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著名诗人汤养宗的慈爱之心和“野草意识”

来源 :鸭绿江·华夏诗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
   ——亚历山大·蒲柏
  著名诗人汤养宗的诗歌就印证了亚历山大·蒲柏的这句话。
  著名诗人汤养宗是为人低调,胸有慈爱之人。
  2018年9月8日,久未上博客的我登录博客,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发了张字条给汤养宗老师,向他索要微信号,未料到他竟然很快回了字条,给了我微信号!“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加上这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微信了么?”虽然心存疑问,但真的加上了他的微信,从此可以经常读到他的诗歌作品。
  从微信中发现,汤养宗老师是一位勤奋高产又特别重视作品质量的诗人。虽然已经获得多个国内知名奖项,但他对自己仍然要求很严,他的诗作经常修改,千锤百炼。我相信这样做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读者负责。
  说实话,汤养宗的诗写得很深,意境很美。从他的短诗《三人颂》中就能感受到。“那日真好,只有三个人/大海,明月,汤养宗。”在这短短的两三句诗中,他把自己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中,把大海、明月比喻成了人。此时,人与大海、明月已融为一体,整首诗不仅仅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更揭示了诗人善于在孤独中体会人生快乐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大海的博大表现人的渺小。大海的胸怀宽广,明月的光明磊落。诗人把自己和明亮的月光以及宽广的大海联系在一起,显示诗人人格的光明磊落和胸怀的博大。读这首诗,感觉这个世界,只剩下三个人,以此来衬托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感。
  而汤养宗诗作的高妙之处绝不仅限于此。他在短诗《洗炭书》中写道:“我一生都在一条河流里洗炭/十指黑黑。怎么洗怎么黑/我一生都在一条河里洗炭,怎么黑,怎么洗。十指黑黑。”
  这首诗虽以作者第一人称表述,但绝不是写作者自己,实质上在暗指世间现象。作恶的人,无论怎么洗,也洗刷不掉那些污浊。作恶的人越证明自己的清白,越显出其丑恶的本质。
  而这首诗也可以另做解释,一条河可以理解为人生,诗人一生都在困境中博弈,越是博弈困境越多。
  更深层次的理解,就是以诗歌为生的人,一生都在写诗,越写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这条河流里洗炭,其实诗人是在洗自己。这个世界,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是洗不掉的。
  这首诗无论从表达方式及写作技巧来讲,既不张扬,又批判了丑恶现象,颇有现实意义。
  惠特曼曾经说过:“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汤养宗的短诗《寺院》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怀——多么宏伟而寂寞的一座庙宇/住着一个孤单而热闹的僧人/这座庙宇就是我的身体。天空多么辉煌,太阳只有一个/身体里只有我一个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的身体比喻成了一座庙宇,诗人在独自修行。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既孤单又喜欢热闹的矛盾心态,诗中以苦行僧的心情去体验生活,在经历着人世修行孤单之苦时,看得见辉煌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
  从另一个角度讲,太阳只有一个,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汤养宗也只有一个,汤养宗就是汤养宗。
  众所周知,当代一些诗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或者为名为利刻意奉承权贵,而汤养宗用他的短诗《泸州记》告诉大家,他不會随波逐流,内心和生命顺其自然。“天地有顺从,比如两江要走到一起/便是还俗的和尚脱下了袈裟/在泸州,沱江与长江交汇处/我再一次被自己弄哭,为有一个未出发的身体/永远百感交集,永远不投靠,永远不交给流水”。
  读者是否想到一个男人站在沱江与长江交汇处哭泣的原因?此时,是不是沱江终究顺从地汇入了长江?是不是感叹着有类人终究顺从了俗世,已经成了“还俗的脱下袈裟的和尚”?诗人对此“百感交集”,但“永远不投靠,永远不交给流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逐名利的处世态度。
  汤养宗的作品往往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汤养宗的诗不仅仅如此。他的短诗《父亲和草》最耐人寻味。“我父亲说草是除不完的/他在地里锄了一辈子草/他死后,草又在他坟头长了出来。”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父亲和草,但更有深意。父亲在“地里锄了一辈子的草,死后,草又在他坟头上长了出来。”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死后草又在他坟头上长了出来”,这印证了这样一位农民说的话,诗歌歌颂了众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他们本身就是一根草,活着是草,死了还是草!我们见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是这些除不尽的草,把这个现实的世界,打扮得更加美好。如果没有这些草,这个世界就太孤单、太寂寞、太可怕了!
  这首短诗强烈地表现了汤养宗的“野草意识”。
  如果真的有来世,我也情愿成为一根野草,在春天发芽,在夏天开花,在秋天结果。其实,这就是生命,一个生命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平凡。
  这让我想到了高尔基的“文明的高度始终是同热爱劳动密切联系着的”这句话。
  现在我们再来询问为什么有个男人会站在沱江与长江交汇处哭泣?我的回答是:著名诗人汤养宗有一颗慈爱之心和“野草意识”。
其他文献
期刊
“非虚构诗歌”是由诗人、作家网总编冰峰(赵智)发起的一个诗歌流派,是针对当下诗歌“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的窘态而提出的一个诗歌发展方向,其主要观点是让诗歌"去掉所有
期刊
为构遣通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开放性好的数控系统.提出条件数控指令概念。结合实例,具体讨论了若干条件指令的功能、实现方法及其在解决数控系统一些特殊控制问题方面的作用
期刊
本文以天津石化公司涤纶厂新上的膜切二线的计算机控制装置为背景,探讨了在SIMATICPCS系统的控制站上利用APT语言进行通用爬坡控制器设计的可行性,并对四个爬坡控制进行了实施
回到汉字的发生地:溯源与抵抗rn淡化汉字的及物性,追求汉字的独立性rn汉字具有的及物性,使得汉字被绑架了,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汉字作为人们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在极大地丰
期刊
2010年1月.美国犹他大学。一位志愿者正静静地躺在实验室中.头上插满电极,组成微电极阵,记录着来自大脑的信号。一群科学家在他周围紧张地忙碌.其中的几位专注地注视着一台计算机
期刊
荣州大佛     一尊释迦牟尼圣人  被摩崖进一座山的肉身,宛如一只  展翅欲飞的大雁  山下远望禅林,古刹错落有致  大佛造像巍峨,如来佛像,天下第一  唐宋人聪明,将人世间的所需  都雕刻在它嘴里,并微微一翘  然后让它沉默,让它一句话也说不出  人生有太多的谜,太多不一样的芸芸众生  生老病死、升降浮沉、喜怒哀乐、万物归一  都含在它嘴里,沉默之后还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语,沉默才是金  沉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