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梵经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爬上Dingboche背后的山脊,有一座佛塔,在此看到的风景异常开阔。不仅可以看到Dingboche全村,也能远远地看见Chhukhung和洛子峰高大陡峭的岩壁。经幡迎风飘扬,为路过的人祷福。
  沿着Pheriche上方的山丘一直走,道路平缓,到达河边的Tukla(也叫Duglha,4620米),这里只有数间简陋的小屋,很少徒步者会在此过夜,但这是出Dingboche后惟一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别无选择,但物价并不比其它地方高。
  吃过午饭继续前进,上了一个陡坡后,山上排列许多佛塔、经幡和玛尼堆,面向阿玛达布拉雪山,背面则依稀可以看见珠峰的一个非常小的山尖。从这里开始,沿着昆布冰川末端的碎石往上攀爬,前方看到的是完美而巨大的圆锥形Pumori雪山。沿着碎石坡走,可达Lobuche客栈。Lobuche是上大本营前最便宜的补给点,由Tukla到海拔4930米的Lobuche,约需2-3小时,Lobuche正对着努子峰的山墙,日落时分在客栈的房间里就能欣赏努子峰、Pumori雪山的日落金山,尤其是努子峰山尖最后一抹的绯红,非常梦幻。Louche客栈二楼的阳光雪山房,天黑之后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满天的星空,在床上就能立起三脚架拍银河。
其他文献
危机下的社区营造  台湾在1960年以前,小农主导的农业是支柱产业,比重占到全台GDP的30%,随着当局对工业化的强调,上世纪60年代末,台湾农业开始出现负增长,农地逐渐被工业和城市开发所占,资源向城市倾斜,城乡发展失衡,到了1990年代,农业只占台湾GDP的不足3%。接下来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年轻人进城务工,乡村只剩老人和孩子,村庄生活凋敝、公共服务匮乏、社会秩序混乱……雪上加霜的是:2002年台
期刊
香港,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快、高效和时尚。而这种港式风尚,集中体现在尖沙咀、中环、铜锣湾几个最繁华的都市街区。玩味香港,可以快游这些精华街区,观摩时尚的同时,还能在巷弄之中,找到香港的古典和质朴——这些都可以被列入“最香港”。  前九龙英童学校+圣安德烈堂  这两处的亮点均在建筑和历史。前九龙英童学校在香港街头的红色指示牌上,名为“古物古迹办事处”,其是香港现存最古旧、为居港外籍侨民而设的学校建筑
期刊
福建,史上南蛮之地,地貌参差,交通不便,人脉起伏多变,导致一地一个样。本省人初打照面通常不用乡音熟络,普通话优先。这样一个省份,对游客而言,脸谱难免模糊,一时描述不清。  虽然各地有千秋,想来想去,仍然有一样东西,无形中统合了福建。来福建的游客,只要走民间,无论东西南北,多能得此待遇,本地人会招呼:来,喝茶。  茶,一字统合了福建旅游的精妙。看山看水,看不见茶,可惜了。福建有超过三百万亩的茶园,往
期刊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骄傲了一代中国人:我们用世界5%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但是与此对照的另一个数据是,至今我国仍有1.28亿人口在为温饱问题发愁。  1.28亿的背后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地理环境的限制,但当我们坐在一场吃一半倒一半的婚宴或者自助餐桌上时,我们也加入了“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的数字队伍,并间接地站在了那1.28亿人口的对面。  这个数字如今正在向有利
期刊
与各个酒店一样,国贸金门湾大酒店在餐桌上同样发起了一场以“文明用餐、节俭惜福”为主题的餐桌革命,但在与顾客的互动外,国贸金门湾制定了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战术,除了做到餐前主动提醒,餐中合理安排,餐后主动打包,更加在垃圾减少和处理等细节处用心颇深,追求不用一次性餐具,提高原材料使用率,减少餐余垃圾的产生。同时将餐厨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统一由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单位收运、处置,避免了二次
期刊
在“文明餐桌”战场上,亚洲海湾打出了“低碳”大旗:推出绿色有机美食;宴会结束后客人离场前,主动提供打包盒,供客人使用;点餐时点菜人员明示菜品份量,根据客人的实际用餐人数,合理建议所点菜品的数量及份量,并在客人点餐份量过多时委婉提醒;自助餐厅结合每日预计客流量来准备当日餐厅供应餐品份量,并由餐厅服务人员及时将餐品剩余情况汇报西厨,当buffet炉中的食物份量可能无法满足当时客流量时再及时加菜……  
期刊
珠峰是徒步者的麦加。  而被评为世界十佳徒步线路之一的尼泊尔萨加玛塔(Sagarmatha)国家公园EBC(Everest Base Camp)环线堪称通往圣城的朝圣之路。  对于EBC环线几乎每个徒步者都知道一二,说得清道得明的却寥寥,环线上的每一个岔路都是一次让人犯晕的选择。这条从Lukla到EBC的徒步线,前两天的行程是固定的,后面则开始分出岔路,西边的那条线终点名字叫Gokyo-Ri,主要
期刊
从鲁卡拉到南池一路沿着河谷缓慢上升,Lonely Planet上推荐初走EBC的人在帕丁(Phakding) 过夜,因为帕丁海拨2610米,比鲁卡拉还低200米,有助于适应海拨。成群的牦牛队和铁索桥是这一路上靓丽的风景。  从Monjo的萨加玛塔公园入口到南池,海拨垂直落差近600多米,是EBC给徒步者的第一个下马威,很多人还没适应海拨就被这段急升的长坡给整崩溃了。  南池是EBC路上最大也是最后
期刊
去尼泊尔之前,有无数的攻略在吐槽EBC的食物。更有人说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再尝EBC的食物了。但实际上并非那么糟糕,很多客栈的三餐菜单都有三四页,从燕麦片、煎饼、煎蛋、三明治、面条到土豆,甚至还有意大利面和炒饭,味道还可以,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但Chhukhung是个例外——一份乌黑的面条包着煎焦的鸡蛋,拿起来双手全是油,隔壁桌的老外都对我抱以同情的目光,然后低头默默解决他们的黑土豆。  Chhukh
期刊
从南池到潘波切是一段苦旅,站在南池村口的白塔边上,可以依稀看见潘波切的影子,但看山跑死马,你需要花六七个小时才能亲自站在潘波切的客栈外。先是一路下坡下降到河谷里,然后就是600米的大坡,路上时不时还有牦牛队经过,尘土飞场。EBC不愧是世界十佳徒步线路,一路上的服务措施很完善,在河谷的上坡起点就有一排吃午饭的客栈,然后在坡顶的Tengpoche村子也有提供餐饮和住宿。  Tengboche这里有一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