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的高校“民考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分析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一种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内蒙古“民考民”大学生有着双语背景,学好外语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尤其是在需要多语言人才的行业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特殊的语言背景和专业特点,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应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多语言人才.
其他文献
可译性与否一直是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中西方诗歌源远流长,魅力非凡,它们不仅形式美而且音韵美,正是这种魅力吸引了读者对诗歌的向往,同时也激励着国内外学者将本国诗歌传递到全世界并将外国优秀诗歌引入国内.文章从许渊冲“克隆论”的角度对辜正坤译本《多佛海滩》从音、形、意进行赏析从而引发笔者对诗歌可译性与否的再思考.
译者主体作用研究无论对于翻译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翻译实践事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英汉字幕翻译出发,论证了译者的主体作用和接受美学是殊途同归的,二者对于字幕翻译都十分必要,并以《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剧中部分台词为例进行了实践说明.
翻译是实现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整体翻译能力,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想要提高国家整体翻译能力,需要切实做好翻译专业的建设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文章从我国翻译专业和人才现状和问题出发,就新时期如何做好翻译专业建设与翻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供参考.
典籍英译蓬勃发展,典籍英译教学也不断重视起来,但以往的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用分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对典籍翻译不感兴趣,典籍翻译人才严重匮乏.文章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典籍英译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学用一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实践性和职业化的高素质典籍英译后备人才.
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当前推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国内高校在这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通过采访4名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以了解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际的外贸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行业知识和一般常识方面都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以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方面的差距最大.文章揭示了当前高校的培养方案在第二课堂、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公共课等模块方面均有改进空间.
随着中国现代话语权的复兴,中国声音在世界愈加响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向外输出.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古籍的英译本在国外读者中的接受度不容乐观.文章将站在译介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人间词话》为例,评析李又安和涂经诒两人的英译本,提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可以合理地进行创造性改译,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西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广告不断更新、也愈加多样化.国际商务活动离不开翻译,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告翻译来说,翻译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产品的宣传效果乃至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广告还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因素不可忽略,跨文化交际是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因此,文章便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策略,以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做些积累.
过去,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政类课程,其他专业的教师并不需要承担思政教育的任务.如今,国内高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把思政教育隐形融入各个专业.英语专业以往更多地着眼于教材本身,关注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忽视了中国元素.要想让“思政教育”隐形融入英语专业的课堂中,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发展、表现形式和意义,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而学生层面,也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更好地了解祖国、传播中华文化.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它和二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都有着本质上的联系.通过翻译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对比分析中找出异同点,从而深入了解二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文化,掌握并合理运用第二语言,从而提高自身双语能力,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近年来,李白诗歌的翻译与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将进酒》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已经被很多翻译家译入英语及其他外语.文章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对《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许渊冲、Stephen Owen)的概念功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对诗歌的两个译本做具体的对比分析,体现出了元功能对英译的重要性和在翻译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元功能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原文本,并提高诗歌的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