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知识提高兴趣,首先做合格的历史老师,才能搞好历史教育。
【关键词】 培养兴趣;教师;和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090-01
古昔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些哲理性的词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培养不起学生对课程的持久兴趣,再好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他们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极大兴趣。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概括为:
1 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点。其次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必须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永远保有广泛涉猎其它门类知识的极大兴趣,形成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并能有效的使已有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才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威望,才能避免出现威信危机、知识的老化、干巴和枯竭。
2 培养学生兴趣,最好让枯燥的历史课本变成生动的故事书
就初中课本而言,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只是整个浩瀚历史内容的一点,只是一个纲目而已。如果按部就班的讲授这些知识,形同嚼蜡,枯燥而无味。不仅培养不起学生的兴趣,日久天长还会磨掉同学们那点仅有的天生的兴趣。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把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有选择的充实到课堂中去,让已过去的人物、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老师的解说而变的有血有肉、生动而有趣。那样学生就会感到上历史课就象讲故事,能极大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所学的知识就会印象深、记忆久了。
3 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必须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多湖辉曾说:“让孩子觉得他是最幸运的人,那么他就一定能成为最成功的人”。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此话中,他所说的“幸运”就是给孩子以自尊、健康的心理素质。他所说的“成功”就是孩子在此基础上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底善良的老师,他一定会感到每个孩子仰起的脸都是那么天真可爱、那么纯洁无暇。要用爱心去抚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都是被老师关注的,都是最幸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从内心深处培养起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四、培养学生兴趣,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应甘当“配角”,只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提前查阅资料,,理出知识脉络,学着把握重点和难点,走上讲台去当一回“小老师”。事实证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怀着兴奋和激动体味了一番当老师的感觉。当然,这只是学生唱“主角”的一种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便会打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了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不能靠压制,靠死板的教学套路,而是以自己的广博知识、人格魅力、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去培养起学生的持久兴趣,让学生永远是我想学,永远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只有这样,师生共同才能在快乐和谐中度过自己的学校生活。
4 做合格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实践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科学的历史观,否则无论教材编写得多么“科学”,都不可能实现上述教育目标。历史知识讲述的是过去的“静止”的故事,但是,历史教学讲述的却应是具有生命力的历史的运动过程。它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运动的伟大力量,帮助其认识和理解现实与未来的社会,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使命感。
历史教学观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知识、情感需要为本,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是历史教学观的出发点。作为历史教师,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是形成历史教学观的基础,但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思想。
4.1 历史教师不仅要熟悉和研究历史教材,还必须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和现实以及与未来社会的关系。
4.2 要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理解学生对历史教学的需求,这是教育行为的以人为本。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直接需要”就是增加考试的分数,然而单纯由考试而引起的学习需求是没有张力的,因为它缺少真正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习是没有效率和不能持久的。如果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追求来研究学生,便会发现他们真正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他们对自身的前途。
4.3 加强情感互动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师生全体通过知识、情感、思想的交流与对话,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联想、补充、质疑、探究。在这种互动情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筒,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合作、创新的情境中,分享探究和发现的成果,其乐融融。
总之,在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除了有关部门对教材的编写进行改革外,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同时探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符合素质教育的互动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搞好历史教学。
收稿日期:2008-5-13
【关键词】 培养兴趣;教师;和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090-01
古昔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些哲理性的词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培养不起学生对课程的持久兴趣,再好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他们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极大兴趣。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概括为:
1 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点。其次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必须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永远保有广泛涉猎其它门类知识的极大兴趣,形成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并能有效的使已有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才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威望,才能避免出现威信危机、知识的老化、干巴和枯竭。
2 培养学生兴趣,最好让枯燥的历史课本变成生动的故事书
就初中课本而言,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只是整个浩瀚历史内容的一点,只是一个纲目而已。如果按部就班的讲授这些知识,形同嚼蜡,枯燥而无味。不仅培养不起学生的兴趣,日久天长还会磨掉同学们那点仅有的天生的兴趣。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把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有选择的充实到课堂中去,让已过去的人物、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老师的解说而变的有血有肉、生动而有趣。那样学生就会感到上历史课就象讲故事,能极大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所学的知识就会印象深、记忆久了。
3 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必须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多湖辉曾说:“让孩子觉得他是最幸运的人,那么他就一定能成为最成功的人”。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此话中,他所说的“幸运”就是给孩子以自尊、健康的心理素质。他所说的“成功”就是孩子在此基础上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底善良的老师,他一定会感到每个孩子仰起的脸都是那么天真可爱、那么纯洁无暇。要用爱心去抚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都是被老师关注的,都是最幸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从内心深处培养起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四、培养学生兴趣,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应甘当“配角”,只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提前查阅资料,,理出知识脉络,学着把握重点和难点,走上讲台去当一回“小老师”。事实证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怀着兴奋和激动体味了一番当老师的感觉。当然,这只是学生唱“主角”的一种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便会打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了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不能靠压制,靠死板的教学套路,而是以自己的广博知识、人格魅力、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去培养起学生的持久兴趣,让学生永远是我想学,永远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只有这样,师生共同才能在快乐和谐中度过自己的学校生活。
4 做合格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实践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科学的历史观,否则无论教材编写得多么“科学”,都不可能实现上述教育目标。历史知识讲述的是过去的“静止”的故事,但是,历史教学讲述的却应是具有生命力的历史的运动过程。它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运动的伟大力量,帮助其认识和理解现实与未来的社会,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使命感。
历史教学观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知识、情感需要为本,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是历史教学观的出发点。作为历史教师,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是形成历史教学观的基础,但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思想。
4.1 历史教师不仅要熟悉和研究历史教材,还必须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和现实以及与未来社会的关系。
4.2 要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理解学生对历史教学的需求,这是教育行为的以人为本。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直接需要”就是增加考试的分数,然而单纯由考试而引起的学习需求是没有张力的,因为它缺少真正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习是没有效率和不能持久的。如果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追求来研究学生,便会发现他们真正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他们对自身的前途。
4.3 加强情感互动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师生全体通过知识、情感、思想的交流与对话,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联想、补充、质疑、探究。在这种互动情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筒,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合作、创新的情境中,分享探究和发现的成果,其乐融融。
总之,在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除了有关部门对教材的编写进行改革外,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同时探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符合素质教育的互动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搞好历史教学。
收稿日期: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