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史

来源 :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1火箭发动机是在美国航宇局(NASA)和马竭尔航天飞行中心(MSFC)领导下于1958~1967年由洛克达因公司研制和生产的。发动机在1967到1973年服役。在整个F-1发动机计划期间完成了设计、试验和工作三个里程碑。 F-1发动机是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五台F-1并联用于NASA的土星V火箭第一级,其推力为750万磅。土星V火箭发射载三人的阿波罗飞船,并完成登月。 F-1发动机是一次起动、固定推力、液体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其海平面推力为152.2万磅,比冲265.4秒。发动机所使用推进剂为液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的航天运载器在对其结构余度确定过程中所用的结构设计与验证方法。报告引用航天飞机的结果和组织实施,作为对所讨论的技术说明。本报告
1986年7月,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决定改进研制阶段飞行测量仪表(DFI)系统,以监测新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性能。1989年9月29日,发现者号航天飞机使用重新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
在航天飞机两次飞行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检查轨道器子系统,如控制面、垂直尾翼和机翼等。目前,检验技术主要包括目检和X射线检验法,不仅费时而且没有要求的那样全面。以前的航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大规模规划建设及其出行需求的高强度增加,地铁车站原有设计能力与交通需求矛盾凸显。准确掌握车站内设施的服务性能和客流状态,评估车站运营风险,确定客流预警级别,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客流控制方案,保证城市地铁车站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设施性能分析的研究多忽略了乘客到达规律和设施服务时间规律的随机性。而客流预警的研究则缺少对于车站客流实时状态的分级细化,且客流预警模型较为复杂,
创业教育是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创业技能的教育,从更高层面看,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
舰船与潜艇上的武器系统的振动鉴定试验技术条件多年来一直沿用军标167。按此军标试验常发生硬件故障,而许多故障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并不出现。由于硬件要按鉴定试验而不是设备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豆粕日粮对舍饲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膨化豆粕日粮组和饲喂膨化豆粕+加酶益生素日粮组,舍饲羔羊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比饲喂羔羊常规日粮对照组
本文根据美国航天政策、航天任务、商业发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竞争前景,介绍了美国今后10~20年地球-轨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方向和目标。文中对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航
结肠癌(Colon Cancer)和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发现大豆及其发酵制品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经过发酵后大豆对肿瘤的抑
为了实现棉田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田效益,进行了大面积棉花连片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施肥,选用合适的棉花品种,合理密植和化控技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