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急物流”在新冠疫情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南京市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09023);国家社科后期资助基金项目(16FGL010);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城市配送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为满足供应,社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联手解决了食品配送问题。本文以南京市肉类食品运输为例,分析出肉类食品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应急物流”的运作策略和溯源码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
  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威胁食品安全的现况让消费者担忧,应急物流高效安全运行方可保证新冠疫情期间的食品供应充足稳定,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也可对新零售有正向影响。
  一、新冠疫情中的肉类食品应急物流现状分析
  1.新冠疫情中肉类制品应急物流的特点
  (1) 信息沟通效率低
  应急物流单独建设耗资巨大,因此我国应急物流通过抽调各部门骨干组成。由于小组各成员之间职能不相关、人手短缺,在短期之内部署方案不成熟、反应慢。抽调法表现出的问题是信息集中在核心领导小组中,其他部门无法协助参与进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之中,不仅降低了信息利用率,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现阶段我国缺乏发布和共享信息的平台,为了获取信息,不同机构通过不同的信息收集渠道,在调查对象范围不完全的情况下多次收集会得到重复或者不完全的信息,降低了准确度。且由于统计指标不同,数据融合技术欠缺,不同统计机构搜集的信息无法被整合。对应急物流运行情况的掌握度欠缺。
  (2) 多头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于春节前后,大量人员返乡,或有受新冠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的情况,人员召集困难。这使得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减少、更新不及时,有限的信息公开造成多头管理,使各成员之间的联系疏远,各方都专注于自身领导。
  政府维护肉类制品供货市场稳定,南京市分批投放储备肉,至一月底已分三批投放储备冻猪肉2018吨,在零售渠道缩减的情况下,商务局确保肉类制品价格稳定;品牌直营企业供应稳定。南京大型肉类制品公司、超市库存冷冻肉充足,苏食集团与多家大型养殖企业签订生猪货源保障协议,安排跨省屠宰企业加班生产,产品优先投放南京市场;雨润菜篮子、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坚持零售店正常营业;大小餐饮店转售待加工的库存原材料,弥补暂停经营的亏损;以社区为单位自发寻找供应商以及物流配送,完善应急供应链的末端。
  (3) 时效性要求高
  区域性的肉类食品应急物流关乎民生,要求肉类食品供应不出现短缺的情况,准时地完成运输任务,因此对其时效性要求高。肉类食品短缺的危害巨大,所以其物流得到多方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起到督促作用,还能使社会资源向肉类食品应急物流倾斜,具有一定的正向帮助。
  2.肉类食品应急物流在新冠疫情中存在的问题
  (1) 供应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肉类食品供应企业、屠宰场面临破产关停问题,肉类食品供应较平日有所下降,主要的肉类供应渠道来源于大型供应商和冷冻肉。肉类食品成品零售出现暂时性歇业现象,购买渠道减少,造成供应不足的假象。在新冠疫情造成零售窗口减少和恐惧心理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对肉类食品需求会上升,造成供小于需的情况。
  (2) 价格问题
  在供小于需的情况下,生活必需品价格继续上涨会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恐慌心理,造成哄抢商品——价格进一步抬高——恐慌情绪加重——哄抢商品的恶性循环,扰乱市场稳定。由于市场价格不稳是由于信息不对等、物流暂时中断、零售渠道变少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合理规划修复,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期望不断增强导致的恶性消费会使供应恢复后的市场平衡延迟,由于牛鞭效应给供应链上游企业造成损失。
  (3) 流通加工过程中被污染
  肉类食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低温保存保证产品质量,但这种环境却给病毒传播带来了可乘之机。2020年12月的大连新冠疫情的源头来源于冷链系统,冷链携带病毒,而搬运工在搬运过程中被感染,继而引发一系列人传人现象。可见,病毒耐冷不耐热,在低温情况下可良好的生存并长期保持其感染性,污染供应链下游企业以及后续经过供应链的产品,危害范围大、損失重。
  (4) 冷链物流设备不完善
  冷链物流设备不完善是我国物流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冷链物流中的重要设施包括冷库和冷藏车:冷库方面,2016年末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达1.07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三,但我国的人均冷库占有率仅有0.143立方米;冷藏车方面,冷藏车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地区只能采用普通车进行运送,货损大大增多,甚至有些企业将生鲜产品与其他产品混装配送,导致其变质和串味。
  而新冠疫情中,消费者通过新零售渠道购买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激增,配送送达时间与取货时间产生了较长间隔,这一环节没有冷链设备进行短期的储存。
  3.“互联网+”在新冠疫情中的优势
  (1)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新冠疫情与其他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紧急情况不同,新冠疫情期间通讯是畅通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仍可获得充足的信息。“互联网+”中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可以发挥提前预警、预测生产、协助决策、优化线路的作用。在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之前,局部新冠疫情出现之后,由于新冠疫情引导的囤货需求增加,可以从产销率上发现异常并以此作为需求量变化的参考模型;在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以后,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提高协助决策,加速应急物流的调度工作;应急物流运行过程中,动态监测运行状况,对突发情况进行修正、增补路线。
  (2) 降低应急物流成本
  应急物流组建需要耗费巨大成本,“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应急物流,也可以在供应链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包括供应链安全问题溯源、分析消费者偏好反馈给供应链成员、完善绿色物流工作等。   “互联网+”技术可以减少一定的人工成本。应急物流多头管理造成的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信息技术提供决策辅助代替的人工符合新冠疫情防控原则,减少人员流动以及感染的风险。
  (3) 提高民间资源利用率
  新冠疫情期间,大型企业的物流运力资源不容小觑,但缺乏有效的集中管理,决策有盲目性,导致民间物流资源浪费。通过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民间企业物流力量纳入,形成暂时性应急物流联盟,在应急活动结束后划分责任、结算财务、解散联盟。
  二、“互联网+应急物流”的有效结合
  1.应急物流的存在形式
  由于预先单独建立应急物流管理部门成本高,所以应急物流应提前做好方案,预先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应急物流方案启用时,政府部门转变、增加原有部门职能,使能获得核心信息的核心管理人员增加。这可以使应急物流作业更加精细化,更自如地应对问题变化。
  供应链上下分区块管理。紧急动员情况下,各供应链成员会自发产生出横向领导者,这一类领导者熟悉自身业务活动,在政府部门规划出应急物流框架的前提下,合理整合其他领导力,将企业、群众的管理能力综合,形成以政府部门为核心、各供应链节点为辅助的管理形态。
  2.“互联网+应急物流”运作策略
  (1) 供需运作方式
  发起部分分为两部分:
  供应端由政府牵头,由大型供应商为主体。利用宏观调控,维护短期物价稳定,从战略层面保证对供应端稳定,调研整理现有资源数量。
  需求端由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消息者等供应链下游成员组成。可利用共享数据库统计、预测短期需求量,得到更为准确的需求预测,并将统计结果集中反馈至供应链上游。
  (2) 设计应急物流方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各地对肉类食品的生产以及消费情况,根据原有的供应链,结合新冠疫情造成的生产力不足、交通干线中断、冷冻肉储备不足等情况变动做出调整。对供应的公平性做出细节调整,保证新冠疫情严重区域、大型城镇充足供应,减轻新冠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新冠疫情结束后的城市恢复建设。应急物流的方案设计如下图所示。
  (3) 应急物流配送
  为减少新冠疫情传播,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冷链食品的比例会上升,根据《2020年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4.8%,占限上社会消费零售额18.4%,比上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无店铺零售额增长19.2%,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5.9%”。在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活动范围分布密度广且相对固定,以小区为单位的订单数量增多,对物流企业而言,配送订单量加大但配送点集中减少了配送成本,也增加了总体销售收益。
  为了进一步缩减配送成本,结合小区对网购的需求,电商平台开始发展“社区团购”,提前一日预先统计区域订单,次日进行大批量、集中性的配送工作。“社区团购”依靠平台在小区内聘选的“团长”来完成代理收货的工作,但“团长”拥有的冷链保温设备严重不足,现阶段能提供储存场地和代管服务,使得肉类食品在收货环节腐败、变质的可能大大增加。
  (4) 信息反馈
  反馈是逆供应链而上的信息流。由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是一套自上而下开发的系统,在供应链环节融合的局部细节上会出现设计不足之处,通过反馈收集到的负面评价可以及时找出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避免影响持续扩大。反馈信息也可以及时修正预测数据,减少数据误差,促进产销平衡。
  三、盒马鲜生新冠疫情常态化溯源码分析
  1.溯源码信息内容
  盒马鲜生自2018年1月开始上线“盒马溯源计划”,使消费者在购物时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价格标签牌上的二维码,查询商品的来源,了解商品的链路信息,增加商品透明度、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盒马溯源码覆盖盒马产地直采的海鲜、活鲜、冰鲜、肉禽以及时蔬,不包括分销的产成品。新冠疫情期间,进口海鲜的溯源码增加了检验检疫证书,证书包含供应商自检也包含盒马抽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产品不允许上架。盒马鲜生进口海鲜一类产品信息完善,包括商品信息、供货商信息、供货时间、检验检疫证明、捕捞、运输车厢温度、员工核酸检测报告信息,信息完全详实。
  在运用上,据深圳卫健委2020年8月14日通告,盒马深圳水貝店出现某品牌方促销员和员工新冠疫情感染个例。经过紧急处理,盒马暂停了深圳21家门店营业,进行门店全面消杀,同时为所有深圳盒马员工和生鲜商品进行核酸检测,及时遏制新冠疫情传播。
  2.新冠疫情后期溯源码管理
  (1) 溯源码实际应用
  盒马溯源码设置的首要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安全的信息,提升品牌形象,其次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迅速召回。在实际应用中,促销作用比溯源作用更为显著。
  对物流企业而言,溯源过程中记录信息的二维码应粘贴在农产品包装上,便于将这些信息化、数字化元素加入农产品中,实现有源可溯,确保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状态都得到准确反馈至服务器系统数据储存库。而盒马鲜生的二维码存在于商品的标价签,记录供应链的总体流向,而非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对消费者而言,溯源码中可利用的信息价值量小。盒马溯源码更像是一张盒马抽检的证明。对比盒马鲜生进口生鲜与普通肉产品溯源码可以发现,进口生鲜的溯源信息比普通肉产品更全面,普通肉产品仅有供应商和产地信息,相比之下,普通消费者更关心产品特色。
  盒马鲜生承诺检测为阳性的产品不予上架,进一步削弱了溯源码的监督作用,使溯源码流程化,基于这一承诺,消费者扫码不再是对商品的安全性怀疑,而是希望获得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就溯源码运行现况看,消费者获得的信息有限反而证明无论是溯源系统还是商品信息,盒马溯源码的建设都是不完善的。
  (2) 培养消费者扫码习惯
  让溯源系统带来收益是推动溯源系统全面架设的基础。溯源不仅能从宏观上分析地区消费者偏好、合理物流平衡产销差距、提升品牌可信度,还可以从末端直接刺激消费者购买。
  为增加扫码量,可以简化扫码程序,增加小程序查询窗口,降低信息获取难度,也可以提出扫码领积分、优惠等活动。从信息本身,需要增加消费者可见溯源码的信息量。对产品信息做出适当解读,说明供应商资质和生产特点。例如,概括出肉类食品的口感、营养、产地的标准化、自动化生产、饲料有机、无公害、运输全过程冷运等。
  在增加收益方面,可以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推荐产品。例如,推荐同供应商的其他产品、口味相近的产品、搭配产品等。
  四、结语
  本文以南京市肉类食品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应急物流”在新冠疫情中的运用模式以及存在问题,对盒马鲜生溯源码进行思考。“互联网+”技术建设完善,可以削减繁杂的信息沟通流程,在应急物流中快速响应、协助决策、优化流程。社区团购模式暴露出的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强配送末端的冷链设施建设。新冠疫情后期的常态化管理中,溯源码应成为能真正为供应链带来价值,为消费者提升购物体验的溯源系统。
  参考文献:
  [1]胡静怡,朱浩,杨玉宏,许祥强,欧邦才.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2018(10):80-81.
  [2]罗珊,田祥春.“互联网+”应急物流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7):30-31.
  [3]丁嘉懿,陈志民,尹卓轩,关咏琪,何承天,江思琪.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农产品可溯源电商平台开发[J].南方农业,2021,15(04):71-74.
  作者简介:姜方桃(1964- ),男,江苏高邮人,博士,教授,高级物流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与物流规划;王乐瑶(2000- ),女,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而后计算得出中间品关税水平,以此度量贸易自由化。接下来,本文借鉴Freestra和Hanson的外包模型来构建计量实证模型,检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用进口渗透率替代中间品关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来进行稳健性
期刊
摘 要:本文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法可以适当地降低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这意味着可以减少扣除的费用,在这种经营状况下,也能够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使企业从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公司在收入、费用税务筹划方面的情况,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分析计算提出税务筹划的有效方案;最后,为了能够使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案
期刊
摘 要:市場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市场政策和大数据的发展不断变更。企业双元创新以现有知识和资源进行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改变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企业兼并则是典型代表。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在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随着控制方的转移,并购双方经营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新配置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以阿里巴巴并购为例,阐述了并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期刊
摘 要:隨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深度地发展与成长,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选择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发展和扩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但是企业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各种财务风险,本文以TC公司并购GJ公司为例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企业并购有着十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会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我国云会计龙头企业金蝶公司为例,详细地阐述云会计运营成本低廉、部署周期快、协同能力强大、后期运维简单、效率提升巨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分析了解决方案的模板化、难以保障信息安全、服务的可持续性差、难以确保会计凭证的真实性等劣势,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SaaS模式云会计应用的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科技信息的发展,价值链管理成为战略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在于从企业的上游、下游来实现内、外部产业的共同优化,使企业有自成一体的全面经营管理模式,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本文选取京东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京东的内外部管理情况对其价值链管理及其财务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优劣并提出建议,为大多在电商行业未完善管理模式的企业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模板,尽可能推动电商行业系统化、规范化
期刊
摘 要:利用2010年-2018年62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专利申请数量和研发强度刻画所得税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每增加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量将增长6.9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将增加2.63个百分点;税收优惠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降低了企业的现金约束,因此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领域,最终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税收优惠;技术创新;上市企业   一、引言   过
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基于VAR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1978年-2010年的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要素禀赋结构不断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与此同时要素禀赋结构也不断地朝着资本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结构;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我们
期刊
摘 要:本文实证检验分析我国35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9年-2019年的财务数据,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立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呈负向影响并且及其显著,且这种负向影响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同时存在,同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经济周期也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对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及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承担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的支持。
期刊
摘 要: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将双循环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一项指导思想。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服務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主体之一,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双循环背景下的陕西省服务业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阐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