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入课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精确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样,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图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一活动的心理趋向,它能激发人的意志、引导人的思想去努力探索事物的真理,直接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挥,并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激起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以丰富的感情融入到语文世界中。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53-02
  中学语文是集雕塑、音乐、绘画、社会美、生活美等为一体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道德素养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的学科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高效率地接收知识信息,从而有效地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如若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兴趣得到完美融合,那么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高。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表明:抓住机会,适时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保证。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笔者有着以下几点看法体会,供广大专家、教师同行批评指正。
  一、展现语文之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优美生动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课文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和艺术之美,享受美文带来的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非生硬的讲解字词、课文内容理解等冷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课文让课堂活起来,以课文为窗口展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姿、宇宙精华的神奇生动。如《人生寓言》、《理想》、《我的信念》等展现了坚强可贵的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紫藤萝瀑布》、《童趣》、《看云识天气》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岸;《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等或激昂慷慨、或唯美婉约地道出人生郁结或思乡之情,令人潸然泪下……这些课文或散文、或诗歌、或寓言、或古文等形象生动地展现着大千世界的悲欢离合,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课文内容,展现中文的艺术魅力,让同学们情感充沛地沉入到语文天地中去,培养浓厚恒久的兴趣爱好。除了美文之外,形象有趣的语言也是能够激起中学生们的兴趣的。新课标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但语文教师普遍认为中学生已经是“大孩子”了,不需要像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情感渗透。但这是非常致命的错误,中高考中的辨别错字题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题,作文閱读等更是错别字一大堆,让教师头疼不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文字接龙”、“咬文嚼字大比拼”、“五分钟美丽演说”等引起同学们对文字的兴趣和重视。这些活动一般通过早读、午读或课前五分钟进行,每天一练,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训练让同学们慢慢纠正自己的语言常识错误,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对枯燥文字的兴趣,提高他们书写文字的正确率,还能让他们深层次领悟汉字的精妙,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和灿烂文化。
  二、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
  除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本身的艺术魅力外,教师也应该集思广益地运用多媒体、开放合作探究式教学、音乐美术教学等方式来增加语文课堂的感染力和魅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以趣入教。
  1.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网络时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将图、声、文、像等融为一体,利用动画片、视频、音频等让教与学变得丰富多彩,又能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等连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固然需要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但也需要生动形象的艺术感染,多媒体将二者结合起来,学海无涯乐作舟。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时,同学们对克隆技术不太了解,我利用幻灯片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克隆羊多莉的照片,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展示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融合形成精卵的过程,将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变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很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减少了向同学们解释克隆的麻烦。同学们把本来枯燥无味的科学课上得津津有味。
  2.小先生课堂。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地相处,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当语文课堂的“小小先生”,通过这一形式,走向“乐学—会学—善学”的创新之路。但要注意“小先生课堂”必须基于学生们充分预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也最好符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不应该过难、过于生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最后一课》、《华南虎》、《土地的誓言》等就非常适合作为“小先生课堂”的例文来讲解。
  3.角色表演法。语文课堂中有许多情节生动、对话精彩、人物形象丰富的课文,教师在讲过这些课文的基本大意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课文思想情感和主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表演的同学不仅过了表演瘾,也通过琢磨角色感情和语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爱上了语文课;欣赏的同学也过了一把看戏瘾,对于不太理解课文意思的同学也通过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体会到课文的艺术魅力。如我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老王》时,我在讲解完当时所处的历史状况之后,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老王、杨绛、钱钟书等人,生动展现了那个年代生活状态,表达了文章中的人物之间真挚的友情。表演过后,同学们都非常感动,进一步理解了这篇课文,有些同学还在课下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供全班同学参考。这充分说明通过戏剧表演能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
  语文课文中的表现手法有设疑问、双关、类比、对比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将这些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融入到课堂中,将语文知识化、生活化。如设疑问激趣,就是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度“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以“新、巧、奇”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如我在教《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课时,设置谜语“蜜蜂”,让同学们猜曲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又如《岳阳楼记》设计谜面为“丘”,猜文中一句话(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这样讲课文,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所谓双关类比,就是采用与课文总体气氛相似的教学语言、声调、活动等让同学们感受相似的氛围,如朱自清的《背景》,就采用深沉感人的音调来低声朗诵父亲爬过月台时的艰难,渲染父亲那深沉执着的爱;讲《桃花源记》就采用变化曲折、余音袅袅的韵味来讲解课文,带领同学们进入鸟语花香、朦胧模糊的桃花源世界。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带领同学们进入优雅空灵的语文天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乐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2]蔺焕林.对话型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
  作者简介:杨宝中,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男(1973.7-),籍贯广东高州,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不符合的情形,这与对传统思想认识不够有关,所以,要将传统精髓融入现代艺术教育中,以实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校;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13-0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已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文化体系,这显然与
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浙江省部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单报了三类科目。本文就单报三类科目学生的有效管理,包括“双轨制”管理、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In the context o
本文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拟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师生与教材一体化、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从而培
2007年的"两会",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了高度的锤炼.对中国百姓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显然比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亲和力,因为在"大同世界"、"天人合一"、"和
以范德互耳斯气体为工作物质,推导可逆卡循环的效率,结果与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一致.
原发性肝癌的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联合用药备受关注,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IM brave150)研究,前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阶段性结果今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为肝癌治
<正>1肌胃和腺胃的功能腺胃呈橄榄型,体积差异大,其主体细胞分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使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黏膜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胃表面的上皮细胞不会被胃酸所侵蚀,防
在教育领域里,农村小学教师担负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实施的伟大历史重任,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已经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同时当代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