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适性长播期西瓜新品种‘荆杂20’早、中、晚熟栽培关键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inginthe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是我国南方传统的西瓜产销大省,常年生产规模10.7万hm2,超过97%西瓜面积采用露地栽培。‘荆杂20’是荆州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有籽西瓜新品种,201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鄂审瓜2014002)。近3年来在全省多点试验示范推广,露地栽培安全播期可从1月底至6月中旬,上市期从6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表现出高产稳产、外观美品质优、抗病耐贮运,尤其是适播期长,适应广,被瓜农誉为“傻瓜品种”,鲜果畅销湖南、重庆、贵州、浙江及省内多个市场。现将该品种早、中、晚熟露地栽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对比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
  1 品种特性
  ‘荆杂20’属中熟有籽西瓜品种,果实发育期31~40 d。第1雌花位于第8~第9节,以后每隔5~6节着生1雌花,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易坐果。果实圆形,果皮底色翠绿,覆墨绿较规则细条带,红瓤,质地细脆多汁,籽较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边部8.5%左右,果皮厚度1.0 cm左右,可食率62%,667 m2商品产量3 000~5 000 kg,单果质量6~10 kg,果皮坚硬不易裂果,不易空心,耐贮藏,商品率高。高抗枯萎病,耐湿性较强,耐旱性强,F1代种子灰棕色,扁圆形,千粒重50 g左右。
  2 播种育苗
  2.1 播期选择
  根据生产习惯和栽培方式,湖北省露地早熟西瓜一般在6月上旬至6月底上市,‘荆杂20’相应播期从1月底至3月初;中熟瓜一般7月初至7月下旬上市,其相应播期从3月中旬至4月下旬;晚熟瓜一般7月底至9月上旬上市,其相应播期从5月初至6月中旬。
  2.2 育苗
  2.2.1 早熟瓜育苗 应采用塑料大棚 小拱棚 微膜 地热线(2棚1膜1线)温床育苗,采用常规55 ℃温汤消毒,自然冷却后再浸种3~4 h,捞出种子清水洗净甩干后,置30~35 ℃恒温催芽,一般24~30 h芽长0.3~0.5 cm即可播种。种子采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 h消毒效果更好,但一定要用清水反复冲洗4~5次,防止残药害。采用32~50孔穴盘草炭珍珠岩配方基质无土育苗,播种基质含水量70%。播种后覆盖微膜保墒,加扣小拱棚和大棚,将事先按每m2 80~100 W铺在苗床下面的地热线通电增温。苗床种子附近温度白天保持在25~35 ℃,夜间15~20 ℃,一般2~3 d出苗,5 d齐苗。10%瓜苗破土时应彻底去掉微膜不再覆盖。苗龄35~45 d(2~3片叶1心)即可移栽。
  2.2.2 中熟瓜育苗 有条件的最好采用草炭基质(可添加少量珍珠岩)无土育苗,催芽播种,使用54孔穴盘即可,冷床(1棚1膜)育苗,催芽方法同上,苗龄25~30 d(2~3片叶1心)即可移栽,苗床管理参照早熟育苗。也可不催芽播种或自制营养土育苗,但效果难以控制。
  2.2.3 晚熟瓜育苗 建议采用草炭基质(不需添加珍珠岩)无土育苗,使用70孔穴盘,催芽或不催芽均可。冷床(1膜)育苗,用草帘或遮阳网覆盖苗床降温。因夏季高温育苗苗龄不能太长,切不可用大孔穴盘育苗。苗龄12~15 d(1~2片叶1心)即可移栽。
  3 选地施肥
  3.1 选地
  ‘荆杂20’西瓜不同熟期栽培,均应尽量避免重茬。不同熟期对土壤选择有较明显区别,早熟西瓜应选择排灌方便,透气性保水性俱佳的沙壤土,忌黏土;中熟西瓜对土壤要求较松,能排能灌即可;晚熟西瓜最好选择偏沙质不宜板结透气的田块,除排水通畅外,重点考虑具备沟灌或膜下滴灌条件。
  3.2 施肥
  3.2.1 基肥 早西瓜生育期最长,基肥应重施有机肥,控施无机氮肥,确保瓜秧长势稳健不疯长,尽早坐果,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高氮低磷中钾硫基复合肥20~25 kg;中熟瓜注重平衡施肥,667 m2施农家肥3 000 kg,平衡复合肥35~40 kg;晚熟瓜生育期最短,无机基肥需求相对最多,促进瓜苗早生快发旺长,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中氮中磷高钾复合肥50~60 kg。
  3.2.2 追肥 早西瓜根际追肥原则上以膨瓜肥为主。待幼果平均长至2 kg左右时,667 m2穴施平衡硫基复合肥10 kg 硫酸钾20 kg 尿素10 kg;中熟西瓜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结合中耕在伸蔓初期,667 m2开沟浅施高氮低磷高钾复合肥20~25 kg,第2次在膨果期,在西瓜平均长至3~4 kg时,667 m2穴施硫酸钾25 kg 尿素15 kg;晚熟瓜根际追肥以膨果肥为主,在幼果平均长至1 kg左右开始,667 m2施硫酸钾20 kg 尿素10 kg,结合灌水(如需要)分2~3次(沟施或滴管)施入,依次前轻后重。
  4 合理密度与整枝
  4.1 密度
  根据湖北气候特点和西瓜生长规律,中熟西瓜产量最高,早、晚熟产量偏低,越早或越晚产量越低。同时定植密度也直接影响商品产量。‘荆杂20’早熟栽培667 m2栽530~580株为宜,株距0.38~0.42 cm,垄宽6 m,1膜双行定植于垄厢中间,定植后覆盖厚14 μm,宽120 cm地膜形成小拱棚。中熟栽培667 m2栽460~500株,株距0.45~0.48 cm;晚熟栽培500~530株,株距0.42~0.45 cm。具体定植密度应根据实际管理能力适当调整。
  4.2 整枝
  ‘荆杂20’长势强,早、中、晚栽培均以2蔓整枝为宜,这商品果率高,劳动量适中,操作简单瓜农易接受。总的要求是在伸蔓50~60 cm时选蔓定蔓,保留1主1侧;在首雌花开放前瓜蔓长 1 m左右,将2蔓上所有侧蔓全部去除。不同的是早熟栽培应彻底整枝打叉直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中熟栽培整枝程度轻些,在果实坐稳前彻底打杈,定果后视长势酌情打杈,原则上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即可;晚熟栽培在果实坐稳前同样彻底打杈,一般在果实坐稳后、蔓长1.8 m之后节位不再打杈。
  5 授粉留果
  5.1 授粉
  早熟栽培坐果期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中旬,气温不高光照不强,需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用坐瓜灵保果,如遇低温阴雨,最好两者结合使用。一般在5月15日以后、最低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不必采用辅助手段。中、晚熟栽培则是自然授粉,不需人工干预。
  5.2 留果
  早熟栽培以第2或第3雌花留果,要保证60%以上果实来源于第2雌花,1株只留1果。中熟栽培以第3或第4雌花留果,其中70%以上果实来源于第3雌花,1株留1~2果。晚熟栽培以第2或3雌花留果,具体留果节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所有熟制栽培均不得留第1雌花坐果。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不同熟制栽培病害发生的情况差异明显。早熟栽培最易发生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中熟栽培以炭疽病和疫病为主;晚熟栽培以病毒病、蔓枯病和细菌性角斑病为主。所有病害应遵循农业防治优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交替用药,减缓病菌抗药性产生。
  6.2 虫害防治
  不同熟制西瓜虫害发生差异较明显。早熟西瓜虫害以蚜虫、红蜘蛛、斑潜蝇为主,危害轻;中、晚熟以蓟马、夜蛾、棉铃虫、黄守瓜、瓜绢螟、飞虱、蚜虫等为主,危害大。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维盐、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单剂和复剂对症防治。所有虫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控、生物或植物源制剂防治优先,交替用药,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7 成熟采收
  ‘荆杂20’露地早熟栽培在6月底之前上市,从开花到果实完熟需40 d左右;中、晚熟栽培果实发育完熟需31~33 d,其中8月上、中旬成熟需时最短,只需31 d。一般长途外销以8成半熟采收,就近销售9成半采收。中等水平管理条件下,早熟栽培收2批果,667 m2产量3 000~3 500 kg;中熟栽培收1~2批果,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晚熟栽培收1~2批果,667 m2产量2 500~3 500 kg。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Mckissock法治疗乳房巨大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传统Mckissock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较宽大的垂直双蒂瓣,将传统术式中应切除的内、外侧皮瓣仅削除表
[摘要]目的:观察肾阳不足型黄褐斑患者的发病机制并验证养颜青娥丸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将肾阳不足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养颜青娥丸组)和对照组(桂附地黄丸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酶活性及空腹性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SOD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SOD酶活性明显增加;治疗前MDA酶活性,血清雌二醇(E:)显著高
目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将60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
【摘要】目的:观察傣药景郎(黑种草子)治疗拢贺接办留(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贺接办留(偏头痛)患者,采用傣药景郎(黑种草子)内服加外包结合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傣药景郎(黑种草子)内服加外用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 傣药;景郎;黑种草子;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05-01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皮瓣延迟术在面颊部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17例面颊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于同侧颈部、耳前、额部正常皮下置入一个或多个扩张器,容量8O~5OO ml。1~3个月皮瓣充分扩张后,对超长宽比例(≥3:1)或扭转角度过大的行延迟术。术后2~3周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结果:17例扩张皮瓣术后未见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外形
江苏省东台市位于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设施蔬菜瓜果栽培面积3.73万h㎡。近年来东台市东台镇通过科技人户指导城郊菜农应用大棚番茄一芹菜、小白菜一莴笋套种技术,667㎡番茄产量在4 500-5 000 kg,芹菜3000-3500kg,小白菜1300-1500kg,莴笋4000-4500kg,667㎡收入在2.6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生产
[摘要]目的:观察火把花根片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81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天,同时外用氧化锌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火把花根片,5片/次,3次/天;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8.2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24.2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火把花根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
对早春哈密瓜吊蔓栽培分别于16、18、20、22和24节进行留果试验。结果表明:留果平均提早1个节位,果实发育期提前1.3d;18~24节位留果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16节位留果差异显著
无籽西瓜瓜棉套种是湖北省荆州地区的主要栽培模式,为了筛选出适合荆州地区栽培的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自育的13个品种(组合)在松滋市八宝镇群星村
摘 要: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京欣,采用双行坐果种植方式、单行坐果种植方式与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667 m2产量及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商品瓜率与坐果方式及管理方法有关,双行坐果种植方式西瓜坐瓜率达到99%,单瓜质量达到5.7 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03%和7.43%,分别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0.73和0.36百分点,且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