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谈对中印关系发展四点思考等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谈对中印关系发展四点思考
  7月21日,新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自北京抵达新德里履新。8月28日,孙卫东大使向印度总统科温德递交国书。
  7月19日,孙卫东在北京接受印度驻北京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作为候任中国驻印度大使,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愿同印方一道努力,传承友好、增进互信、促进合作,不断拓展中印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发掘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妥善处理两国历史遗留问题和分歧,共同开创中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于下一阶段中印关系发展,他谈了自己的四点思考:要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根本遵循;要超越管控模式,努力积极主动塑造;要深化两国务实合作;要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协作。
  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7月29日,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洪亮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司长史耐恩共同主持。两国外交、国防、移民及地方代表参加。
  双方积极评价上次会议以来两国边境地区形势,就边境管控事宜深入交换意见,探讨了边境地区合作的具体措施,双方重申将按照两国领导人共识精神,从两国发展合作大局出发,进一步密切沟通协调,积极推进边界谈判早期收获磋商,妥善管控涉边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王岐山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8月12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中南海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王岐山表示,中印互为重要邻国,都是东方文明古国和当今世界大国,当前都处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中印关系势头良好。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中印人文交流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利于当下、关乎长远,是两国全方位交往的重要领域,双方要利用好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稳固的民意基礎。
  苏杰生表示,印中在地区和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双方一贯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印方愿在两国领导人共识基础上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沟通,妥处分歧,加强各领域对华务实合作。
  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8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同印度外长苏杰生共同主持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会上,两国教育、文化与文物保护、旅游、媒体、青年、体育、地方、影视、智库和传统医药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以来,两国在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以及下一阶段的交流合作新规划。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共同倡导成立的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推动中印关系全面发展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首次会议以来,中印人文交流在十大支柱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形成新热潮,这符合两国领导人商定建立机制的初衷,也符合两国人民对中印两大文明古国携手再创辉煌的期待。
  苏杰生表示,印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喜马拉雅,延绵数千年。印中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双方增进人民相互了解的积极意愿。印方高兴地看到,去年机制首次会议确定的人文交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为两国关系发展凝聚了更多民意支持。印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取得更大发展。
  会后,王毅和苏杰生共同签署《2020年中印外交部交流合作行动计划》并见证签署文化、体育、传统医药、博物馆等人文领域双边合作文件。
  第四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8月12日,第四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本次论坛下设“责任担当——助力两国政治经济战略互信”“解惑释疑——助力两国民心相通”“抓住机遇——借新媒体平台,促两国交流与合作”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印两国的外交官、媒体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王毅在致辞中指出,自2013年以来,中印媒体高峰论坛作为两国间规模最大的机制化媒体交流平台,为中印媒体相互了解铺路架桥,成为中印人文合作的重要纽带。中印关系的发展,根在人民,源在交流,媒体是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重要纽带。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高度重视两国媒体交流,鼓励两国媒体更多报道中印关系,积极营造客观友善的环境,我们应该全面落实两国领导人的共识,进一步加强媒体的交流合作,让中印友好成为主流民意,为推动中印合作贡献力量。
  中印电影周在北京举行
  8月12日至17日,中国国家电影局和印度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印电影周活动在北京举办。《城南旧事》《人生》《黄土地》《流浪者》《大篷车》《他和她的故事》等10部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中印优秀电影进行了展映。
其他文献
对比17年前的“非典”,当下疫情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要更为复杂。  进进入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逐步扩大,抗击疫情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前段时间,中国经济一直致力于“六个稳”。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其中“稳外贸”难度最大,也最难能可贵。面对着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遇到了新的阻力。对比17年前的“非典”,当下
期刊
新冠病毒被迅速侦测,病毒基因组被快速分享给国际社会,这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虽汹,但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的带领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防控疫情的社会动员能力。1月25日,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了全面部署,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习
期刊
在集中力量和资源控制疫情方面,中国展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  过去的一个月对中国人民来说可谓不易。跨入2020年,大多数中国人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春节做准备,祈祷新的一年喜迎好运和财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了。来势汹汹的病毒性肺炎给湖北武汉这座美丽城市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我曾于2017年到武汉访学研究,与这座城市结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蔓
期刊
对比2003年“非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一季度影响较为明显,对2020年全年经济影响有限。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威胁到中国各地,并影响到不少国家和地区。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开始引起市场关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比2003年“非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
期刊
相信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尽早战胜疫情,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治阻击战。  在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世界亿万人心。为防控疫情蔓延,中国31个省区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各相关国家在采取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提供紧急援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中国对民众生命
期刊
“1974年,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回到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务实轨道。”  “20世纪80年代,依据‘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中国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视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开启新的征程,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0年来,中国外交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
期刊
对话机制在中印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出现危机之时,有助于两国消除分歧,稳定双边关系。此外,它们也让两国关系超越了双边范畴。  今年,中印两国迎来建交70周年。值此之际,中印双边关系的历史经验、未来展望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亚洲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印度均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经济规模,同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两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非常显
期刊
2020年伊始,中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挑战。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爆发后,全国上下迅即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对疫情进行科学有效防控,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通过下面这组数
期刊
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方面,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做的工作都多,应对行动也更为迅速。  所有流行病都让人害怕,它们向人类发起挑战,让人们在其面前一时间束手无策,普通民众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都对它们忌惮三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或者简称为新冠肺炎疫情。同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经过几次改名,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COVID-19。  截至2020年2月22日上午7时,全球32个
期刊
热情和坦诚是中印友好的民意基础。我从中国和印度青年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2016年12月,我赴新德里接受慕克吉总统颁授的“杰出印度学家”奖。欣喜之余,已是古稀之年的我心想,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出访印度了。可是,2018年在印度举办“中印语言与文化研讨会”,国家汉办和驻印使馆希望我做一个主旨发言,同时深圳大学将和尼赫鲁大学、安贝德卡尔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校领导希望我能一同出访。对我来讲,这是双重的盛情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