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
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探索中的一些案例反思。案例一
不断复现,让孩子们
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问题的提出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而“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让生字宝宝反复与孩子们见面呢?我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进行了探索。
案例描述
片段: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后,我先利用字卡让孩子们读准“船”的字音,然后出示各种船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船吗?图片激发了学生对“船”的兴趣,在他们说对了各种船的名称后。我则随机在图片旁边山示:“帆船”“轮船”“游船”“渔船”……就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船的同时。 “船”这个生字也反复在孩子们面前出现了十几次。
教学反思
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如何让生字宝宝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呢?
创设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在教学片段中,我利用图片,加强汉字“船”与事物的联系,让孩子们在认识各种船的同时,也记住了“船”字。案例二
自主识字。自得其乐
问题的提出
一个学期认识400或者500多个汉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马上厌倦。因此。在识字教学当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案例描述
片段:
师:(出示《影子》这一课中“我会认”的11个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同学们。别看这些生字又多又难,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就一定有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纷纷举手,说:“我有办法!”“我来说!”……)
师:别着急,先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我是这样记住“朋”字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的顺口溜编得真有趣!
生:我编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帽子底下藏着一把刀。
(谜语刚说完,就有不少的孩子举起了手。抢着说: “是个‘它’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跟”字,把我们学过的“很”字的“双人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跟”字。
师:换偏旁记忆,好!
生:我发现“前”与“后”是一对反义词。
师:找反义词也能帮助我们识字。
生:老师。我在“黑妹”牙膏的包装盒上见过“黑”字。我就记住了这个“黑”字!
师:在生活中识字,这个办法不错!
生:我记住了“影”字:我跟妈妈去北京路逛街。太阳照在头顶上,好热呀,这时,我看见前面有喷泉,“北京路”的“京”上一个“日”字,右边的三撇就好象喷泉,这就是“影”字。
师:你的联想真丰富!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人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教学反思
特别注重将一些识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给学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在片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方法来自主识字了。如,他们能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编顺口溜、猜字谜、找反义词、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各种方法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良方”。
案例三
在发现探究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带有规律的东西,以便逐渐掌握学习方法。那如何以“我的发现”为契机。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识字,初步寻找出识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呢?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点击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博士爷爷。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博士爷爷!”接着,屏幕上出现了几顶博士帽,博士爷爷说话了:“这些博士帽属于那些善于发现、肯动脑筋的孩子。”这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接下来,我就引导孩子们去“闯三关”。
以下是闯“第二关”的课堂教学实录:
CAI课件出示:日——白 田 目 电 旦 旧 由
申(甲鱼) 申 (申请)
师:请同学们读读上面。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行的两个字有拼音,还组了词。
师:多细心呀!对。这两个字是生字,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别记住吗?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区别记住它们:“甲”,“甲鱼”的“甲”,“申”。“申请”的“申”。
生:我能编顺口溜记住:“日”字加一竖。下通上不通就是“甲”,上通下也通就是“申”。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申”字,把我们学过的“伸手”的“伸”减去“单人旁”就是“申请”的“申”。
生:我发现后面的字都是由“日”字加上一笔组成的。
师:观察真仔细。(相机板书:加一笔)再仔细观察,有新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日”字加一撇就是个“白”字。
生:我发现“日”字加“竖弯钩”变成“电”字。
生:我有新的发现:同一个“日”字。加的笔画不一样,变成的字也不相同。
师:你善于发现。更善于思考。奖你一项博士帽。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有新的发现。“日”同时加上一横。如果一横在里面,就是“目”字,一横在下面,就是“旦”字,一横的位置不同,字也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呀!
师:你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这项博士帽送给你了!
教学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种探究的氛围。学生的发现探究意识表现得很充分。我认为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发现探究的欲望。如:“博士爷爷”的到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发现是探究的开始。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有所发现,让他们在“发现”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三,适当的赞赏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如:“观察真仔细。”“你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责任编辑 彭 琳
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探索中的一些案例反思。案例一
不断复现,让孩子们
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问题的提出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而“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让生字宝宝反复与孩子们见面呢?我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进行了探索。
案例描述
片段: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后,我先利用字卡让孩子们读准“船”的字音,然后出示各种船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船吗?图片激发了学生对“船”的兴趣,在他们说对了各种船的名称后。我则随机在图片旁边山示:“帆船”“轮船”“游船”“渔船”……就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船的同时。 “船”这个生字也反复在孩子们面前出现了十几次。
教学反思
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如何让生字宝宝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呢?
创设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在教学片段中,我利用图片,加强汉字“船”与事物的联系,让孩子们在认识各种船的同时,也记住了“船”字。案例二
自主识字。自得其乐
问题的提出
一个学期认识400或者500多个汉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马上厌倦。因此。在识字教学当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案例描述
片段:
师:(出示《影子》这一课中“我会认”的11个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同学们。别看这些生字又多又难,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就一定有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纷纷举手,说:“我有办法!”“我来说!”……)
师:别着急,先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我是这样记住“朋”字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的顺口溜编得真有趣!
生:我编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帽子底下藏着一把刀。
(谜语刚说完,就有不少的孩子举起了手。抢着说: “是个‘它’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跟”字,把我们学过的“很”字的“双人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跟”字。
师:换偏旁记忆,好!
生:我发现“前”与“后”是一对反义词。
师:找反义词也能帮助我们识字。
生:老师。我在“黑妹”牙膏的包装盒上见过“黑”字。我就记住了这个“黑”字!
师:在生活中识字,这个办法不错!
生:我记住了“影”字:我跟妈妈去北京路逛街。太阳照在头顶上,好热呀,这时,我看见前面有喷泉,“北京路”的“京”上一个“日”字,右边的三撇就好象喷泉,这就是“影”字。
师:你的联想真丰富!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人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教学反思
特别注重将一些识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给学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在片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方法来自主识字了。如,他们能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编顺口溜、猜字谜、找反义词、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各种方法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良方”。
案例三
在发现探究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带有规律的东西,以便逐渐掌握学习方法。那如何以“我的发现”为契机。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识字,初步寻找出识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呢?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点击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博士爷爷。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博士爷爷!”接着,屏幕上出现了几顶博士帽,博士爷爷说话了:“这些博士帽属于那些善于发现、肯动脑筋的孩子。”这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接下来,我就引导孩子们去“闯三关”。
以下是闯“第二关”的课堂教学实录:
CAI课件出示:日——白 田 目 电 旦 旧 由
申(甲鱼) 申 (申请)
师:请同学们读读上面。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行的两个字有拼音,还组了词。
师:多细心呀!对。这两个字是生字,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别记住吗?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区别记住它们:“甲”,“甲鱼”的“甲”,“申”。“申请”的“申”。
生:我能编顺口溜记住:“日”字加一竖。下通上不通就是“甲”,上通下也通就是“申”。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申”字,把我们学过的“伸手”的“伸”减去“单人旁”就是“申请”的“申”。
生:我发现后面的字都是由“日”字加上一笔组成的。
师:观察真仔细。(相机板书:加一笔)再仔细观察,有新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日”字加一撇就是个“白”字。
生:我发现“日”字加“竖弯钩”变成“电”字。
生:我有新的发现:同一个“日”字。加的笔画不一样,变成的字也不相同。
师:你善于发现。更善于思考。奖你一项博士帽。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有新的发现。“日”同时加上一横。如果一横在里面,就是“目”字,一横在下面,就是“旦”字,一横的位置不同,字也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呀!
师:你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这项博士帽送给你了!
教学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种探究的氛围。学生的发现探究意识表现得很充分。我认为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发现探究的欲望。如:“博士爷爷”的到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发现是探究的开始。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有所发现,让他们在“发现”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三,适当的赞赏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如:“观察真仔细。”“你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责任编辑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