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

来源 :新概念·英文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脸谱、川剧变脸,真是美不胜收;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让人拍案叫绝。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魅力独特,吸引着一代代人,也滋养着一代代人。多少好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聚光灯下上演,在田间地头上演,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世世传承,生生不息。
  
  乡韵自多情
  王洪应
  
  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要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容易。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一些村庄的人也像过节一样,纷纷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人就“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惨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唱戏,唱跑了A,唱来了B,激发了c,唤起了D。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个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长成了豫剧、曲剧和越调。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到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摘编自《乡土文化》)
  
  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一日,术士李少翁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于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被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人。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再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部位各自独立,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的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便已极为盛行,到了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已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了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戏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于18世纪中叶传到了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为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中学生阅读》)
  
  [比较阅读]
  
  主题比较。两文的主题很相似,都选取了富于中国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两位作者分别通过对河南戏曲和川北皮影戏的描摹和说明,让我们感受到河南戏曲对当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滋养,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皮影戏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文体比较。两文体裁不同,文一是一篇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乡韵乡情;文二是一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制作、表演等内容。不同的文体,使两文收到了不同的表达效果。
  结构比较。由于文体不同,两文结构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文一以对河南戏曲的深挚情感为线索,以“热爱戏”开篇,以“乡韵自多情”收笔,首尾呼应,意蕴深远;文二则以介绍皮影戏的特点与独特贡献为主线,从皮影戏的定义说起,以皮影戏的贡献收束,对皮影戏的说明由浅入深,层次清晰。
  语言比较。文一多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隽永而富有亲和力,于叙述中浸透着作者的深情,富有美感;文二多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生动,简明易懂,虽是说明性语言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总之,两文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带读者走进了中国这座充满独特魅力的戏曲大舞台。这里有可爱的乡亲,有多情的乡韵,更有浓浓的乡情。
  
  [阅读训练]
  
  1、如果将“欢愉”、“浓浓乡情”、“善良正直”、“忧愁”4个词分别填入文一第六自然段的空缺处,该怎样安排?
  2、为什么说“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
  3、以下各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②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③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人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4、文二为什么要讲述汉武帝的爱情故事?
  5、两文都提到了“善恶美丑”,含义有何不同?
  6、比较两文,有哪些方面皮影戏做到了,而河南戏曲却难以做到?
  
  [参考答案]
  
  1、A 忧愁;B 欢愉;c 善良正直;D 浓浓乡情。
  2、正是戏曲琼浆的滋养,才使父老乡亲们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3、①下定义;②列数字;③作诠释。
  4、借以说明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说明皮影戏最早的渊源;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
  5、文一中的“善恶美丑”,是指父老乡亲追求的真善美和鞭笞的假恶丑;文二中的“善恶美丑”,指的是戏曲中人物品性的“善恶美丑”。
  6、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皮影戏的独到之处,是其他戏剧包括河南戏曲都难以做到的。
  (指导教师/孟繁新)
  编辑/申冬梅
其他文献
有些情绪在作祟    程海诺突然决定组建一支女子篮球队,因为人员不够,所以很无奈地拉了梁尽东参加。  其实,程海诺烦透了梁尽东,可又不得不天天面对他,谁叫他们既是邻居,又是同桌呢?这可是她青春里最灰暗的一笔!  粱尽东总是扯着喉咙喊她小鼹鼠,因为她的牙齿有些特别。其实张曼玉也有这样的牙齿,别人都说那是可爱的兔牙,可到了梁尽东的嘴里,就成了鼠牙。程海诺也不示弱,拉着声音喊他:小——梁——子,那是电视
期刊
[题目]    请以“语文无处不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多角度观察,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充分展现语文的用途与魅力。    语文无处不在    我喜欢语文,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它就像空气一样和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朝夕与共。  周末,闲来无事,我和姐姐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初秋的风轻轻地拂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舒畅和快乐。望着路边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我陷入了沉思。姐姐问我想什么呢,我说,你
期刊
小时候,每次跟妈妈调皮捣蛋,妈妈都会吓唬我说:“你不乖,就把你扔给后妈。”  那时,我对后妈的概念非常模糊,所以依旧歪着头,嘻皮笑脸地说:“没关系,大不了把后妈转正成亲妈。”谁知道,妈妈还真的记上了“仇”,14岁那年,我真的被一把扔到了后妈的怀里。  那年,爸爸离开我和妈妈去城里打工,凭着聪明和不服输的劲头挣了些钱,他渐渐地在城里站住了脚,还买了房子。  有一次,爸爸回来跟妈妈商量,想让我和妈妈跟
期刊
关手“亲妈”的玩笑    在我上初中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老爸老妈亲生的,并且深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找到亲生父母。  起因缘于小时侯邻居家大人们开的种种玩笑。他们总是说:“苏苏啊,你一定不是你爸妈亲生的,他们都不疼你!”我鼓着腮帮子,瞪着大眼睛反驳:“谁说我爸妈不疼我啦!”我气愤得不得了,早就忘记了啥叫尊敬长辈。可大人们却不跟我计较,接着笑说:“那为啥你姐总是穿新衣裳,你总是穿旧的呀?”  说起长我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幅画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古老的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手里摆弄着蝴蝶结。身后,母亲正在为她梳头。斜射的晨光将门廊分成一明一暗两个世界,小女孩站在温柔的阳光里,光鲜照人,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退在黑暗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俩开心地笑着,整个门廊里仿佛都鼓荡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
期刊
挥洒辛勤的汗水,享受成功的喜悦;  播下希望的种子,体验收获的辉煌;  展开青春的翅膀,拥抱生活的精彩;  带着坚定的目标,执著地走向远方。  长路漫漫,留下双双足迹。驻足观赏。思绪片片涌来。像蝴蝶留恋飘香花园,不愿离去。似盲人惊慌前方殊途,不敢前行。我,一个豆蔻年华的孩子,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挪动散漫的脚步,意志踌躇。  因为我畏惧,我担心前方道上有猛蛇拦路;因为我恐惧,我害怕美丽双脚被荆棘刺得
期刊
观看时装秀,未必一定要在T型台上。看着身材高挑的模特穿着款式各异的时装,走着猫步,羡慕却遥不可及。但在我的身边,在学校里,每天也都在上演着时装秀,每个同学既是观众,也是模特。  每天早晨。当我踏入校园,时装秀早已是进行时了。那就让我们尽情展示,仔细观看吧!  瞧,迎面走来一位女同学,下身穿一条黑色休闲裤,上身是一件粉色的韩版小棉袄,口袋上还绣着几个卡通人物,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可爱的感觉。  我边走边
期刊
哲学家漫步在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排列得十分整齐,犹如用尺量过一样。他不禁好奇地问田里的老农,这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要他自己插插看。哲学家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了一排秧苗,结果竟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时,眼睛要盯住一样东西。  哲学家照做,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啊,我盯住了吃草的水牛,那可
期刊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语文从浩渺的远古走来,传承文明,生生不息。漫游其中的人们感受浪漫,为之陶醉。可是,语文的魅力却一点点被一些“非语文”的东西抹去。让人遗憾,让人心痛。痛定思痛,就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真实与浪漫的语文世界里徐徐穿行,寻回语文的魅力。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期刊
她知道,她纤细的双手很难为自己托起一片晴空;她知道,她稚嫩的肩膀扛不起太多的沉重;她知道,她瘦弱的身躯经不住磨难重重;她知道,她无助的心灵耐不住独处的寂寞……  她是一个不起眼的女生。每天伴着朝阳,走着那条熟悉的小路,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学校。这一切在她的眼里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挪动灌铅的双腿,推开灰色的大门,无奈地走进教室……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不情愿。  到了教室,她就钻进那个熟悉的不被人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