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兵的遐想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寒冬如期而至。道路两旁的枝杈在暖黄色的灯光中站成等待的影子。毕业带来的惶恐还未消尽,对于一个不是艺术专业的孩子来说,做艺术杂志的编辑,确实有些不自信。犹记得第一次进编辑部内心的紧张生涩,不知道过几年是不是自嘲的段子。对于我来说,艺术它就是一朵开在我想够还没够着的悬崖上的蔷薇。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写日期的时候顺利地把201“3”改成“4”,夏天在一起的朋友还没来得及在家过春节就飞回美国也不能再相见;还有上海的当代艺术馆已经开始长达三个月“草间弥生——我有一个梦”的展览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办法亲临现场感受一下艺术细菌,北京又即将变成一座“空城”。我们总是忙忙碌碌的过完了一天又一天,每个月忙乱地出刊,我尝试着去了解艺术,就像吃老北京炸酱面呼噜一下就咽下去了,不知道时间能不能给我答案。
  我一朋友给我说她的学艺之路就是,小时候一遍又一遍临摹石膏像,长大点儿又一遍一遍临摹更多的石膏像,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她说作品里需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因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就拼命地画作业,临摹的画面里永远没有自己,她跟我说她的童年基本上就是被石膏像给摧残得只剩下喘气儿的份了。等到备战高考时,色彩和素描也是没日没夜的练,只是从临摹改成了写生。画画中的自由空间看似变大了,然而作品却像流水线制作的产品一样没有灵魂,我去过她家里看她趴在一堆纸张上描描画画,咬牙切齿,眼神空洞。我问她你画的东西你自己喜欢么,她只说一句,这是考试的题目。最终她也算是不负所望的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学校。这些年我们基本没有联系,还是从别的朋友那听说她已经不再画画了。
  我们还住四合院的那些年,我爸总是在饭桌子上跟我讲,咱们家在北京生活到你这儿都第18代了,你老太太时候的北京城,跟你爷爷时候的、跟我的、跟你的都不一样。我也十分怀念我小时候从我家出来骑自行车绕过后海那些蜿蜒曲折的胡同,我觉得这座城市美极了,有太多不是很高但是很漂亮的老宅子,伫立在那里静静的诉说着什么。现在看城市的角度会特别不一样,好歹是艺术从业者,虽然还是个小兵,总想挖掘协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和自己的工作沾沾边,胡同没有了,一片骂声中也有不得已的道理吧,人到底需要多少智慧,才能在一块平地上建设出一座城市的艺术啊。城市总是趋于同化的,人们的生活要想得到改变总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新的一年”,2013年的最后一张挂历还没来得及撕下来,衣柜里的夏装也没来得及收拾,好像就是昨天还背着相机在成都小巷子里一边吃着冰粉儿一边擦去额头的汗,第一次坐飞机自己出远门去上海看不二良的艺术展,跟朋友约着去鸟巢散步牵着手跑来跑去结果照片全都拍糊了,在五道口被圣诞节花花绿绿的霓虹灯闪得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冷风吹飞了头发才发觉冬天真的来了……而这些,都已经全部打包,划到了“去年”的盒子里。2014年北京、天津又新开通几条地铁又新建成几栋建筑,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又举办了新的展览,成都的大爷大妈依然在爆竹声里搓麻将,盼望着去上海看草间弥生,记得上海弄堂里抬头看见居民独特的晾衣方法,与北方截然不同,仅仅是一根竹竿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按下快门把照片带回去给朋友看,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灯光迷离,没有咖啡厅也没有东方明珠,却一眼就能认出是上海拍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小兵们的艺术。
其他文献
对于即将消失的东西,人们心里不免存有怜惜,哪怕只是多看一眼。Sam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撞入了广东番禺的某个小村落。他如此形容当时的感受:“方寸间,见到如此光影,瞬间乱了方寸”,于是,他拿起相机,按动快门。  五通古址是个古寺庙,“文革”时期破四旧,就把古寺改为古址,粤语里“寺”与“址”谐音。这座小寺庙建于清朝,“文革”期间被拆,由于生活上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自发重建了这座寺庙。寺庙位于村子
期刊
一个城市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博览会,如果足够好一个足矣。今年已经有6年历史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停办,自博览会创办人之一劳伦佐·鲁道夫离开,“上海当代”就一蹶不振。随着新任总监墨天(Guido Mologni)今年9月上任,明年该博览会将回归我们的视野。就在这个空档期,2013年11月份上海共有3个博览会举办,先是11月13日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以及11月27日亮相的新面孔“ART021上海廿一当
期刊
汽车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企业公民意识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为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投入精力。北京京宝行作为成立近10年的宝马授权经销商,更是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公司经营理念的第一位,尤其是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直源源不断的回馈着社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向更多的人展示京宝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技艺的抢救、保护与传承上所做的努力,北京京宝行于2013年12月20日在
期刊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顾城这个人,虽然我不喜欢现代诗,昨天因为突然又想到了,所以把他姐姐顾乡写的《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找出来读完。在法国自然没法买到正版,在网上读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好多长评,突然想到前一阵子看的《蒙马特遗书》,感觉两者的读者评论特别相似。评论大部分都是:总觉得这些死掉的写作者,矫情,不通人情,无病呻吟,其实也没受什么生活的苦就觉得自己可痛苦了,还有质疑家人,教育缺陷,夫妻问题,你们
期刊
海外华人艺术家在跨文化中生活,面对种种误解与困惑,对于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背井离乡、四处奔波生活的特殊经验,都演绎成他们创作观念的一部分。  19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曾言,对于长期在外国生活的人而言,时钟在背井离乡的那一刻就停止了。虽然没有19世纪时流亡生活的苦楚,但是在每一位海外华人艺术家心里,故乡似乎并不存在,他们在任何一方都难以找到归属,都会在精神层面产生深深的无家可归之感。  上世纪
期刊
2013年11月19日,上海图书馆揭晓了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来自全国19家出版社的21种图书成为了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它们将被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自2003年至今,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旨在中国大陆正规出版社发行的书籍中评出最美的书。 直至今年,共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208本,其中有11种图书荣获了“世界
期刊
刘小编在12306 上刷票刷了一夜,今天一早迟到了,睡眼惺忪地挨领导骂,低头手指转着圈,心里还盘算着那张蓝色的火车票还没着落,自己回家是不是要坐长途大巴。  刘主管今天剃了个时髦的发型,两鬓光光的,中间留了比贝克汉姆那一撮头发稍长的一片,嬉皮士的克制版本,一向着装保守甚至被大家笑话略有土鳖风范的他,居然搞这么高调的新花样,他说这是要准备过年去西北大城市拜见未来岳父母,他是想给老人家们一个惊喜还是惊
期刊
富士山、樱花、寿司,这些东西都是别人一听到某关键词就想到的日本“象征”。就像说起中国的象征,大家都想到“龙”之类的东西。“北岛三郎”就是日本代表性的歌手,他演唱的曲种叫做“演歌”。  “演歌”这个名称从何而来呢?回溯到明治改革开放时代,老百姓都支持自由民权运动时,有很多讲师在路边发表演讲。如果以普通演讲的方式直接说出反对政府的言论,就会被警察逮捕,为免惹麻烦,讲师以唱歌的方式在街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期刊
我总想着,有一天可以办一个展览,展出我和朋友们的手制书。满足我们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艺术家愿望。闺蜜小果从香港看望在影视圈工作男朋友回来,我去机场接她,在出租车上她无限感慨,“在香港你随便看个电影海报,一会可能就要和海报上这个人喝下午茶的。大家都很熟,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什么架子。我男盆友就说,你喜欢画画,就每天画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想,该来的都会来的。我们都是这么做事的。”  小果是我心目中
期刊
已经死去  《创业家》杂志总编辑兼社长、发行人牛文文那篇传统纸媒必死无疑的长稿,转发率非常高,他觉得纸媒肯定是完了,这个要再说的话就没意义了,只有这样才能想到办法。如果什么人还天天想着纸媒还有救,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牛总认为移动互联网加视频才有一个最大的未来。倒也不是耸人听闻,不论读者还是广告商,都对新媒体期待不已,在如此混乱的时代,还是得有胆子特别大,点子特别多的人占领先机,要不一个不小心,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