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不是画形象而是画想象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绘画”是绘画门类中的一个块面,是人在儿童时期绘画表现的一个总称。“儿童绘画”也是我国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科目,是发展儿童想象力以及训练儿童眼、手、脑协调运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儿童绘画的目的是什么
  在人的一生中,绘画活动是人类接触最早的手工操作活动之一。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进行绘画活动。
  一两岁的儿童,只要他手上拿着笔,他就会乱涂乱画。这时,他的绘画是毫无目的的涂鸦,他只是将兴趣全部集中在手的运动上,而那些停留在纸上和墙上的痕迹在绘画中被称之为“涂鸦画”。
  两三岁的儿童,他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开始画圆圈,虽然这个圆圈很不规则,但这是儿童绘画最初的图形。而且受自己的动作和画出的图形的启发,会给自己的画起名字:这是太阳、这是西瓜、这是苹果等。此时,儿童的绘画仍然属于涂鸦,仍然没有具体的目的和形象指向。只是儿童的眼、手、脑组合活动的一种本能反应。
  三至五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凭自己仅仅掌握的点、线、圈进行组合绘画了。于是他的画面里出现了用绘画语言称作“蝌蚪人”的图画。
  五至六岁的儿童,绘画的进步更加明显了。他画的人逐渐完整起来,他能够画出人的四肢,还能添上房子、花、树、太阳等。这说明,此时的儿童绘画开始关注细节的表现,这是有控制的涂鸦。儿童绘画的目的性也进一步增强了。
  当然,三至六岁的儿童大多已进入幼儿园并接受到绘画方面的一些基本熏陶:“认识色彩”“了解形状”“涂色练习”“绘画创作”等。他们会区别“彩色画”和“黑白画”,能说出什么是画面中的底色,会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美术教师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提高兴趣,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思维和想象力的训练,发展美术创造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对大自然和生活艺术的热爱。
  由此,儿童练习绘画的目的性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宣泄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儿童绘画的目的性正是随着他们身体、心理的成长和发育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绘画都反映和折射出儿童的身心成长轨迹。
  二、儿童绘画不是画形象而是画想象
  儿童的绘画发展阶段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一样,每一个阶段都有区别于其他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低一级阶段是高一级阶段发展的基础,儿童绘画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种反映。
  我们不要苛求儿童绘画中物体特征的“象形”,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儿童的绘画,只有打破“象形”的约束,儿童才能将眼中看到的世界绘制成心中想象的世界,才能画出富于想象、激动心灵的画来。儿童绘画“妙”就妙在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儿童绘画“不是画形象,而是画想象”。当然,所有的绘画离不开“形象”,因为艺术的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形象,但绝不是生活中形象“翻版”。如果仅仅是描绘生活中的“形象”,大家就会画得千篇一律,就没有各自的风格、没有各自的想象、没有不同的感受了。所以,兒童绘画必须把“物象”从生活的“形象”中解放出来。
  儿童绘画要把审美情趣和开发心智放在首位,儿童绘画才真正起到开发智力、训练想象、启迪思维的功能。
  三、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小画家
  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思维天生是富有想象的,他们会把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搬到他们的画中去。从儿童的绘画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心灵深处的奇妙世界。但是,往往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绘画能力的提升必须经历各个年龄发展阶段中儿童练习绘画的频次,只有经常性的练习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
  当然,儿童绘画不仅可以画想象画,还可以练习画写生画、临摹画、意愿画、命题画。每一种绘画的方式最后都归宿到一点,这就是“调动思维、手脑并用”。
  人人都有想象力,人人都有表现力,人人都有创造力;每一粒种子都可以发芽生长,只要具备:土壤、水分、阳光、营养;同样,只要条件允许,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作画,享受作画的乐趣,锻炼一技之长,成为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小画家。也许,今天的小画家就是将来的大画家、艺术大师。
  儿童绘画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写实期的绘画,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儿童绘画过程是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观察,经过心理的内部调整,再由手的绘画操作表现出来,是儿童全身心多种器官共同协调运作的一项综合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的自由的表达。
  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世界的美好;儿童绘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儿童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知,一方面活跃了身心,另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情感宣泄的途径;儿童绘画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感知以及丰富的已有感知经验,来帮助自己体验身边的人、事、物美的一面,从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儿童绘画时能够锻炼自己用眼观察、动脑、动手能力,能够训练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语言评价作品的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动中有静、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最终促进自己记忆、兴趣、爱心、情商的提升。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认识并感受自己内心世界对美的向往,搜寻创作的灵感,开发自我的潜能;用智慧的双眼捕捉世间万物的美,画出常人不易觉察到的美的瞬间,塑造儿童的创造性品格。
  总而言之,儿童的绘画是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观察,经过心理的内部调整和想象,再由手的操作表现出来。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儿童的认知能力、想象思维、归纳能力和动作技巧都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处于手脑发育成长期的儿童来说,常常练习绘画是大有好处的。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介绍了乙酸纤维素、聚砜、聚酰亚胺、聚4-甲基-1-戊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三甲基硅烷-1-丙炔等有机富氧膜.无机富氧膜和复合富氧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要概述了富氧膜技术在化工
摘 要:常态教学,即原生态、非特殊状态下的教学。它能真实体现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常态教学没有专家的指点,没有大把时间能反复钻研,靠的是自己给自己把脉。因此,常态教学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态现象。通过案例分析,分别从口语多、回应少、灌输多、不生动四个方面阐述常态教学下教师教学语言呈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服务。  关键词:幼儿园;常态教学;教学语言  
作者用一步法、两步法和氧化法3种方法合成了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DE),并分别采用红外和核磁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对3种方法的反应步骤,原
初中生微观写作指导是根据初中生单篇写作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对现有单篇写作过程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延伸指导。在具体微观写作指导环节中,需要掌握基本的横向延伸、纵向延伸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下,高中成为我国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立足于高中班主任日常的工作,探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是什么?是曹雪芹梦中的大观园,冷眼看繁华落尽,白茫茫大地好干净;是余秋雨笔下的千年古镇,几重烟雨锁不住它厚重的历史。是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