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栓塞术前后压力及心电图观察

来源 :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例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栓塞术(年龄6—54岁,动脉导管直径3.7—11.6mm)过程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但均为一过性,考虑与术中钢丝轨线碰擦右心室流出道及间隔右室面有关。术后左心负荷减轻,心率减慢,左心室电压多数病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室压力下降,主动脉压升高,脉压差缩小。
其他文献
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作对比分析,后者主要改变为:(1)ST 段抬高Ⅲ大于Ⅱ导联(ST_(Ⅲ/Ⅱ)>1),(2)ST_V_2下移/ST
由于桩体的长度远大于直径,因此将单排弹性空心管桩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平面P波的隔离问题简化成二维平面问题,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加法定理,根据桩-土界面处完全联结和管
<正>患者男,54岁。因心悸、胸闷1年,加重2天就诊。有原发性高血压史20余年。体检:T36℃,BP20/13kPa(150/97mmHg),心率110次/min,心律略不齐,A_2>P_2,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
研究位移可靠性约束下的模糊-区间参数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利用3σ准则和信息熵分别将区间变量和模糊变量近似转换为随机变量,构建了随机参数平面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模
CMIA第五届暨MCPLA第三届心电与临床学术研讨会由CMIA心电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与MCPLA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第一军医大学承办,陆军180医院协办,于7月25日~27日在福建泉州召
<正>患者男性,50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2h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附图A记录于发病后4h,示窦性心律,心率100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间0.08s,QRS电轴 + 39&#17
<正> 例1 患者男,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QRS形态有3种:(1)P-R间期0.13s,QRS时限0.12s,起始部有δ波,R 波顶端呈双峰(以V_5导联为例),P-J时
对三种不同晶体取向的DD3单晶合金试样在680℃温度下进行非对称循低周疲劳试验,表明晶体取向对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用取向函数修正总应变范围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晶体取向对疲劳
本文通过使用光量子治疗一例Ⅰ期矽肺合并脑梗塞患者,显示了光量子治疗矽肺合并脑梗塞患者效果较好。经此法治疗可以治愈急性期脑梗塞,对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也有较好的效果。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