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区域识别及驱动因素评估——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vero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力是评价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目标之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活力也因此受到多元、复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聚焦于街道/乡镇这一基本行政空间单元,运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方法,结合信息熵模型,对上海市城市活力区域进行了识别评估,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可用于对未来结果的预测.研究发现城市活力受到功能混合度、常住人口分布、交通可达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设施供给密度的显著影响,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松原液化砂的动力特性,对9种工况下的3种液化砂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了 3种砂在不同密度及固结压力条件下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和剪应变的变化关系,通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柱状图分析了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离散程度.结果表明:松原地区3种液化砂的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数值变化差异不大,且经统计分析得到的阻尼比离散程度比动剪切模量比高,误差大.通过共振柱试验测得松原液化砂的动参数,为东北地区液化场地抗震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以扬州市润扬路快速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结合Navisworks平台对施工过程可视化仿真,探讨了 BIM技术在城市密集区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施工可视化仿真可以协助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施工过程,优化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对各种材料的计划、调度、使用情况做精细化管理,减少损失和浪费;科学合理地安排吊装设备、钢箱梁运输路线、施工工序,解决交叉道口多、施工空间跨度大、城市环境复
利用扩展有限单元法在求解不连续问题上的独有优势,在裂纹面以水压力方式模拟水力劈裂荷载,以解决裂纹扩展时涉及裂纹面非线性和移动边界问题.针对某待建混凝土重力坝,通过ABAQUS软件建立黏聚力裂纹扩展模型模拟水力劈裂,采用上游超载静水压力模拟高水压作用,研究不同裂纹长度、角度及裂纹面水压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裂纹夹角和水压作用下,裂纹起裂方向与预置裂纹方向夹角值基本一致;预置裂纹与水平向夹角为45.时,裂纹扩展深度最浅;随着裂纹面水压力数值增大,坝踵预置裂纹逐渐向坝基底部扩展;随着坝体折断面
通过两种设备模拟透水沥青路面清孔设备中高压喷水及负压抽吸的功能,并设计了路面清孔设备运行的模拟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渗水系数恢复率、肯塔堡飞散损失及大型平板飞散损失为评价指标,得出不同设备参数下清孔的效果及其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此确定路面清孔最佳方案;将最佳方案应用于试验路上,评价其现场清孔效果.结果表明:喷头水压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出水角度和负压抽吸功率其次,且二者较为接近,冲洗次数影响最小;最佳参数组合为喷头水压15 MPa、入水角度45.、冲洗次数2次、回收功率4 800 W;对堵塞的
传统的随机后悔最小择路模型在估计路段时间期望时没有考虑其可行域,与真实择路行为存在结构性误差.为消除误算路段时间不可行值对随机后悔最小模型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构建了考虑路段时间可行域的随机后悔最小模型,并证明了模型性质,设计了求解算法.其次,模型基于随机退化路网构建,在估计路段时间期望时通过对正态分布的行程时间双侧截尾,去除了不合理时间区域对随机后悔模型估计的路径选择结果产生结构性误差.最后,通过2个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基于不含拥挤效应的简单随机路网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路段时间可行域后,用户
为解决混凝土箱体结构的温度裂纹问题,基于太阳辐射与来自近环境表面低红外辐射之间的能量密度失配,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白天用于混凝土箱体桥梁表面的自控温装置.该装置采用辐射降温涂层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相结合,多层控温的方式,外挂在腹板表面,从外向内依次分为滤波器、反射层、封装层、潜热层和连结层5个部分.以陕西神沙河大桥为例,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自控温装置安装前、后混凝土箱体腹板外侧的温度和温度应力.结果表明:自控温装置是一种能够避免太阳辐射等因素导致混凝土箱体表面开裂的有效措施.对未安装自控温
为分析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诱发地表不均匀沉降而引发邻近建筑变形、破坏机理,以广州某深基坑开挖—降水—开挖为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同时考虑开挖和降水前后土体自重应力变化、渗流动水压力引起的有效应力变化以及止水帷幕对土体沉降约束作用时坑外土体沉降机理;借助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分析土层-地下水-承台-桩相互平衡协调问题,探究建筑开裂原因并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坑外建筑物变形主要由井点降水超采所致,开挖影响较小;建筑物距基坑越近桩基变形越大,间距大于降水深度时可显著减小建筑变形;桩基刚度越大,桩体位移越小但弯矩越
现有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供能分区优化方法,且能源站的供能范围、数量和选址中未能考虑负荷密度特性问题,为此提出考虑负荷密度的区域能源系统供能分区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研究了负荷分布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的关系,根据管网拓扑结构简化模型建立了负荷密度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优化模型.进而基于推导得到的经济供能半径和负荷密度的特性关系,建立了以传统空调系统与区域能源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差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的规划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仿真并与传统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区域能源系统的能
针对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未知海域环境下协同搜索这一重要研究课题,提出基于精英学习的多蜂群协同自适应搜索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建立考虑飞行高度时变的无人机模型、传感器模型以及海域模型.其次,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目标发现收益、期望探测收益及避碰等多目标效能函数.在考虑到UAV飞行高度动态变化时采用不同搜索策略,由于传统蜂群算法在搜索中存在适应性差、速度慢等缺点,提出基于精英学习的多蜂群算法,保证了搜索效益的最大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为提高混合运输机场运行效率,综合运输与训练飞行混合运行特点,提出了混合运输机场跑道服务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同类型航空器的性能特点以及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将运输与训练航空器的起降过程以及训练科目的跑道占用时间分类细化.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以起降比例、训练科目比例和运输训练飞行比例作为关键参数,得出混合运输机场跑道服务能力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进离港高峰期应增加触地拉升科目,可使跑道服务能力提升约6%;离港高峰期应减少训练飞行起飞科目,将起飞航空器比例控制在20%~50%;进港高峰期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