生是因为补课而成绩提高,最后考入重点大学的吗?”
苏老师:“不能说没有,有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极少数是这样的。即便是这样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也是有着那样一种对待学习的热情。光靠补习是不会提高很多的。反倒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失去了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
记者:“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您想对一线上的年轻教师们说点什么吗?”
苏老师:“我只想说,别让教育教学留下太大的缺憾,别让补习成为缺憾。如果那样的话,要勇敢地对家长、校长说不。教育不需要“补来的缺憾”。别让我们的孩子,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只能想起补课。这样的童年未免有点太可怕了!”
孙晶波老师虽然与苏老师有着同样的困惑,但不同的是,孙晶波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其感受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孙晶波老师不无感慨地说:“毕竟,教育不是用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虽然文化补习学校的这些孩子学习好坏与我的奖金和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他们同样需要被爱和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我能力和职责范围内,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得更好。”
在与记者的沟通中,孙晶波老师也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缺憾:“自参加工作四年来,暑假就有一次去外地旅游了,这都是因为现在工资比较低,同时也为了还住房贷款,只好在假期休息的时候出来讲课。”也许孙老师说出了所有参加假期补课老师无奈与困惑,也许只代表了一部分老师的心声。由于超负荷地工作,孙老师的嗓子在说话时有一点儿的沙哑,目光中也透出几许的无奈与困顿。
哈尔滨市某高中左老师对假期补课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于学校假期补课是不赞成的。学生学习一学期了已经很累,同时教师也很辛苦需要调整一下。但是现在中、高考压力非常大,如果你不去补课,而别的学校在补或外地学校都在补课,那么就被别的学校落下了,从这方面来说不补课对于学校来说是行不通的。学生虽然也不是很情愿,但学校不去补课家长就让孩子们到外面的补习班去补课,这样对家长来说是不利的,一方面比在学校补课花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其效果和责任心远远不如自己老师强。假期补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被逼无奈的。”
暑假来临,“第三学期”开学了
“放假了,不能总让孩子呆在家里,这样会把整个假期浪费掉,所以我要给孩子安排补课班。别人的孩子都在补,我的孩子不补,落在别人后面,这个责任谁负得起?。”
“啥?不准补课?不是你的孩子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今就业、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加,我们做家长的更加揪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来自几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
“假期,我如果不上补习班,我在家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么多年来一想到假期,就想到补课。”
这是一位中学生的真实感受。
“我也想利用假期这样一个整块时间在家好好备备课,去外地旅游一次。可看到那些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我不得不走上补习班的讲台。”
这是一位教师无奈的感慨。
记者在一所文化学校补习班的招生办公室看到:一些家长在排队为孩子报假期提高班。他们说:“只要我的孩子能学习,我花多少钱都愿意。我们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孩子,让孩子去接受‘名师’的良好教育,花这点钱也值了。”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家长多数出生在60年代,他们上学时就没有接受过很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想让他们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生活得更好一点。他们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因没文凭只能去做一些体力劳动,受他们同样的苦。因此就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除了文化课的补习,甚至还给孩子报了钢琴、书法、绘画、声乐、围棋等等特长班。
家长们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和老师们带来了“假期无休息”的繁忙。补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失去了假期休息时间。补课更大地影响到了老师,辛勤工作一个学期的老师们,谁不想利用假期时间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平时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很少有时间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完成作为家庭一员应尽的责任。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要求,都被“补课”无情地剥夺了。
在谈及校园周边的补习班火爆原因时,在哈尔滨某中学担任教务校长的高老师说:“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带火校园周边补习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重点校、重点班的出现,让一些家长在孩子择校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花大价钱也要往重点校、重点班里拼命挤,也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能不能跟上学习的进度,只要孩子能进重点班就会觉得有面子,或者说为孩子的成长尽到了一份做家长的责任。重点校旁边的一些文化补习学校就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打出××名校特级教师任教的招牌吸引家长为孩子报名。虽然不能进重点校、重点班学习,但在假期也可以通过花不太高的价钱听到名师的讲课,也算是对没有进到重点校、重点班的一种弥补。”
采访中,此学校的教务主任风趣地说道:“一到快放假了,你就看吧,我们学校门口贴满了招生的广告。广告语说得是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租了个地方,借些桌凳,布置个临时教室,再招聘几个放假的大学生组成教学班子,这样就可以招生、收钱了。至于教学质量,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不知道详细情况的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名。家长那份望子成龙的心啊!我的邻居夫妇都是下岗工人,男的蹬三轮车,女的每天到乡下帮菜农做临时工,生活很拮据,可放暑假前,夫妇俩天天向我打听,附近哪个老师语文教得好,哪个老师数学训练有一套,哪个老师是英语学科的教学骨干。夫妇俩都一再强调,费用多少没关系,关键是要教得好。”
“第三学期”之所以这么红火,主要是这里既有买方市场,又有卖方市场,而且还有理想的让市场生存繁衍的社会环境。
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有些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办补习班,是让我们的腰包鼓了一点,但是我们更加渴望同家人一起度过假期,我们平时在家的时间太少了。我们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学生不能放松地享受他们的假期,反倒比平时还累。
在放假之前,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会为自己的假期生活设计一个完美的活动安排,可总是事与愿违,有很多学生对假期的打算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假期里大多时间都用在补习文化课上了。老师更是如此,想利用假期来弥补一下平时对家庭的过少关心,然而假期的大多时间都用在给学生补课上了。
距放暑假还有两周的时间,哈尔滨市某学校高二学生王琳就拿到了三张补习班的课表,本来这个假期她是打算要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的,迫于无奈,也只好集中精力提前补习高三的课程了。用王琳的话说就是:“假期的学习节奏比正常上课的时候还要快,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真想再多睡一会儿啊!”
像王琳存在这样困惑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多数中小学生严重缺少睡眠,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假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休息调整的时间,对于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缩短差距的大好时机。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渴望的假期,怎么样度过才能既符合老师的要求,满足家长的愿望,又使自己过得丰富而又有意义呢?是不是应该还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假期呢?因此,本刊记者决定对一些假期参加补课的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假期补课时的不同的心态和收获。
接受记者采访的是三名初升高、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李思莹、赵晓丹和花云峰三位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年级,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各有不同。虽然他们刚从学校补习班走出来,但依然觉得他们神采奕奕,一副很乐观的样子。下面是记者与三位同学的对白:
记者:“如果假期让你们自己来安排,那么将会做哪些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呢?”
李思莹是一个很开朗的女生,他抢先说道:“就想睡觉。实在太累了!”
记者:“呵呵,可是在你从补课班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你很疲惫啊?”
李思莹:“一天就等这个时候了,下课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把一天的快乐情绪都在这个时候释放出来了,能不精神吗?”(边说边笑)
记者:“学习之余,你的爱好是什么?”
李思莹:“因为刚上高一,对高中生活还不太熟悉,过去总知道学习,学习生活一直都很紧张,也很有规律,除了家、学校,就是补习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在说到假期安排的时候,赵晓丹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非常渴望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假期。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学习的知识都很有针对性,在文化课的强化上比较注重实战。如果把假期交给我自己来安排,那我就用来一部分时间读名著,平时学习太忙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了。”
记者接着问道:“是否补课?补什么?你和父母谁说了算啊?”
赵晓丹:“当然是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自己要是不补就感觉被人给落下了。其实我的成绩在班上是前几名的,有的科目不用补也不会落下多少的,要不是学校安排假期补课结束后继续讲下学期的新课程,我才不来呢!我的成绩好父母也还是硬要我补,在这方面父母可舍得花钱了。”
在一旁的李思莹说道:“我的成绩不比赵晓丹,和这些学习好的学生一起补课感觉有压力。平时在学校学习就很吃力,来到补习班,我还是感觉有些吃力。还不如自己在家先把基础的学好,再来这里补习呢!我来这全是为了家长!”
记者:“在这样的补习班学习感觉有没有收获呢?”
赵晓丹:“收获倒是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起自己安排有意义的假期来说,这点收获,我想不算什么吧!我还是渴望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在旁边一直听我们谈话的花云峰,似乎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往外倒。用手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就着我们的话题说道:“寒暑假应由我们自己来支配,如果把寒暑假当成我们学生的第三个学期,那么如何学习和活动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一副不屑的表情)
记者趁机问道:“你们觉得假期应不应该补课呢?”
花云峰一边瞅着身旁的李思莹和赵晓丹,一边说道:“与其说是在这里学习,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使命。我们完全处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哪有精神头儿上课,还不如玩几把游戏过瘾呢。”
李思莹一边笑一边说:“如果我们再这样学下去,动手的能力都比不过幼儿园的小朋友啦!我们一天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家务都没得做啊!真得希望能换一种方式度过假期,最好是能参加一些实践性的社会活动。”
从记者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一切围绕着考试,一切围绕着分数,一切围绕着家长的意愿,把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弄得很模式化。从中我们也看出了孩子们的渴望,他们渴望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支配的快乐假期。我们的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我们也渴望着教育能够逐渐远离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送走了这三名同学,看到了一位看似很疲惫的年轻教师匆匆忙忙地走出来。于是记者上前同这位教师攀谈起来。
原来,这位教师是着急去幼儿园接孩子。她说:“本想放假带女儿去外地姥姥家的,都好久没回家看看了,这一补习,哪都去不了了。每天都是最后一个把女儿从幼儿园里接走。每次走到幼儿园楼下都能看到女儿那渴望的眼神向窗外望着我,心理感觉特别酸。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很少有时间带她去游乐园。教师的工作平时就是早出晚归的,总想着利用假期时间好好安排一下,可到了假期,学校还安排这个‘第三学期’,唉!为了升学率,学校也是出于无奈啊!”
“对不起,不能和你聊了,孩子还在幼儿园等着呢!”这位教师匆忙地走远了。
在同这位老师的沟通中发现,如今许多刚刚成立家庭孩子还小的青年教师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很普遍。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假期,用它来弥补平时的过少关怀。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家庭,他们也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有多少梦想都献给了三尺讲台,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
就在别人还羡慕教师拥有其他岗位所没有的假期时,我们的教师们这点独有的时间,却无情地被“第三学期”占去了。
“第三学期”补来的缺憾
前些日子,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不少有关学生假期补课的报道,社会各界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为此,本刊记者在和参与补课的教育工作者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心声和无奈。相信苏老师和孙老师的话对各位教师和关心教育的家长是有参考价值的。
记者:“假期补习班的任课教师都是自己班级的原班教师吗?学生是自愿来学校参加补习的吗?”
苏老师:“一般我们学校是这样,假期初会给学生家长一封信,信上面会写明补习的课程及范围,然后需要家长签字,最后上交班主任手里。这样一来,整个假期都是和平时一样,根本没有不参加的学生。有很多学生虽然来了,上课时依然带着mp3,有些同学甚至选择睡觉。”
记者:“现在假期补习市场看似非常的火爆,补课班和家长哪方占优势啊?”
苏老师:“文化补习班和家长的需求应该是各取所需吧!开始的补习班是在一些家长的推动下促成的。有一些家长比较认同老师的授课质量和效果,就将一些需要补课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补习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相应的提高。其实也有很多孩子没有提高的,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就像赌博,让孩子多学一点儿,家长就多了一分赌赢的把握,因此,造成了他们盲目从众心理,他们甚至比孩子更看重中考、高考,往往不管孩子在补课班学什么,只要孩子坐到教室,他们的心就踏实了,所以说,给孩子报各种补课班,潜意识里是给自己望子成龙心理的一个安慰。”
记者:“一般都是哪些学生家长比较热衷于给孩子补课呢?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补课?”
苏老师:“学校里的补习班是自愿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全班同学都会参加的,因为他们也怕落在别人后面。我自己认为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比较适合补习,因为补习班不是提高班,不是基础班,所讲的题型一般都是在基础上提高一点的习题。特别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基础,又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了。这样一来,就不适合成绩好的学生参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是来了也还是跟不上,反而会削弱其学习的自信心。”
记者:“在参与补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否真的成为了受益者?”
苏老师:“补课的确是付给我们相应的报酬,但是和失去自己假期休息时间相比,这些报酬换不来好的休息和身体上的康健,更换不来和全家人一同吃团圆饭,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有很多教师背负着买房贷款的窘境,他们需要钱,然而钱又不是万能的,补课给老师们平时的工作带来了高负荷工作量。没有良好的休息,何来战斗力去打拼下个学期呢?”
记者:“在您带过的毕业班中,有学生是因为补课而成绩提高,最后考入重点大学的吗?”
苏老师:“不能说没有,有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极少数是这样的。即便是这样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也是有着那样一种对待学习的热情。光靠补习是不会提高很多的。反倒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失去了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
记者:“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您想对一线上的年轻教师们说点什么吗?”
苏老师:“我只想说,别让教育教学留下太大的缺憾,别让补习成为缺憾。如果那样的话,要勇敢地对家长、校长说不。教育不需要“补来的缺憾”。别让我们的孩子,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只能想起补课。这样的童年未免有点太可怕了!”
孙晶波老师虽然与苏老师有着同样的困惑,但不同的是,孙晶波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其感受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孙晶波老师不无感慨地说:“毕竟,教育不是用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虽然文化补习学校的这些孩子学习好坏与我的奖金和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他们同样需要被爱和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我能力和职责范围内,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得更好。”
在与记者的沟通中,孙晶波老师也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缺憾:“自参加工作四年来,暑假就有一次去外地旅游了,这都是因为现在工资比较低,同时也为了还住房贷款,只好在假期休息的时候出来讲课。”也许孙老师说出了所有参加假期补课老师无奈与困惑,也许只代表了一部分老师的心声。由于超负荷地工作,孙老师的嗓子在说话时有一点儿的沙哑,目光中也透出几许的无奈与困顿。
哈尔滨市某高中左老师对假期补课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于学校假期补课是不赞成的。学生学习一学期了已经很累,同时教师也很辛苦需要调整一下。但是现在中、高考压力非常大,如果你不去补课,而别的学校在补或外地学校都在补课,那么就被别的学校落下了,从这方面来说不补课对于学校来说是行不通的。学生虽然也不是很情愿,但学校不去补课家长就让孩子们到外面的补习班去补课,这样对家长来说是不利的,一方面比在学校补课花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其效果和责任心远远不如自己老师强。假期补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被逼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