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大哥的婚外曲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玛大哥讲他的经历时,是在香格里拉的晚餐上。
   四年前,西藏芒康县,这是我和甘肃甘南的骑友从拉萨骑行到云南丽江的一个中转点。它紧邻四川巴塘和云南的德钦县。这些年,徒步、自驾、骑行到西藏旅行的人,一拨一拨地进出。边境县城,已经变得十分热闹。由于有紧要事赶往昆明,我暂时中断骑行,需要搭车前往云南香格里拉。2014年9月28日早上6点,我起床收拾行李洗漱完毕后,向我的骑友及和室而眠的朋友告别。
   冷清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偶有面包车来往,师傅都会将头伸出来:“去不去盐井?”我都摇手表示不去。盐井是芒康县一个最出名的景点。大凡热闹的景点,出租车都会赶来蹲热。正四处搜寻,一辆面包车“吱嘎”的刹车声响后,突然停在我面前,留着长发的康巴师傅问我:“到哪里?兄弟!”“到香格里拉。”我说。他说:“今天正好要赶往香格里拉修车,恰好方便带几个人一起走。”我问:“多少钱?”他说:“最低200元。”“能不能再少点?”我像平常在商场里买东西拼价格一样与他磨叽,他坚持着他的原价,我要赶路,没有选择的余地。
   没想到一个随遇而安的民族,在谈生意上,有这样一份恒定的坚持。
   我将自行车放到车后排的椅子上,然后转向师傅,一股浓浓的酒味扑鼻而来,一定是宿醉。我立刻警觉地问:“师傅,你昨晚喝酒了?”他“嗯”了一声,“不过没关系,你尽管放心乘坐,保证安全!”他嘴里虽这样说,但我心里还是犯起嘀咕,到底是坐还是不坐?心灵深处隐藏的担忧和想法,是不是有必要在如此当头,向他表明宿醉后开车有多么的危险?我终究没有开口。我和着他的自信坐到副驾驶位置上,他非常领会我的意图。因为这个位置可以随时提醒他,必要时拧住生命的方向。
   大概1小时,等来了7位旅客。8点钟准时出发。车驶出县城后,公路两边的景致映入眼帘:黄青稞和青青稞同时生长,油菜花和雪花同时开放,牛羊和青草同时赶到牧场,一派藏东田园牧歌的美丽景象在车窗外铺展开来。
   我和师傅交谈起来。他叫尼玛,师范毕业后在中学教书,有一儿一女,女儿在芒康县民政局工作,儿子还在咸阳民族学院上学。这几年旅游热,跑客运很能挣到钱。旺季时,每月能挣到两万元左右。相比教书要多出几倍,还自由,所以就停薪留职不干了。他边说边将车载音乐盒子按钮打开,一首韩红的《青藏高原》响了起来,后排有两名乘客也跟着哼唱起来。接着是一首又一首的藏汉曲子交错地播放。他提高嗓门说,辞职一年后,挣了十多万元,在县城买了块地皮,准备盖房子。讲到这儿,他眼里闪着光芒,很得意的样子,脸上随之露出了微笑。我说,好啊,无论什么职业,只要能遵纪守法地挣到钱,虽苦也值,他频频点头。
   不觉中,车已行驶到一个山垭口。放眼望去,山那边,绿色的小村庄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行驶105公里后,到达盐井镇(纳西民族乡)。同车的旅客都想前去看看,师傅同意了。我们下车一同前往盐田,站在观望台看去,一层一层的盐田沿着澜沧江陡峭的两岸依次往上,太阳倒映在田里,明晃晃地闪着道道金光,大自然赋予人类这一宝贵的财富,堪称绝妙与奇旷。忽然想到一句诗:“神啊,什么时候,不再让我背这沉重的水。”水里含盐,所以沉重。这当然是对制盐人过去生活的一种描述,并不代表他们当下生活的沉重。相反,由于这些年的旅游热,村民已经富裕起来。
   之后,车一直沿着澜沧江行驶。尼玛大哥车上备了许多罐装啤酒,边行驶边要我帮他打开。他说跑长途时都这样喝,不然会瞌睡。我没弄明白,酒可以醒瞌睡?听他这么一说,看他开车的状态,愈发觉得他这逻辑倒挺符合当前的现状。当然,这个前提是我控制着他喝酒的节奏。
   天色渐暗时,我们到达香格里拉。在一家旅馆住下,然后出门选了一家餐馆就餐,点了五个菜一个汤,AA制。他要了五瓶啤酒,我要了一瓶老白干,就这样边聊天边对饮起来。酒至中途,兴许是酒精的作用,他开始手舞足蹈,“想听我唱歌吗?”他说。我说:“想听。”他清了清嗓子,一首《神鹰》的歌飘然而至。饭馆里已经无客人,只有老板和服务生在忙活。他们一听歌声,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这歌声是从心里迸发出的,有一种气魄与情感,如连绵的青山,如浩浩荡荡的江河。
   有人形容过康巴汉子的歌声,就像火山喷发出的喷泉,热情奔放,仿佛长了翅膀,直插云霄;又像高原的阳光,自天而降,灼热得人心暖洋洋的。唱歌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歌是从生命中孕育出的,一说话,就会从口腔里飞出来。我在西藏待了许多年,偶尔也接触到康巴汉子。他们个性如此开朗,是那种腰佩藏刀、大口喝酒、大声唱歌的豪迈个性。
   一曲唱完,我给他敬了一杯酒。我们都仰着头一饮而尽。一阵沉默后,他突然说:“我的家庭是一妻多夫制。”“什么?你再说一遍!”我好奇地问。他说他和弟弟共同拥有一个妻子。他的儿女叫他弟弟阿爸,他弟弟的女儿叫他阿爸。
   紧接着又是一阵沉默,我们都没有更多话要讲。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喝下一杯啤酒。“有时候觉得挺尴尬的。”他说。
   想象得出来,这个尴尬一定包含着生活的种种不易。过去曾在报纸上看到过印度北方部落有一妻多夫制,不成想,今天坐我对面大哥的婚姻就是这样子。文字信息与实体相对照,我更想了解一下他生活是如何尴尬的?“都有什么困难呢?”我问他。他目光游离了一下,没有正面看我。我是一个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他不讲,一定是心底隐藏着些许的痛。
   “比如同床这事吧。”他好像在喃喃自语。“哦,是吧!”我随口应和了一声。他说他每次回家,就为与妻子上床这事,都要和弟弟争执很长时间。过去是双方有默契,弟弟把鞋子放到妻子床前,我就知道与妻子在同床。我把鞋子放到床前,弟弟也知道我与妻子在同床。也许他们觉得我在外时间长了,现在回家都不怎么搭理我了。有时想想,觉得这婚姻过得有名无实。
   我想,婚姻就是亲密。它首先要打破间距,这是建立在奥妙的侵犯之上才能获得的关系。尽管是在一妻多夫的旧契约下,但它同样需要分享情爱、家人、财产和秘密,这是法律赋予的正义。
   他再次举着酒杯向我碰来。“难得遇到像你这样的朋友。”他兴奋地说。他说现在弟弟和妻子都责怪他不管家,怎么不管呢,掙的钱全拿给家里用了。他们越这样说我,我越觉得日子好难过。“哎,真是野草蒺藜般的日子。”他边说边将啤酒直接灌向口腔。
   “我在芒康一个小镇上认识一个开店铺的女人,已经4年了。她对我真的很好。与她在一起,感觉生活从来不设什么防御,彼此关心照顾,日子过得很是幸福。”他把他最核心的隐私和盘托了出来。“难道你就这样过下去吗?”我插话。四目对视的同时,他似乎一下茫然起来。他好像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停住了。我无力说服他是该放弃还是继续这种生活。酒精致使他说话的语调已经开始含混不清。后续的经过,像医生开处方笺一样潦草。
   饭后,我们沿着街道散步,九月香格里拉的夜晚已有一股股凉意,透明的灯火照耀着和我一样奔走的人们。我发现,所有人其实没什么两样。为家庭,为生活,为世俗的琐事,为情与爱,各自都在生活中实践着“好”或“坏”。这些奥妙的关系,谁也难以进行非黑即白的判断。
   回到旅馆已经很晚了,我上床休息。他说他还没喝好,想再出去喝点啤酒,我说早回。他笑着走出门外,我很快进入梦乡。
   次日早晨小雨,凉飕飕的,像是天公有意和我作对。我骑车去到桑椰林寺和纳帕海,返回后将车打包寄往昆明。回到宾馆向他告别,叫了几声根本无法叫醒。床头柜上还放着好几瓶啤酒。无奈,我坐上10点钟开往丽江的大巴车。手机调成静音,只想欣赏一路上的美景。行驶到奔栏子镇时,一看手机有15个未接电话。我赶紧回过去,他在电话那头说:“你怎么走了,我正计划着和你好好玩一两天的。”我说,我忙,先走了,走时没叫醒你,失礼了。谢谢你把我安全送到目的地,更谢谢你把我当成最要好的朋友,你多保重!电话那头一阵沉默,随后便挂掉了电话。
   这几年,我们偶尔会通电话,叙叙生活,讲讲生意,相互问候。彼此陌生的两个人,一起相互信任地走过一段路程,这美好,本身即圆满。祝愿尼玛大哥一生安好!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卡夫卡的名望如日中天。凡事似乎只要与卡夫卡有些关联,就具备了某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一个人与卡夫卡有比较密切的接触,甚至有些交往,那就更会成为众多卡夫卡迷或研究者关注和追逐的对象了。这个时代,人们对有关卡夫卡的一切都感兴趣,对任何与卡夫卡有联系的人也都感兴趣。于是,卡夫卡周围的世界也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卡夫卡最亲密的人如何描述和评价卡夫卡?对此我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
正是开镰前短暂的闲暇时节,木垒河镇浸泡在午后炽烈的阳光里。半春子歪着头,额上浸着细密的汗珠,微翘着嘴角,在灶台前轻快地搓揉抹布,擦洗灶台。她裸露的麦色手臂,紧致有力,心也正被茂盛的情绪鼓荡着。六月的阳光箭一般从她头顶的小窗口射进来,屋子里又闷又热。何贵堂和几个乡党已经喝了一上午,糜子酒灌得他们一个个五马长枪,面红耳赤。  半春子把泔水泼到门外,溅起一缕细尘。老榆树叶恹恹垂着,纹丝不动,嗅不到一丝丝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  ——罗素(英国)  1  不久前,确切地说是2008年9月19日,我去了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此刻的每分每秒,我的心都被震动、刺伤、感动和激励。我乘车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映秀镇、汶川县城沿途的激烈颠簸,甚至数次遭遇泥石流的袭击后,才在一片异常真诚和庄严的羌族村民举行的欢迎仪式中,走进了
和朋友在新市大桥散步  看见相识多年的路灯  和星辰,用满腔热情  互相呼唤着对方  今夜的月亮  让这对失散多年的兄弟  互相拥抱,含泪相认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桥墩们  垂著双手,眼含热泪  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她们通过茂密的竹林  发出如潮的掌声  而这一切  都与鼾睡的尘土无关
一  陶罐在水中沉睡太久,躺下的光阴趋近深夜的体温。肆虐的风雪并非荒原的尽头,寂寥的冬夜自有穹顶的回声。  此刻,大雪正沙沙赶往尘世,许多梦想被掩盖在苍白的角落。雪操纵了我的个性想象,而我却看清了它的共性景色。  我在辽阔的雪夜聆听晨曦,晦涩的言语源自亘古的谐音。立体的轮廓,隐约的领地,在确定无误的雪原俯身弯腰的情景。  灯火笼络人心,窗帘拉紧了房间里的命运。在并不规则的图案中,大雪直探偶然中的必
当年参军入伍8个月,凭借我在连队春节文艺晚会上表演的两个节目(一个是男声独唱,一个是诗歌朗诵),很快从炊事班调到连部担任文书。先于我当兵两年的河北老兵郝南成,亲自帮我把行李送到连部。   没过三天,他就来找我说:“前不久回老家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一个美女教师,匆匆见面之后,互相感觉不错,彼此留下联系地址。这不,今天来信了。”我说:“好事啊。”“是好事,可是我识字不多,不会写信,老班长让我找你帮忙
1  那时,风暴尚未形成。在西太平洋的洋面上,充沛的气流幽灵般浮动。忽然,一摞银色的鱼群被诡异的水流打入网中,鼓胀的列队变瘦、变长,经历乱网中狭小的割礼。大约十四个小时后,台风“西蒙娜”正式生成。官方消息说,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上世纪活跃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西蒙娜·薇依,据称,台风的诞生之日恰逢这位斗士的忌辰。  早上,屋檐下悬挂的铜管风铃随风鸣响,交错的重音纷纷落下,往往一声绵
杭州,毗邻西湖的一条僻静胡同口,我锁停共享单车时不小心碰倒了相邻的另一辆单车,恰有一个上身穿桔黄色秋衣约莫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路过,她见我一时腾不出手去扶,便赶紧凑前两步,迅速扶起那辆同是浅绿色的共享单车。我心存感激,一声“谢谢”刚出口,便被眼前这个仙女一样的美貌女孩惊艳住了:她皮肤白嫩得像羊脂玉,眼睛澄澈着两潭清泉,清丽的相貌,清纯的微笑,尤其头上的蝶形红发卡,让我想起了早年见过的一个人。  女孩走
河水在缓缓地流淌,岸边的芦苇,绿了黄,黄了绿。秋天的时候,成片的絮花纷纷扬扬,风吹过,像是白色的波浪起起伏伏。  我已三年没有踏上故土,一封父亲病危的电报,将我如罪人般拉回故乡。  下了堤岸,刚进村庄,便有人将乡音重重地扔过来,有几丝久违的感动,更有几分天然的亲切感。  路过废弃的老大队部的公房,我看到了她。如果不是村里人介绍,我是无法将记忆中的名字,与眼前的她画上等号的。  她叫成芳,一个人坐在
听说过天姥山,因李白有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我请教白荣敏,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是不是福鼎的太姥山?荣敏很肯定地回答,不是。从李白在诗中对山的位置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绘,他梦见的显然不是这座太姥山。但荣敏告诉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七八座以“太姥”命名的山,有太姥山,有天姥山,还有大姥山,意思是一样的,山却不一样。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我说,这会不会是远古时期母系崇拜的一个遗存?他说,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