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阻止引进和繁殖攻击性较强的鱼类

来源 :广西水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性较强的淡水鱼类的典型代表为食人鱼,有些观赏鱼贸易商以观赏鱼的名义进口饲养和销售,曾风传食人鱼出现于日月潭,引起一阵骚动,后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幸好食人鱼是热带鱼类,日月潭没有可能大量繁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最近台湾渔政部门通知所属,转告渔民不要饲养南美鲈鱼,又引超人们的瞩目。
其他文献
秋明《Пышма》鱼苗场研究和采用了生物技术在小水池培育鲤鱼幼鱼至体重1-2克,19.81年,我们进行了流水池培育当年鲤甲至体重25-30克的生产性试验。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俗称鲟鳇鱼、覃龙、晴沙。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体富含脂肪和高蛋白,营养价值高。肉和卵经过加工后均为驰名国内外之佳肴,鳔、脊索和骨可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名两栖胡鲶,该鱼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产量高、耐低氧、对环境适应力强等优点,既可大面积单养、混养,又适宜于家庭个人小面积养殖。
作者于1981年采用同一配方加工制成膨化颗粒和软颗粒两种不同形态的配合饲料,并分别作营养成分分析,同时以三氧化二铬为指标物质测定3.7寸草鱼对两种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出血病是严重危害草鱼的常见病。引起这几种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季节气候与水温。为了掌握南宁市池塘水温与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
1983年,我局在本县的石塘公社俄境大队、仸子公社大芦大队推广配合颗粒饵料养鱼。推广的池塘计2口,面积为78亩。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在这两口塘中放养了鲢、鳙、鲩、鲮、鲤、尼
一九八二年,我县在光坡红沙虾场11、12号塘进行一造虾一造鱼养殖首次试验,试验初步获得成功。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在盐度分别为0%,5‰,10‰和15%的水中,七种蛋白质含量为10-48%的人工饵料对平均体重为24m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和饵料转换的影响。在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8~30%时,尼罗罗非鱼幼鱼始
利用原子能发电站冷却器排出的温水诱导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桑给巴罗非鱼提前产卵。每天平均水温从20℃增至28℃时,性腺发育和产卵的频率也随之增加。
NH^+4-N对吴郭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39ppm,当水中NO^2--N浓度维持在6.4ppm时,对吴郭鱼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4.58ppm。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55ppm.当PH9.6时,对鲤鱼的24小时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