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冰火双城记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球旅行的这几年里,亚洲、非洲、欧洲、澳洲、北美洲都是一而再的去,唯独南美,就如同它的名字,很美却也很“难”,做了多次的计划,最终还是只能忍痛割爱。
  人都是这样的吧,距离越远,困难越大,那汾由此而来的神秘感越让人欲罢不能。从学习西班牙语的那一天起,我就瞭望着踏上南半球的这片神奇大陆。第一次踏上南美,是去哥伦比亚。
  首都波哥大位居高原,是凉爽的冰,而卉城卡塔赫纳地处加勒比海滨,是奔放的火。
  到达的那天,7月20日,恰好是哥伦比亚独立200周年的纪念日。事实上,在过去短短的十年内,这个国家又得到了一次新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谈到哥伦比亚,总会联想到毒品、黑社会、让人忧心仲仲的治安环境。而随着麦德林集团的覆灭,2002年乌里韦总统上台后的长冶久安,哥伦比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波哥大,在麦德林,在卡塔赫纳(Cartagena),当我一个人在大街上四处游逛的时侯,想起之前那些关于这个国家旅行安全的种种危言耸听的警告,不禁哑然失笑。是的,人们笃信眼见为实,却又往往容易被蜚短流长所困扰。旅行拘意义之一,原来还包括验证和解惑。
  哥伦比亚虽然国土面积并不算很大,但却拥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安第斯山脉的首都波哥大气候凉爽,而加勒比海边的卡塔赫纳则是骄阳似火,这“冰与火”两座城市,也是我最偏爱的。
  
  波哥大,南关的雅典
  
  波哥大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这里一直是印第安人的栖息地。1498年,哥伦布曾到过哥伦比亚海岸。波哥大是一座具有南美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古老的建筑星罗棋布,公元16世纪、17世纪所建的大学、博物馆、天文台、教堂等古老建筑迄今保存完好,因此被誉为“南美的雅典”。
  玻利瓦尔广场是波哥大的中心,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大教堂气势宏伟,两座钟楼高高耸立。广场中央,一座西蒙·玻利瓦尔骑着骏马的高大雕像矗立在约3米高的碑身上,雄伟庄严。华丽的圣卡尔洛斯宫,是一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曾后先后作为圣菲皇家图书馆和独立后的国家总统府。坐落在玻利瓦尔雕像后面的国会大厦,修建在波哥大建城时的遗址上,内有反映奴隶获得自由时狂欢场面的大型壁画。
  能想象在天安门广场上开个集市,大肆烧烤大快朵颐吗?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玻利瓦尔广场,虽然比不上天安门广场的广阔,但从其重要性而言,就是天安门广场之于中国了。今年8月7日,哥伦比亚,当选总统桑托斯在这里完成了同卸任总统乌里韦的权力交接。
  游历当地特色的菜市场,一直是我的一大爱好。这次运气实在好,一年一度仅一天的美食节正在玻利瓦尔广场上举行。来自各地的农户在大广场上推销着自己的产品,其中不乏印地安面孔,原生态的气息,浓墨重彩的气氛,让人大开眼界。
  烧烤的青烟,弥漫着整个广场,而浓烈的肉香扑鼻而来,此前在哥伦比亚,接触到的都是欧式风格改良过的饮食,而眼前这大肉大肠的豪迈气慨,才是地地道道的哥伦比亚传统食物吧。
  能让人眼前一亮之处比比皆是。比如首都波哥大那些酷毙了的餐馆。那样充满奇思妙想的餐馆,不是豪华,不是舒坦,不是时髦,南美人不拘一格的思维,只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继而目瞪口呆。夸张的是,这样别致到十分的餐馆,居然每次都被我碰到。
  
  卡塔赫纳,加勒比海热带风
  
  此次哥伦比亚之行,最有感觉的地方,当属卡塔赫纳(Cartagena)。与高原首都波哥大的凉爽不同,加勒比海边的卡塔赫纳,一片热带风情,而且风隋万种。
  这座城市,16世纪中期为西班牙殖民者掠夺南美金银财富的转运港和奴隶市场,17世纪初曾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丰富的历史遗存,经典的建筑风格,使得卡塔赫纳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还是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作家加两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的作者)停留过的地方,他的名作《霍乱时期的爱情》,就发生在卡塔赫纳,顺着小说中出现过的旅馆、当铺、咖啡馆、公园走一圈,回味小说中的情节,更是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目睹那些浓墨重彩的画面,自然而然,就会从心底爱上这座加勒比海边的城市。圣·菲利浦城堡上,一面巨大的哥伦比亚国旗高高飘扬。黄色象征金色的阳光、谷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蓝色代表蓝天、海洋和河流;红色象征爱国者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酒下的鲜血。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喜欢卡特赫纳浓浓的生活氛围,艳阳下的古老街巷,小贩穿行于街巷之间,有卖木炭的、卖椰果的、卖鲜花的,还有端着盘子卖甜食的妇女,呈现出卡塔赫纳城特有的情调。
其他文献
春风初沏八分耳,秋月长谈一缕香。春风秋月,良辰美景,沏一壶好茶,斟上八分满,三二良朋,静坐闲谈,茶香缭绕,慢慢品茗,好不快哉!  品工夫茶在潮汕地方是很地道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其地位就如一日三餐一般,甚至是头等大事,平时一般称茶叶为“茶米”,称喝茶为“吃茶”。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在深圳广州等地,如果看到店面摆了一套工夫茶具的,很大可能老板就是潮汕人。据说即使是侨
期刊
潮汕艺惊八方、潮汕美食味传千里。木雕、潮绣、潮瓷、工夫茶、潮剧,代表着潮汕悠久的历史和潮汕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手打牛肉丸、绿豆饼、达濠鱼丸、各式各样的粿,令人垂涎三尺,不舍离去。  一百个人心中就会有。百个潮汕,那么,在你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一个潮汕?《游遍天下》特为大家准备了“潮汕十问”,勾画你心中的潮汕。  1.体含带什么潮油工艺品送缩册友?  □禾偶 □潮绣  □禾雕 □香包  2.
期刊
来到潮州,怎能错过探寻潮绣之美的机会?此行我们走访了隐于市。默默守护潮绣传统工艺的陈联发老先生,并参观了让潮绣走进上海世博会的工艺美术大师康惠芳的工作室。一幅幅蕴含替潮州悠久历史的潮绣,美美奂。    手执绣花针,在绫罗锦锻中穿针引线,百转千回。    男绣工的精神守候    已经很晚了,我们在潮州开元路中段不起眼的“联发绣庄”里见到了陈联发。狭窄又略显破旧的小小店面里,墙上挂着的供出售的成品潮绣
期刊
在法国马斯特里赫特市老城区里就有这样一家建在教堂里的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下次去法国旅行,请一定别错过。  从表面上看,明尼肯修会(Dominican)大教堂和其它城市的宗教建筑并无甚区别,宏伟庄严,是城市视觉的汇聚点,而且大多年代久远。不妨先翻开明尼肯修会的历史看一看。179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多明尼肯教堂所在区域被法军占领。此后一直到1814年,大量宗教财产被法军没收充公,教堂的宗教功能也被封禁
期刊
纯粹意义上的美食。应该是小吃一类的食物。历史上潮汕地处“省尾国角”,潮油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宫文化,土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出现。  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潮汕的大街小巷寻到这些风味小吃。    汕头:稞条+牛肉丸=宵夜文化  汕头市对于潮汕地区来说属于新城市,路都很宽,吃饭的地方也大多在路边,只要有Gps定位基本就能找到。来到
期刊
夜读李清照《永遇乐》,被一句“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吓一跳:这神奇的汽车广告是啥时候植入宋词的?  稍一考证,原来“香车宝马”的描述早在唐代就有,诗人韦应物在《长安道》里就有一句“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以突出车马的华丽与珍贵。不过那时的李清照却并非过着香车宝马的生活,甚至有些凄苦。  那时晚年李清照流落到临安(今杭州)之后的某一年元宵。虽然酒朋诗侣们兴冲冲地赶来召唤,但李清照
期刊
陈栩有几个有趣的标签:八零后、帅气、温文尔雅,因此,市场销售部的女孩子们每天都觉得快乐无比。当然,最重要的是,在陈栩的带领下,东莞松山湖凯悦的市场销售部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团队,我们的访淡自然从他们一系列的动感活动说起。    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的创新活动很多,很有活力,最令您兴奋的是什么?  陈栩:我想应该是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凯悦婚典(Hyatt Wedding Fair)吧。每年我和我的团队
期刊
在距离深圳、广州不足百公里的东莞几何中心,山清水秀的松山湖宁静消凉。我望着窗外悠然而过的景致,忽而想起一首歌的名字:《这么近,那么远》——在与我们的城市这么近的地办,竟有着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距离那些尘世,是那么远    子驶上一条小道,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隐逸其中,倚湖而建。而偌大的酒店停车场掩映在一片荔枝林下,让客人一下车,就记住了松山湖凯悦的独特。回想刚刚经过的白玉路、红棉路、沁园路,每个名字就
期刊
东京的春天是很秀丽的,日本的色彩不像欧美那样浓艳,是一种很清淡的清新和纯净。樱花色彩是很淡的,好像一抹青云,给我印象很深。回来看看鲁迅当年写的好些谈到日本春天的文字,很有感触。  很多第一次去日本的朋友出门之前问我,到了东京要去哪里看看,我都会建议去原宿(Harajuku)青山(Aoyanla),特别是要去表参道走走。这条“表参道”位于东京原宿、青山一带,离涩谷不太远,日文读作“Omoresand
期刊
自北京西站乘坐火车,到大同转乘去山西朔州的火车。朔州火车站非常冷清,新修建的车站尚未使用。周围有不少当地人开办的旅馆,很干净便宜,40元一天。从火车站旁边的长途汽车站乘坐去偏关的汽车,120公里,31元。10点抵达偏关县城。  偏关在历史上并不很出名,北宋时期成为与西夏交兵的国防前线,驻扎重兵,地位猛升。到元1℃更名偏头关,至明朝万历年又大规模修建长城,被称为“九塞屏藩”。到清朝雍正年间,改设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