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用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探究载体,重点分析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从而有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延时性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强调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与思想方法。然而,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者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在本文中通过理论探究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针对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阐述,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定的帮助。
  众所周知,评价是一个范畴,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体来说,评价是在预定的标准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有价值的评定。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在他倡导的“头脑风暴法”中提出延时性评价的概念和原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当情况下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的效果不直接做出评价,而是采取推迟评价时间的方式,以达到评价效果的最大化,实现评价的最终目的。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延时性评价的特征分析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延时性评价,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个性化的特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延时性评价促进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性化的个体,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延时性评价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近学生某方面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评价,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进行灵活机动的引导,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快速发展。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享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
  案例一:在“VB程序的选择结构”这一节的教学中,作者针对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对VB程序一点也不了解的学生,提供给他们给定的VB程序,学生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亲身经历运用计算机VB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基本了解程序设计的流程;对那些已经对VB程序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参与VB源程序的修改,利用教材中程序结构设计的原理设计程序,处理现实生活中典型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要采取延时性评价方式,避免因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失去评价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学效果不闻不问,而是将评价重点放在最终的教学成果上,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的提高,也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延时性评价要注意适度与灵活相结合的特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延时性评价的时间节点与长短都应该控制好,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给出满意结论之前,应该大胆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同时不能对一个问题不停地采取延时性评价,这种延时性评价要注意“适可而止”。从“度”上讲:评价的言辞要与事实符合,既不能夸张又不能贬低,超值、过度的表扬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反而减弱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效、灵活地运用大量可比性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有效激励。从“量”上讲:延时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中评价次数太多容易使学生产生评价泛滥与评价疲劳的反感情绪,反而容易使评价失去本来应该具备的功能和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自身才智,能灵活采取教学技巧是成功运用延时性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中信息技术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学生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经常给课堂带来一些意外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灵活机动与因势利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准确把握延时性评价的时机及度和量,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的案例分析
  在“数据表格的加工”这节课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数据表格进行加工,体现表格的实用性。由于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实际问题的特点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应用电子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工具软件处理身边信息的意识。
  巧妙设置延时性评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定式使得有创意和有价值的见解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结论过早地被教师进行评价,会使他们失去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会被严重打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合理地采取延时性评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由的讨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结论和观点,教师这时再进行有效评价,既能满足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欲望,又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意识。
  案例二:下表为某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玩游戏类型的情况分析统计表:
  试完成:
  (1)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采取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描述;
  (2)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通过文本信息加工制作分析报告并形成简报。
  在处理本题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自处理,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得出各自的结论,教师在学生观点都展示好后再进行总结,这正是延时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在实际的信息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上一个问题回答结束后,准备对下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语气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暗示,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重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愿望被大大地激发,由心理的调节外化为行为的调整,重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教师在保护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宽度与广度。
  总而言之,延时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改善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一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延时性评价的合理运用,将它具体、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文翀.信息技术新课程有效实施延时性评价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5).
  [2]蒋晓凯,蒋晓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延时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3(14).
  [3]谢奋.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也是每一个课程活动中的热点,充分表现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式与方向。它生动灵活,
摘 要: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思想要发生转变,不能就实验论实验,而应当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去看待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是多年以来对物理学的基本界定。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成为知识构建的一个坚实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不做实验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的老师,也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很好的分数,即使新课程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下,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就导致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管理量随之增加,对于新时期的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院系办公室自身职
移动通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我们日常交流带来极大便利,也进一步打破了语言学习的时空限制促进了移动学习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从来都与新技术连接得最为紧密,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健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人格,培养学
在传统教育方式中,由于时间紧、课时少、教学设施有限以及教师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肤浅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课堂低效,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和教师要对阳光体
刚刚走上幼教岗位的新教师是充满朝气和刻苦求知的,她们对工作的尝试精神和探索勇气值得褒奖。但实际教学经验的欠缺,也使得她们的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教学过程
期刊
兴趣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可以引导、维持和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同时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生的每堂数学课,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也总有需进一步改进、优化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应积极面对有突破性的“遗憾”。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突破性的“遗憾”  在学习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男女生之间”时,为了让同学了解男女生各有什么特点,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到底是男生好还是女生好”的话题,结果话题一出同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