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弓长岭地区古太古代花岗岩研究进展——来自野外地质和锆石U-Th-Pb-Hf同位素的证据

来源 :岩石矿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早期地球(>2.6Ga)的大陆地壳中,富钾花岗岩系所占的比例十分有限,对古老花岗岩的研究可为揭示大陆地壳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本文对出露于鞍山弓长岭地区的古太古代富钾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锆石U1-Th-Pb-Hf同位素研究,它们的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40%~60%)、斜长石(10%~30%)、石英(约30%)和少量黑云母及白云母,以包体形式与大规模中太古代(2.9 Ga)花岗岩共生,具有与后者相同的构造和变形特征.古太古代花岗岩中绝大多数岩浆锆石的Th、U含量分别为100×10-6~600×10-6、400×10-6~1 500×10-6,且Th/U值较高(0.10~0.93),13个谐和数据点加权平均年龄为3 337±24 Ma(MSWD= 1.5),代表其侵位时代.另有3.76~3.60 Ga的继承或残余锥石存在.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0 391~0.280 857,一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为3 856~3 327 Ma.Hf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表明:①鞍本地区在古太古代晚期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多期岩浆作用记录的古老陆核;②太古宙大陆地壳的稳定化过程是不同步的,华北克拉通在2.5 Ga形成统一的大陆地壳之前,研究区很可能在古-中太古代就已经完成了区域陆壳的成分分异,并形成了稳定的陆壳结构.
其他文献
官都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赞皇杂岩中重要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经历了高绿片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与物质来源对探究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与TIMA(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官都岩群中黑云变粒岩与石英岩进行了锆石矿物包体、U-Pb-Hf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原位分析.根据碎屑锆石内部矿物包体组成、阴极发光图像特征与U-Pb年龄结果,认为黑云变粒岩与石英岩中碎屑锆石中最年轻一组的207Pb/206Pb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