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融合的探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下,高校党建是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党的事业以及我国未来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息息相关。应积极促进党建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将高校学生培养成合格接班人。需要以党的建设为中心,明确高校党建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引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党建领航,思政铸魂。
  关键词:党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途径
  十九大以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教育方针,以思想引领为目标,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有效的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实现祖国复兴的接班。各高校应全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全面发挥二者间互利互促作用。
  1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当代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新时代,多数高校已经展开了二者之间有效地融合工作,并确立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工作体系。[1]但二者融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内容单一等,不能够发挥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的力量,对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产生影响,使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受到掣肘,主要映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视不足,流于形式,疏于融合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更新换代,社会对有能力的人的需求量有增无已。在这种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对高校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只在乎课本内容。同时流于形式,党建工作循规蹈矩,并无创新。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将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并未有真正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实际行动。然而,两者部门各司其职,党建工作的重点只在发展学生党员,开展一些党员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未有很好的与其融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2工作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大多高校党建工作进行时,其工作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理论与现实脱节,如听讲座、写报告、谈心得等这种单一形式的活动。这种形式没有感染力、吸引力,未有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也缺乏体验感。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停留在课堂思政教育上,教学内容多数依照生硬的书本讲述,内容缺乏创新性与生动性,致使讲学氛围沉重,枯燥乏味,导致大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缺失,应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紧密起来,讲述时与学生积极互动,吸引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相互探讨。
  1.3队伍建设薄弱
  党的队伍建设与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息息相关。因此,要及时发掘党和人民所需求的领导者,并用心的栽培起来,做到人尽其才。 事实上,大部分党务工作者的所学专业与日常工作内容毫无关系,业务能力也未达到应有水平,以及队伍缺乏培训,知识系统不够全面,制度也存在问题,不够完善。而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相连的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有时事务性工作较多,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引领不足。
  2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二者有何关系
  2.1党建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开端
  高校党建工作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始终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领航者,需要具有正确的三观。因此积极开展两者之间融合的工作,发挥彼此积极促进作用。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对党组织工作形式与内容进行创新,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切入点。
  2.2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思想渊源相通
  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2]为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他们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两者能够进行有机融合,源于思想的相通之处,正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才能使得二者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核心基础,思想建设不可或缺。此外,高校党的建设除思想建设外还包括文化,作风,制度,以及组织建设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与党的建设工作内容、思想渊源相互交汇,为两者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2.3党建工作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当下,党建思想是学生展开活动的指导思想。党建工作引导着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应以党建为核心,利用党建促学风,学风好的前提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两者交织融合,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 并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如何深度融合
  3.1增加课程,丰富内容,利用网络媒体载体功能
  高校应设立道德理论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但不能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应与时偕行将课程内容丰富起来。随着我国新时期的进步,现在已是信息网络时代。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利用QQ、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工具对大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活动,[3]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积极主动参加,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使两者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在相互促进中激发无限的活力。
  3.2党建领航,思政铸魂
  高校党建工作是全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则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引领。要以党的思想建设为中心,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根本是树立思想观念,明确政治观点,提升道德规范。高校輔导员也可以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接班人。利用二者融合的积极互促作用,推动党建领航,促进思政铸魂。
  3.3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党员的高素质与党员干部的领导决策能力决定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源泉。从而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高质量专业化团队。想要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及党员同志的高标准必须通过勤学习、勤实践、敢创新,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四讲四有。加强的同时不能忘记两者的有效建设,要完善教育发展机制。发挥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促进思想教育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红印.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 天中学刊,2013,28(06)
  [2]姚会彦,“互构性”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A],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7(6):57-61
  [3]唐红艳 , 汤志华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33(3):31-34.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为高校团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互动式课堂教学和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学习,以及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内化实践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文化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  1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期,身心可塑性非常大。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但是大学生对复杂性事物还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些
期刊
摘要:当代新青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其有效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迫切需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明确运用原则、推进课程升级、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阶段衔接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组织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学生德智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艺考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学习音乐以达到考取大学或实现音乐梦想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以新课标视角下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专业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专业课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探讨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专业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本质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策略,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为人才培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互联网融入教育课堂的产物,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领域,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能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规范的音乐教育,激发学习情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钢琴教育;微课;教学  一、引言  钢琴演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将微课运用
期刊
青年在大学阶段,更多时间是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度过的。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高发于青年阶段,抑郁症是危害着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黑狗”。经过药物治疗后,绝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能够回归学校正常生活和学习。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辅导员提供主动的帮助,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康复作用。  一、对抑郁症大学生的干预治疗  由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压力等因素,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结构发
期刊
摘要:师德,作为职业道德一种,是一定社会调整教师与学生、与本职工作之间关系而提倡的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它的非强制性,对教师的言行起指导和规范作用,这种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修养、素质的高低上。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的师德表现参次不齐,以致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效果的不确定。因此对师德标准作相应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师德师风; 政治方向  本人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
期刊
摘要:在学校管理之中,通过温度的传递,可以在整个校园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温暖与幸福的环境中不断的发展,也推动学生综合化素质的进步。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定要运用温度效应,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产生对学校的浓厚感情,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温度,乐于在校园之中体会知识的奥秘。此外,还要让家长体味到温度,与家长共同合作推动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精准认定能够保障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资助政策所规定的的条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和谐。本文主要从精准扶贫视域下论述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认定的实践与探索,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高职贫困生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当前对于高职贫困生精准认定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具体路径的实践研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找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  2013年,建设“一带一路”这一国际性倡议被提出,这对新时代大学外语专业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外语专业作为我国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应对这次挑战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导致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强。产出导向法(POA)强调有效学习、“学用一体”、外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目标,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产出导向法运用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民办高校  一、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