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摄影:“爱拍”也能赢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庆,这个重庆大学导演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如今已在当地摄影界独树一帜,他的商业眼光堪称独到,其创业理念颇能代表“80后”老板的特点:专注于自己研究的领域,用完美的专业素养,弥补自己在商业经验和市场运作中的不足。
  
  一天只为一个对象服务
  
  7月的高温,让陈庆享受着另一种惬意。一天只服务一个对象的经营风格,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但对如何选择了进入摄影界创业,他到现在都没弄清楚。“单纯的摄影我并不感兴趣,但要把摄影与化妆、造型融为一体,我就有兴趣了。”
  两年前读研期间,陈庆的课程不是很多,于是他与在本校教化妆课程的韩鹏一起,共同成立了“爱拍”工作室。
  “搞这样一个小型工作室,成本不很高,一共才投入了几千元,连相机都是借同学的家用数码相机。”当时,在他身边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中,这种组合随处可见:办公场所力求简单、不铺张,有的就在家里;团队精干,每人身兼数职。日常经营只保留核心团队,其他人员视需要时短期聘用一些在校生。
  “摄影工作室最大的特点,就是管理简单,与传统家庭作坊相似。”陈庆认为,像他这种创业模式,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资源整合,就一定能赢得客户市场。
  
  像导演一样发掘客户气质
  
  在创业之前,陈庆曾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起初他计划在繁华地段设立店面。经过几番思考,他却把“爱拍”工作室干脆设在自己租下的三室两厅里。“摄影棚很简单,几盏自己设计的灯,几台借来的相机……就这样开始了。”
  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没有一个顾客来找他,原本以为有很大的市场,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了寻求突破,他在几所大学里连续做摄影展,参观者络绎不绝;随后,他又为自己的工作室开通了官方网站。他还频频到摄影器材专卖店和冲印店熟悉耗材,以准确计算成本。他不断与每一个在网上咨询的顾客沟通,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从化妆到摄影到后期平面制作到出片,都由陈庆和他的搭档两人亲自来做。
  在竞争激烈的摄影市场,生存空间并不是很大,“但渐渐地,每一个前来光顾的顾客都很满意。”
  “严格意义上说,我并不是商人,我缺乏掌控市场的能力。我更多考虑的是顾客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但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建议。”陈庆说,如今在重庆影楼市场上,多数商业摄影都采用流水作业,虽然效率很高,但创新不够。
  “爱拍”工作室每天拍的都是普通人。他们平凡,从来没有被人如众星捧月一样围着转的拍摄经验,在镜头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每拍一组照片,我都必须像电影导演一样,去引导顾客情绪,就跟拍电影与演员沟通一样。”陈庆对这一点很自信:到这里的顾客,多能被启发出自己从未被人发现的气质。
  
  顾客需提前两个月预约
  
   “2005年5月,我与朋友一人出资5000多元,买回一些基本的设备,‘爱拍’就这样诞生了。那时审美意识跟不上,根本不敢大胆创作。现在再看那时候的作品,自己都会觉得很好笑。”陈庆坐在沙发上,抱着灰色的大靠垫,对记者说。
  通过在重庆大学举办获奖作品展,陈庆的“爱拍”在学生中有了一定知名度。很快,位于重庆大学中门,一间面积37平方米的“爱拍”开门迎客了。第一个月,陈庆和韩鹏一人拿到了300元。“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工资。”说到这里,陈庆眼里满是自豪。
  那时在“爱拍”拍一套照片很便宜,只要两三百元。第二年,陈庆和搭档用积累下来的几万元钱,在位于重庆的闹市中心,开了现在的“爱拍摄影工作室”。
  如果要问在学校创业让陈庆收获了什么,“除了启动资金,就是客户。”陈庆说。除了重庆本地外,“爱拍”的客户几乎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来自美国、新加坡的客人。当看到“爱拍”的作品时,大家都会很惊奇地感叹:“重庆居然有这么时尚、这么优秀的创意!”大家都慕名而来,超好的“口碑效应”让“爱拍”并未大张旗鼓地为自己宣传揽客,但仍旧生意兴隆。“最好的时候,拍照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
  陈庆非常自信,因为他有自信的资本。“我们是被人模仿的对象。”陈庆自豪地说,“爱拍”是重庆唯一一家进行“一对一”专属拍摄的工作室——这在其他摄影工作室是绝无仅有的。
  
  淡季仍然坚守自身风格
  
  陈庆目前的工作并不忙,预约也只排到了一个多礼拜后。“我们这行受市场影响非常大。”陈庆说。
  陈庆说,天气、物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作室的营业额:去年天气特别冷,客人都不愿意出门;今年物价涨得厉害,工作室的生意也清淡许多。
  虽然现在是淡季,但从陈庆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担心,仍然坚持着自己“只卖照片,不卖产品”的理念。他说,如果不这样坚持,也许会有更高的营业额,但他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在他的眼里,保持摄影作品的高品质和自有风格,才是最关键的。他相信,只要做好自己的拍摄,其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当被问及有没有开分店,或者进行连锁经营时,陈庆说,不是没有想过,但他暂时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一旦开了分店或进行连锁经营,要像现在每个客人都亲自操刀,就很难做到了。“如果是那样,爱拍的风格和品质就难以保证了。”陈庆回答。 (编辑/燕子)
其他文献
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公司谈合作事宜。在闲聊时,不免谈及一些社会上的事。年轻人对此侃侃而谈,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尤其在谈到富人高消费的问题时,则更是表现得愤愤不平,似乎对富人有着一种不共戴天的仇恨。   事后,老总取消了与他的合作项目,说,仇富者不富!他的心态始终站在富人的对立面,又怎么能够走到富人圈子里呢?仇富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嫉妒文化,使人始终站在富人的对立面而不能自拔。结果,他们就永远不能
期刊
QQ和360鹬蚌相争,中场休息,飞信、新浪UC、MSN与金山、卡巴斯基、可牛等鱼贯进场。  长期被压制的众多厂商们在3Q混战中看到了翻身机会,新一场抢夺用户的战争开始了。  11月4日下午,飞信发言,“3Q大战,对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好”。话音刚落,用户注册量激增。中移动随即乘胜追击,新版飞信已经上线,除了增加保护用户隐私等新功能之外,还向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用户开放。  新浪则开始大肆
期刊
“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就像一个没有规矩的竞技场里,角斗士战斗到死。”这是近期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引用的美国硅谷媒体报道里的一句话。而在国庆节当天,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更在其微博上把中国互联网比喻为“没有有效约束的丛林”。腾讯与360的大战,包括由此而加入的百度、金山等“盟军”,其引发的丛林战争“激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民营企业竞争最为充分的互联网领域,“白热化”也正是行业角逐进
期刊
我收过回扣,而且非常多,在当时相当于我10年的收入。   那是在1998年,那时我年薪是1.8万元。当时我在现在国内最大的系统集成商长天集团的前身施贝尔公司任最底层的职位——网管。月薪1500元。负责给公司的电脑擦擦灰、杀杀毒。 刚刚工作一个月,我时来运转,公司的业务突飞猛进,每天都在招聘,电脑更是三天两头地买,这个采购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公司唯一的网管———我的身上。年轻的我,到了中关村就变成了大
期刊
冰冷坚硬的钢铁与日晚倦梳头的纤纤女子实在是两个无法相提并论的话题,如果再冠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用百强企业”,“上海网商联盟盟主”,“西部网商俱乐部顾问”,“佛山网商联盟战略发展顾问”,“阿里巴巴旺铺营销专家”等光彩夺目的华冠,该女子堪称传奇。    创什么业?      1999年,吴昌松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从老家福建来到上海进行第一次创业,由于家里有亲戚在做钢材生意,吴昌松也选择了销售PVC建材
期刊
“超大”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与“科技”。  在“超大”高层中绝大多数是农业博士、教授,也有具有几十年实践经验的农艺师,有几位本身就曾当过大学教师。“儒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理性多于感性,对于“超大”庞大经营规模,这种组合的意义可想而知。  事实上,不只是决策层,“超大”各个层面都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非常强
期刊
阿里丁在美国一家公司做文秘,老板对员工不薄,可他的苦心并未得到员工的认可。隔三差五就有人递交辞职信。   人才的流失导致公司的经营状况陷入困境。有一天,一位销售部经理也交来辞职信,老板十分愤怒。这个场景让在一旁工作的阿里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壮着胆子对老板说:“不如让我来试试,看能不能扭转乾坤!” 老板有些怀疑,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次日,老板就宣布提升阿里丁为“试用副总经理”,掌管公司人员的去留。
期刊
记者:创业中有没有苦恼?最艰难的时候是怎么挺过来的?  龚海燕:面临的问题,一是技术上的困难;另外这是一个新兴领域,专业的产品策划人员比较欠缺,只能是先招聘进来,再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再就是会员自身的条件参差不齐,条件较差的会员很难有很好的征友效果,而我们也很难去影响每个人的择偶观。这是一个技术和产品上都无法克服的问题。    记者:请您谈谈创业期的资金、管理、人才等问题。  龚海燕:创业初始,公司
期刊
IBM人机大战背后所蕴涵的“以价值观打动人”的品牌营销理念,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但具体的营销手法却无法模仿,因为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做支撑,再好的营销手法,结果都会让企业出丑。  2月14日至17日,IBM超级电脑“沃森”(Watson)参与了美国最知名的智力抢答节目《危险边缘》,与两位该节目冠军选手展开激烈对决。  这足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人机大战。早在1997年IBM就推出了计算机“深蓝
期刊
两年前,我在武汉上班。平时没有什么爱好,我最喜欢下班后推着手推车逛超市,然后回家做饭,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家庭“妇男”。久而久之,我发现手推车的把手上,突然有了一些变化:原本“裸露”的手推车上,正面、两侧都被挂上了各式各样的广告。  来到重庆工作后,我发现超市手推车上光秃秃的。这个发现,让我突然意识到:完全可以把武汉的那套搬到重庆来!就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让我现在不仅跳出了上班一族,甚至每月有了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