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先:潮绣奇葩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庆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潮州刺绣工艺设计30多年。他创立的“立体双面绣”的独特工艺令人拍案叫绝,独树一炽。
  潮绣是潮州的主要传统工艺品,自清代以来刺绣艺术在潮州民间十分兴盛。潮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装饰品上。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在清代,绣房工人大多是广州人和潮州人,潮州绣工技巧高超,远近闻名,特别是很多男子也都精于绣工,这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孙庆先就是从小受到母亲耳濡目染喜欢上潮绣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妈绣的时候,她去下地干活了,我就偷偷摸摸地拿起来绣。回来我妈妈拿起来一看,说谁动了她的绣花针,绣得歪歪扭扭的。我就说是我绣的,她居然还表扬我,说你怎么还会绣还绣得这么好。”虽说是儿时母亲不经意的赞赏,但却给孙庆先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暗暗喜欢上潮绣,常常私下“偷师学艺”。1978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受潮绣老艺人陈素娥的影响和带动,孙庆先进入当时专门经营抽纱、潮绣等工艺品的潮州华夏旅游产品公司。孙庆先儿时埋下的潮绣“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由于他的潮绣技艺超群并勇于创新,在2000年当上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潮绣注定成为他人生的真正事业了。然而,此时处于事业辉煌阶段的孙庆先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潮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青年人开始转向从商,或从事科技含量更高的行业,传统的绣品行业日渐萎缩。孙庆先意识到,潮绣必须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受苏绣双面绣的启发,孙庆先提出要突破原来传统潮绣单面垫绣及苏绣双面平面绣的技法,不仅要在薄如蝉翼的布料上刺绣,还要使潮绣作品双面都充满立体感。孙庆先介绍说,如今潮绣最大的特色是垫高,作品透明可视,且双面都富有立体感。在潮绣的纹样上铺贴一些棉絮,最高可垫到两到三厘米,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犹如浮雕,富丽堂皇,这是如今其他绣种所沒有的技艺。
  2004年国家外交部给孙庆先打来电话,要求订做一件潮绣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放下外交部的电话后,孙庆先压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手一直微微地颤抖着。但孙庆先很快就缓过神来,这一次机会表明了外界对潮绣创新作品的认可,同时也是宣传潮绣的一个大好机会。孙庆先与下属很快就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次订单当作一件政治任务完成好。十天时间,孙庆先和一帮潮绣女绣工加班加点地忙碌着,终于制作做出一幅具有浓厚潮州民间特色的潮绣K金垫绣《腾龙》。由于孙庆先的潮绣K金作品《腾龙》让外国贵宾非常满意,从那以后孙庆先的潮绣团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国礼”定点单位。
  2006年,潮绣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安思危,现在潮彩情况虽然慢慢地好起来了,但孙庆先又在思考民间工艺比较传统,在现代社会很容易被边缘化,如何让潮绣迎合和赶上时代潮流,孙庆先开始酝酿潮绣新的发展思路。潮州是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一个又一个企业正在抢抓市场各种机遇寻求发展。孙庆先觉得应该把潮绣这一传统工艺大胆融入现代服装时尚之中。于是,他将潮绣元素融入婚纱晚礼服,使传统的潮州婚纱晚礼服更加灵动和富含美感。孙庆先让潮绣在婚纱晚礼服的载体上发扬光大,他希望出口生意所带来额利润能够继续反哺潮绣这门传统工艺。
  如今潮州市政府为孙庆先成立了潮州潮绣研究所。尽管如此,孙庆先仍坦言由于潮绣工艺技术复杂,必须加紧采取措施,培养潮绣传承人。他说,潮绣要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绣工培训。潮绣是一门费神又费力的手工艺,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千针万线的耐心雕琢。可以想象,孙庆先一个男子汉几十年为这个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和寂寞。但孙庆先从没想过放弃,正因为他的“不抛弃,不放弃”和博采众长的技艺创新,才把潮绣做成了“国礼”,还因为他将潮绣工艺融入婚纱晚礼服,才使潮绣焕发新生机。最难等可贵的是,孙庆先正在将几十年所掌握的精湛潮绣工艺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通过技能改变命运。
其他文献
2018年年初,以人物、花鸟、山水为题材的三人中国画展将在瑞士展出。在全国艺术家中挑选的三名艺术家中,以艺术之名探索现代水墨、塑造东方之美的万国华,将带着他的30幅没骨水墨人物画再次走进西方艺术殿堂。  万国华科班出身,年轻时接受的是传统艺术教育。在他过去的水墨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水墨画的原汁特点。以万国华深厚的造型功底,他在传统的水墨道路上,不能说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在不惑之年,一次美国个
期刊
“现在我本人在什么奖项的获得上看得比较淡,因为获得的已经过去了,跟作品的创作一样,总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件作品会做得更好。”在辜柳希自述里最后一段里,他如是说。初见辜柳希大师,他的穿着打扮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是一名木雕大师。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谓大隐隐于市,用在辜柳希大师身上正是合适。  “辜”字,上古下辛,意为“古人有辛”。就如辜柳希的年少时期,命运曲折,生活环境艰苦。但“宝剑锋从磨砺出,
期刊
一幅K金立体双面垫绣潮绣作品《好运来》金龙鱼,其逼真程度,不管远看还是近看,仿佛这条金光灿灿的金龙鱼正在水中畅游,下一秒将穿破布料而出,向人们游来。何以潮绣作品能作出如此逼真效果,一切有赖于潮绣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繡传承人孙庆先独具创意的发明“金线双面立体垫绣”。  潮绣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主要支流。图案秀丽、色彩浓烈、造型立体、金碧辉煌,以
期刊
画家圈里,我有一位结交了30多年的朋友。他没办过个展,也没出过集子,更没人写过介绍他的文章。他当过知青,干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入原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大)油画专业,毕业后又公费选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两年油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别人介绍他的时候会说:“这是油画家易台华。”而我,一直叫他“台哥”。  台哥已经快70岁了。他曾在涟钢宣传部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一生以酒和油画为伴,他喝过的酒
期刊
2005年,辜柳希首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就斩获了第39届全国“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的设计创新奖金奖、技术技艺创新奖银奖、优秀作品奖三项佳绩。这些骄人的成绩对于原来从来没有意识要去参加国家任何展览大赛、只知道勤勤恳恳地经营自己的木雕厂和创作木雕艺术作品的辜柳希来说,荣誉实至名归。之后的八年间,辜柳希可谓潮州木雕的“获奖专业户”,各种奖项接踵而至……辜柳希的木雕艺术也在这一系列密集
期刊
人类爱上了人类  爱的死来活去  但总是得不到  因为从来没有去真心爱过人类的主人  永远不会知道真爱也不会遇到真爱  永远找不到真爱  感受不到天地之间的爱  那不叫爱  爱是伟大的  它的伟大意义就是内心有没有感受到了《它》  世界上你所看的是人造一面  远离了事实  世界的事实是一个密秘  如果人类知道的事实的那一天  人们说  我会接受任何惩罚  不要渴望另一个世界的天堂  珍惜眼前的天堂
期刊
我认识王友智先生是先认识他的书法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朋友家中我看到了友智先生写的一幅草书。顿时眼前一亮,似見龙蛇飞舞,气贯山河,氤氲着一篇浓郁的诗意情境雨与厚重的文化气息。  我知道,真正的草书是书家性情与性格的直接表达,诗意的纵情呈现,胸中激情的奔涌入形,灵魂中心源的神韵飞扬。正如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这次,我走近友智的草书作品《离骚》,就犹
期刊
一  王冰的书法我读了多年,面目在不断变化,功力在不断地增强,书外的和书内的蕴藉愈来愈多,人也随着道与艺的双进而变得更加平和。书法除了自身的本体外,有很多赋值的东西,传统从来都是清晰的也是模糊的,书法的传统与人的习惯并行双构,每一个笔端的变化都包含着巨大的人的因素和这个人特殊的书法阶段的状态。  王冰是沿着书法的陡坡攀缘的人,入道愈深,更见风光,更见变化。他如今就工作在书法的圣殿——碑林,眼目所触
期刊
史载,壶早于商代至汉代已在我国流行,古人以壶包容天机与审时度势之哲理。古往今来,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并在茶道的渗透中,从容地诠释东方的伦理、美学与生活智慧。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繁荣于当代。明代聞龙在《茶笺》中对紫砂壶有:“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描述。紫砂壶承载着历史悠久的儒家与道家文化,除了卓越的使用功能外,其“温文尔雅而不张扬”的品性与内涵,颇吻合国人的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25-01    《语文课程标准》里有这样几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何利用小班化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那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在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