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加事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地理教育要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事例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它的恰当插入不仅能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思路,陶冶情操,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适时适度地事例穿插,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地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穿插事例的特点
  
  1.具有趣味性
  穿插事例的首要特点是化枯燥为主动,化乏味为有趣。地理课与其它各科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学生对地理学习不重视是其突出表现。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倾向,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自觉性,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如在讲授“天气与气候“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课堂上结合天气预报的内容进行导入、讲授、分析,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地理信息,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得到应用,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渴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2.具有蕴含性
  这里的蕴含性是指教师选用的事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要蕴含一定的哲理,要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如在讲“中国的农业”时,用人的五个手指来比喻中国农业的五个部门,作用都各不相同,却又缺一不可。农业的五个部门也一样,缺少哪一个,中国农业的发展都不全面,都会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这样学生就形象深刻的理解了农业生产各部门的重要性。
  通过形象的事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化枯燥的死讲为形象的比喻,又蕴含知识在其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对事例中所含的哲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具有审美性
  形象可感、饶有趣味的事例穿插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它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而沉浸在审美境界之中。借助这一中介,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地理教材中情感内容,进而对大自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等方面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更加生动。
  如在讲“长江”时,运用形象教学:长江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高山雪原与浩瀚的海洋之间,哺育着中华儿女。引用古今文人对长江的赞美,或者加入《长江之歌》对长江的歌颂。这些具有感染力的例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激起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穿插事例所反应发挥的功能
  
  事例的穿插具有很强的趣味,很高的审美,丰富的蕴含。它是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艺术,它可以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加以运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正表现出事例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
  1.事例的引趣作用
  事例的引趣作用表现为引发学生对学习知识强烈的好奇心,通常应用于新课的导入。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一段独具匠心的导言能使学生形成有意注意,从而很快的进入角色,那么,应如何设计导言?引入事例,讲一段与教材有关的精彩故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讲“板块的运动”之前,先讲一个故事,一天,意大利的一些科学家们正在指挥工人挖掘一口深井,突然发现一个古代戏院的一个舞台,之后人们依据这一发现的线索继续挖掘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一座不知名的古代城市遗址,这就是被火山埋葬多年的庞贝城。
  故事讲完后,学生感到很吃惊。这时教师进一步设问:“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使这座城市被埋在地下?”这样用事例给学生设疑,使学生对“板块的运动、火山”等知识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动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很大的益处。
  2.事例的搭桥作用
  事例的搭桥作用即事例的转承作用,多用于课堂的衔接。是学生疏通思路的“桥梁”、理解不深时的“梯子”,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它轻松而又不乏幽默,注重拓展又不断深入,是一种有魅力的启发。
  如在讲“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很抽象的,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一定困难。那么列举一个事例:用管道的粗细制约水流来比喻交通运输,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同时又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3.事例的拓展作用
  事例的拓展作用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事例应用在反馈中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宜的插入事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有关长江的知识时,结合教材的活动内容,引入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原因分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的原因: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填湖造路使湖泊面积锐减,大大降低了分洪能力。這些原因的分析,会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掌握好生态平衡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由衷的感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学习内容显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事例的穿插是教学艺术,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丰富自己的知识,使地理教学艺术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根据数据显示,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国别和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第二届进博会的国家展和企业展总
期刊
一、2009年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12月提供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企业岗位累计减幅达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3%,是近5年来新高。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达915万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体系,使我国就业形势逐渐好转,2009年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
【摘要】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气息不断开拓,高楼林立俨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是建筑工程事业始终作为国家的支持性产业被推崇和热爱,同时相关的施工管理也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与热议,为此就要把握好对施工管理有关工作的安排与部署,更重要是拓展思维、勇于创新,向着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前进并且靠拢,从而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创新化的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绿
本文概述了无线光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对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一、 国内外银行汇票发展现状  (一)我国银行汇票业务模式现状分析   1、银行汇票的定义  银行汇票结算业务模式是一种使用银行汇票进行转账结算或者支取现金的业务方式。   与其他银行结算方式相比,银行汇票结算方式具有适用范围广;票随人走,钱货两清;信用度高,安全可靠;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结算准确,余款自动退回等特点。  2、银行汇票结算的基本程序    使用银行汇票的汇款单位和个人必须要注意安全
【摘 要】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银行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在激烈的竞争中发现新的发展机遇,是经济金融学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而新机遇的发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因此,需要经济金融学的研究人员对其有初步的认知,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机遇。  【关键词】“一带一路”;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机遇  一、引言  现在,我国正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机制,让“一带一路”成为各经济平台
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体系中,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记的能力为主线,贯穿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超前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综合起来就是听、说、读、写、
研究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提出了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的思想,提供了大数据技术体系中存储技术在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是对施工项目工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与协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保证施工项目在规定的时间以及预算内完成任务,最终保证施工项目的成功。本文就建筑施工项目的内容及其管理措施,对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提出一系列的合理建议,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部门和人员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研究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  建筑工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和西部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众、行政单元最多的大城市,因抗战时期曾是中国政府的战时首都而在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