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它的各个项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源,而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投入得到期望回报的关键因素就是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其影响重大,涉及面较广,不仅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可用性,而且影响到人民的各项经济利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所面临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字:建筑工程 发展趋势改善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规模的迅猛增长,建筑工程队伍大量涌现,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不高。通过广大工程建设者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总体的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仍不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1、工程承包中存在隐患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导致一些工程在承包中出现问题,如承包单位层层转包、低价投标、或承包单位资质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会为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且一些承建单位在施工中还存在着钢筋用量减少、砌筑砂浆水泥用量不足、工程桩基减短等一系列偷工减料行为。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工程坍塌事件亦是偷工减料所致。基础宽度小、楼板厚度薄、砌筑砂浆强度低等这些隐患因在外观上会有明显的暴露,所以可以进行及时的防范及消除,但还有大量工程存在着在外观上无显露对建筑安全有很大威胁的隱患。
  2、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屡次发生
   有报告对我国近几年来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次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1986年全国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是83起,1996年全国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是12起,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全国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次数在大幅减少,但因不同年份的重大工程事故的损失评定界限不同,所以它们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虽然工程事故的次数是减少了,但不能够说明工程质量提高了。而且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以往。
  3、工程质量存在通病
   我国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一直都在治理中,但成效大多不明显,由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或操作者质量意识缺乏,不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范,造成当前质量通病仍多数存在。当前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
  (1)楼地面空鼓开裂、墙面起壳、裂缝;
  (2)混凝土配合中任意加水过多,强度得不到保证;
  (3)管道安装粗糙,不符合要求,出现渗漏;
  (4)门窗变形,造成缝隙过大,不能够密闭;
  (5)女儿墙根部渗水、开裂或坍塌;
  (6)墙纸粘贴不牢、饰面板拼缝不平、墙面抹灰不平整等造成起壳、空鼓、开裂、脱落;
  (7)基础不均匀,墙身下沉开裂。
   4、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不高
  衡量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即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与优良率,从各地所得出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现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和与优良率都很高,建设部在1992年对26个地区的452个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抽查,合格的工程数量为322,即合格率为71.2%;1995年对32个地区的465个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抽查,合格数为381个,合格率为81.9%;1997年对27个地区的350个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抽查,合格数为296个,合格率为84.6%。抽查的大多是省会城市,但从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不高,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更比以上数据低得多。
  二、发展趋势
   为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对工程质量提出了一下要求。
   工程质量:到2000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其中优良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其中优良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现今我国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还是很低,而我国建筑行业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主要原因,只有努力提高我国建筑产业的工业化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如安装工程、砌筑工程、水电工程等方面的工业化水平急需提高。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力争做到不向社会交付一个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质量意识,让其做到“认真”,认真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认真实施施工程序、认真面对施工质量。建筑工程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评,质检部门应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检查工程质量。
   目前虽然施工队伍发展很快,但有很多施工队伍不专业,没有拥有专业的技术,不能够适应工程要求,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性亦是提高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关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仍不够规范,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水平接轨。
   我国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应做到拥有完善的机制,对建筑工程的人、材、机、法等重要组成因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增强质量意识、进行自我控制,建立和实施完善的质量体系,以坚持质量标准为根本;施工队伍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施工过程中不偷工减料,施工材料严格按照工程要求进行配置,每道工序都做到前、中、后进行预测;各级管理者重视每一个工程项目,参与到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当中,对施工中的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做到事先预防和控制,加大监测力度;制定更加详细、明确的法规制度。
  小结: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主要表现在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标准,为保证我国建筑工程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建筑工程各方面的加强和完善是建筑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当前蓬勃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我们建筑行业的前景亦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何建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与今后目标【J】.建筑技术,1997,28(9)
  2、杨少波.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5)
  3、杨少波.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5)
其他文献
期刊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自始至终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工程建设设计到工程竣工结算,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造价管理。因此矿山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和重视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积极参与市场开发,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  我国现在的市场早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必须通过投标而获得工程项目,虽然近年来出现能源紧缺,矿山建筑市场一片繁荣
期刊
期刊
期刊
劳动定额管理是煤炭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是企业工薪管理、绩效考核、经济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是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定额制订的质量直接影响工人工时、设备利用率、产品生产周期和企业员工劳动报酬等方面。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一、 煤炭施工企业目前劳动定额管理的现状  进入200
期刊
农民目前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首先就是电视的传播,农业电视节目的目的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反映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革的进程,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传递农业经济信息,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等。  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电视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频道数量还是栏目数量,不管是节目数量还是质量,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长足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工程清单计价的形成、使用清单计价的优点进行了论述,探讨采用工程量计价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定额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新模式, 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
期刊
老舍说过,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他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于此可见,城市或多或少地造就了大学的气质,如北京学术扎实,上海学术灵活,广州的大学则是自由和个性的,而西安和武汉,集中了一批老牌高校,显得格外的沉稳与低调。高考结束后,去哪里求学,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考生和家长所要考虑的事情。  梦想与城市  高考志愿填报不再仅仅只是考虑学校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目光也投
本文综合运用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特点,对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问
摘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支撑、改善、加快“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应对恶劣天气事件时,健全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损失。本文笔者深入剖析现状,通过探讨强化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制度,管好工程、用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后续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