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我”形象在动态生命中闪光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的名文佳作中,各色人物在作家笔下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而各种肖像更是千姿百态,个性纷呈。“肖像描写是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和衣着打扮等外形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可见,肖像描写是指人的外形描写,通过外形刻画,展现人物的内在神韵。人之不同,各有其貌。满腹经纶的书生与目不识丁的文盲,久经沙场的老将与不谙战事的新兵,纯朴善良的农民与狡黠多诈的奸商……大干世界,各色人士,不仅外表形象不同,而且思想性格和内在神韵亦相异。即使同一个人,由于经受喜怒哀乐的生活履历不同,在同一作家精神实质的转化下,其肖像也会有所不同。状态的迁移,时空的转换,环境的变异,矛盾的激缓等等,作家都会在头脑中进行理性的排序,都会将其以崭新的形象付诸笔端。
  人物的肖像描写,要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才能更好地突出个性,展现真实的自我。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一枝竹十五片叶呈七太守》题画诗云:“敢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何以仅凭画面上的一枝竹十五片叶就能“作秋声”乃至“弄风雨”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观点之一。它不仅是对艺术技巧的一种评价和认识,而且是对文学写作某种规律的探讨。形是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主观形态,只有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才更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记叙性文体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就生动有力的体现了其中的道理。肖像描写之所以与“传神”相联系,就因为它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但又高于生活去塑造,抓住人物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的表现特征,渗入作者的精神实质,写出现实中人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使读者由表及里,洞察人物心灵,并了解人物的个性风采及神思韵味。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肖像描写艺术十分高超,他从不“细画须眉”,不求过分逼真的形似,而追求在大体形似的基础上的高度神似,使笔下人物形神毕肖,呼之欲出。例如《孔乙已》中的主人公是”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幅神态描写,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的颓唐潦倒而又自视清高的生活境遇和性格特征。可见,人物的肖像描写只有传神,才能更好地张扬个性,突现自我,使人物真实自然,活灵活现,这样才能塑造出独具特征的这一个“真我”的形象。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描写人物,最难得的地方,是怎么使人物立得起来。”而“立得起来”之要义是“写人之精神”。出色的肖像描写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描写,而是选择局部或有代表性的形象进行刻画,以利于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特征;出色的肖像描写是将人物外部体貌与内在心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描写。在这样的描写面前,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人物的外在骨架,而且是表现“真我”的灵魂内核。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将文学作品称为“生命的形式”。的确,写作活动是穹作主体创造性精神劳动的过程:它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流程,从灵感的突现,到构思的完成,无不体现为一种动态效应。写作过程由于有了主体理性意识的参与,有了主体思维之弦的弹拔,便使写作活动成为了一种动态生命。各种艺术理论是这一动态生命的灵魂,而作品的语言形式则是它的外在躯壳。倘若有了人的活动,有了成功的肖像刻画,这一外在躯壳便会有血有肉,充实而饱满,健康而真实。人物的肖像描写在记叙性文体的写作中可以看作是作者借用画家的“写生艺术”,成功的“写生”可以为艺术作品增光添色,也可以令人物形象突现个性,张扬自我。这种“写生”出来的“真我”形象,犹如一束亮丽的光环,紧系在写作这一动态生命之中,不仅闪现出写作者一种全新的意识流程和精神实质,形成个案为人瞩目,而且在艺术作品的表象上,也极具一种尤为耀眼夺目的美刺之功。
  人物的肖像刻画要立体化,达到形神兼备,需要写作主体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力和精湛的表现技巧。而写作的功力和技巧又如激光灯的聚集点,引爆炸药的导火索,一旦需要便精确而迅速“引燃”,有了这样的技巧储备,人物肖像又怎能不突显精华,不形象逼真,不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共振?另外,作者要敲开写作灵感的门扉,使“真我”形象“立得起来”,还要有源自生活的真情实感。所謂“诗缘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真挚的感情,才能产生多姿的语言,也才能令描绘对象流露出本真和自然,体现出艺术真实的魅力所在。在此,笔者根据学习体会,尝试介绍几种塑造“真我”形象的技巧和方法,望能给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一点借鉴。
  
  1 寻声捉影——远程“扫描”闪光点
  
  在写作记叙性文章时,我们不妨采用“寻声捉影”的方法描写人物肖像。具体而言,在所写人物亮相之前,让他的声音首先出场,先声夺人,也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于这种方法首先突现的是声音,声音是远处传过来的,因而可称为“远程”,声在人前,再将笔峰转向人物肖像,故称远程“扫描”。通过人物的声音即语言引出所要描写的人物,再根据一定的感情色彩刻画其肖像,即所谓“寻声捉影”。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形式,读者可以先从其语言特点方面对出场对象作一个基本估测,然后再通过对肖像的察析,逐渐了解人物个性,直至熟稔和完全看透。这种寻声捉影的方法,不仅将人物肖像刻画得形象逼真,维妙维肖;而且还能将人物写活,展示其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张扬其个性风采,突现真实的自我。例如,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刻画人物肖像就有独特的造诣。他在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时,就铺张笔墨,采用“寻声捉影”的技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看《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王熙凤的一段精彩章节,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对王熙凤的出场进行了如下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段精湛的描写,便是通过声音的远程传播,“扫描”王熙凤出场的美貌肖像,既刻画了她性格中的泼辣和放诞无礼,又暗含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可见,大作家的思维精敏,匠心独运。再如伟大文学家鲁迅笔下的《故乡》,作者在着墨描写杨二嫂的出场时,也用了这种“寻声捉影”的方法。当“我”和宏儿正在闲谈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接着,“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下,赶快 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段由声音引出肖像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杨二嫂这一尖酸苛薄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由此看来,名家笔下的人物肖像刻画具有共性特色,这种通过声音的远程传播来“扫描”闪光肖像的写法,的确易于突出”真我”。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语言是人的内部向外界自动的表现。……就象花木的抽芽显示花的内部结构一般,说话的人自动地表现了他的内部存在。”可见,语言不仅能够显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更能流露其内在心理和思维流程。用语言辅助肖像描写,是”寻声捉影”的主要特点,而采用这种描写技巧,不但能够令人物真实生动,形神毕肖,而且又能为整部作品的构建巧作点缀,展现文采,使艺术作品在莘莘读者面前闪现灵光。
  
  2 漫画素描——诙谐妙笔绽理花
  
  在对人物肖像进行刻画时,还可采用“漫画素描”的艺术技法。这种方法是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幽默诙谐的图画,它能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迹,使人恒久不忘。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种方法不可忽视作者的理性思维,描绘画面时语言的运用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切记随意性。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套中人》中刻画别里科夫的肖像时,就是这样漫画的:“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来削铅笔,就连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睹上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境,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这段肖像描写,真让人忍浚不禁,作家以诙谐的笔法漫画了一个与外世隔绝、封闭自我的“套中人”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真实的自我。由这幅“漫画”,我们既了解了别里科夫胆怯、憎恶现实、怀恋过去和虚无的真实性格;同时也深谙作家“画笔”的高超魅力,因为“漫画”里体现了作家理性的意识流程,若稍稍随意,便会显露败笔,使所“画”人物丢掉个性,无法充分展示“真我”。再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突出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象征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守财奴的视财如命。作者在写两个手指伸出来时的情境,也采用了漫画方式,这种方法不仅节省笔墨,而且又易于张扬个性,呈现出更有力更强烈的艺术效果。由名著可见,越是知名作家,越具有高妙的写作技巧,也越具有高度警醒的理性思维。鲁迅也善用此法,并认同地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大这些特征不仅不会失真,反而使形象鲜明突出。”运用“漫画素描”的写作技法,更是为了人物写真的需要,写作主体的妙笔诙谐有力,所漫画的形象必然生动传神,在读者眼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闪耀理性光芒的“真我”奇葩。
  
  3 对比写真——纵横运笔两分明
  
  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需要达到一定的强烈程度,才能激励和感染读者。而最显反差效果、最使个性特色泾渭分明的,莫过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就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对比之句,他的《旅夜书怀》中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句,这样的对比,效果集中凝练,含蓄深沉,开阔了诗的艺术境界,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技巧。记叙性文体中的人物肖像描写也可采用对比手法来体现个性,突显“真我”。对比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两种,纵向对比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状态、环境、矛盾等的转换下自身前后的肖像对比,横向对比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人在同一时间、场合、境遇下的肖像对比。无论是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首先须考虑其能否准确地显示人物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差异就是其根据。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傾向。”把这种关系或趋向反映在作品之中,既能表现出所写人物的本来特征,又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前后的内在性格变化,常常处于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中。为了显示性格的差异,突出人物的本真,须用对比手法对人物肖像进行描绘。鲁迅的《故乡》中,作者运用了纵向对比的方法,刻画了闰土少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的不同肖像。在描写少年闰土时,作者这样刻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虽只几句简短的描述,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天真可爱,充满着灵气,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性格特征呈现于读者面前。但作者在着笔描写中年闰土的肖像时,则大相径庭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穿着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显而易见,中年闰土已大有变化,完全失去了少年时代的健康和灵气,而是成了一个衰老、麻木的“木偶人”。作者通过闰土肖像的纵向对比,表明了辛亥革命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下农村遭受破产,农民濒临绝境、生活困窘的残酷现实。这种一个人自身的纵向对比,更易于令读者了解人物在不同时段的性格变化,从而体现了作者对“真我”形象的高妙的写真艺术。纵向对比能够将人物个性刻画得生动、丰满,而横向对比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与之殊途同归。请看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作者运用横向对比,生动刻画了厂长乔光朴和党委书记石敢的不同肖像。作者在刻画乔光朴在会议室的首次亮相时,这样着墨:“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通过这段成功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乔光朴有着火热的心肠,豪爽的性格和智勇深沉的个性特征。由此一来,一个真实自然、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当作者转笔刻画石敢的肖像时则又不同了:“他身材短小,动作迟钝。仿佛他一切锋芒全被这极平常的外貌给遮住了。斗争的风浪明显地在他身上留下了涤荡的痕迹。虽然刚交六十岁,但他的脸已被深深的皱纹切破了,象个核桃。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他对一切热烈的问候和眼光只用点头来回答,他脸上的神情既不热情,也不冷淡,倒有点象路人般的木然无情。他象个哑巴,似乎比哑巴更哑,哑巴见了熟人也要呀呀咿咿地 叫喊几声,以示亲热:他的双唇闭得铁紧,好像生怕从里边发出声音来。”石敢的这段肖像与乔光朴的完全不同,他缺少乔光朴的健康气息和铁的力量,而是木然无语;但我们若仔细阅读,再联系全文,则又知道他是一个历尽沧桑,阅历很深,谨小慎微的老人,由此可见他性格中的复杂、深沉的一面。从上述二人肖像的横向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同为领导干部,厂长和党委书记不仅肖像不同,而且思想性格和生活阅历也相异。再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也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形象。敲钟人卡西莫多和军官法比肖像的丑与美的对比,心灵的美与丑的映衬,由于作者技法高超,刻画有力,最终令人性的美丑更加分明。运用对比手法,写真人物肖像,不仅有助于展现外表体貌,更利于将人物个性特色刻画分明,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在神韵和本真。
  
  4 瞬间闪光——刹那追踪韵无穷
  
  刻画人物,还可采用瞬间的肖像描写。瞬间的肖像描写,是强调某一特有时刻的人物形态,也可以称为“神态肖像”。抓住人物在瞬间的情态闪光之处,快速“追踪”,有利于体现人物性格,展示“真我”。张爱玲在《白玫瑰与红玫瑰》中,描写了一位姑娘的瞬间肖像:“玫瑰(她的名字)……家里养着一只芙蓉鸟,鸟一叫她总算它是叫她,疾忙答应一声:‘啊,鸟儿?’踮着脚背着手仰脸望着鸟笼。她那棕黄色的脸,因为是长圆形的,很古人样,可是这时侯显得很稚气。大眼睛望着笼中鸟,眼睁睁的,眼白发蓝,仿佛是望到极深的蓝天里去。”作者运用一个快速推进的特写镜头,真好象悄悄为我们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窥见姑娘温柔纯洁的女儿心的一角儿。这种瞬间追踪的方法也能将人物性格体现出真实性来,并且使之在特定的情境下更具魅力,韵味无穷。“能够注意到运用这样的瞬间肖像描写的作家并不多,雖然人们可以看到人物瞬间情态的时侯并不算少。”汪曾祺在《大淖纪事》中描写女主人公的肖像,也采用了瞬间描写的方法:“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象妈。瓜子脸,一边有一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丹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是经常眯唏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汪老把瞬间的肖像“敲”进静态肖像中去了,产生的感觉很特别,好像我们先看到一个静态的美人像,看着看着她突然活了,真有点白居易诗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韵味。当然,运用瞬间肖像描写时,对象最好是非常熟悉的人,这样更利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在神韵,突现生活中人物的”真我”形象,从而增加作品无穷的韵味,产生更多更诱人的艺术魅力。
  
  5 镜头特写-局部点染更流情
  
  人物的肖像描写并非一定要面面俱到,采用“镜头特写”的方法,在特定情境下更利于将人物写活,现出其自身的本真和自然。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即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放映时可以使这一部分特别放大。这个镜头叫“特写镜头”。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笔墨集中点染,更利于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当然,要突出的局部不一定非是脸部,因为生活中人的肖像引人注意的部分也不都是脸。赵树理在短篇小说《套不住的手》中,重点刻画的是陈秉正老人那双劳动者的手:“手掌好角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就象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象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这段对手的特写,洋溢了作者对同陈秉正老人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老人的手象“小耙子”,表明了它坚硬有力,连”刺针蒺藜”都刺不破,从中褒扬了老人那种勤劳朴质的品质,使老人的“真我”形象跃然纸上。再看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突出刻画的是父亲的整个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在这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穿插了一系列动作描写,由于这些动作对肖像刻画在特定环境下有辅助和补充作用,因而令整段描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朱自清先生以饱蘸挚情的笔墨,突现了父爱的质朴感人、博大深沉。这缕真挚而美丽的情感波澜,正是镜头特写、细节刻画后带来的艺术底蕴。当然,运用特写镜头,要有的放矢,要找得准。“摄特写镜头,必须选择能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主题的最关键部分。”其实,用这种方法描写人物,犹如给人物进行局部拍照,描写对象越是具体细微,镜头中的轮廓就越真切清晰,这样一来,人物的肖像描写便越真实越立体化,也便越能体现人物的独特性格和内在神韵,从而突显出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我”形象来:从写作主体的角度而言,在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主体由于心灵触及了生活中真挚动人的东西,因而在刻画“真我”形象时,能将这段真情实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6 美玉求瑕——缺陷最展个性美
  
  在刻画人物肖像,特别是描写正面人物或美貌女子时,许多作者常喜欢用尽绝美的言词,将人物的容貌或体态刻画的完美无瑕,让人挑不出丝毫缺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人并非美到一点瑕疵都没有的极至。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一块美玉,也会或多或少存有一点瑕疵:即使是绝代佳人,也不能从头到脚都美妙无比,无可挑剔,某些时侯,只不过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因此,在描写人物的美态时,切记不要刻画得完美至极,虽然完美的刻画在形式上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感官享乐,但内容上却是空洞的,失去了生活中的真实性。鉴此,我们不妨采用“美玉求瑕”的方法描写人物肖像,即使是一个公认的完美者,也要“求”出一点缺陷或不足来,这样更能收到真实明显的艺术效果。脂砚斋在《红楼梦》批语中就指出了“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只有将人物肖像美处的描写与合乎情理的陋处的描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展示人物的”真我”形象,取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立体效果和艺术魅力。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玛丝洛娃出场的肖像描写,就是运用了这种“缺陷美”的方法,写她的身量、年龄、衣着后,接着是:“……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分明故意让几绺蜷曲的黑发从头巾里滑下来。那个女人整个脸上现出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颜色……她那双短而且宽的手和她大衣的肥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白脖子都是这种颜色。在那张脸上,特别是由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他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这里,作者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又堕落的女人像。玛丝洛娃因为美丽,才会被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看中并玩弄。但是这种美中又分明带着妓女的故意做作和卖弄风情,并且分明地带着长期囚禁的特征,这样描写便体现 出人物的缺陷所在。我们从中不仅看出了她肖像上美中有“瑕”,也了解了她在经历上的转变和性格上的消极。据说作者对这段描写曾作了二十余次反复修改,经历了“丑一美一既美又丑”这样一个构思过程才完成。可见,大作家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和推敲后才可将一个人物形象定形,即使写她的缺陷,也并非轻易落笔,“缺陷”也源于生活真实,没有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也便难于闪现。再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刻画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在描绘黛玉的美丽肖像“娴静时若娇花照水”的同时,不忘写她“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病如西子胜三分”等体弱多病之态和天生喜哀愁的性格特征。黛玉的肖像是美的,但缺少健康气息和乐观的生活观念。这段描写,美中带有“病态”,更利于展示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内在神韵,使人物更突现真实性和个性化。由此可见,人物美中存有不足,方能展现其性格上的与众不同,美人的“陋处”是独特个性的表现,也是动态写作中“真我”形象的体现,有了缺陷美,人物才能真正的存活,也才能在艺术作品中闪耀本真的光辉。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的动态意识流程,而写作技巧则是写作主体成功完成作品的有力武器,有了一定的技巧储备和生活积累,写作便会得心应手,作品便会成功问世。我们上述分别从六个方面浅析了人物肖像的描写技巧,这几种方法并不具有密切的联系或相关的逻辑顺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几种。或许,人物肖像描写早有学者和作家进行过探索和尝试,且已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这里需言明一点,无论是继承前人观点也好,還是总结前人著述也好,笔者上述的六点技巧都是从理性出发,经过自己头脑的再创造而成,因这几种方法渗入了自己的思维意识和心机构建,从另一种视角进行了思索和整合,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构筑成篇,或许也有可取之处罢!诚然,这几种由自己头脑中再创造出来的描写技巧,也无不源于生活实践。人物肖像是一个人整体形象的代表,是其思想性格的体现,是其内在气质和神韵的流露,也是其自然和本真的外显。无论是哪种方法和技巧,就其本身来说,都是为人物描写服务,为整部作品的成功问世服务的:都是真我形象展示的基底,是在艺术写作这一动态生命中闪光的内驱力!
  人物肖像的成功刻画能够展示作品文本的艺术美,这种美并不一定是所描写对象的容貌绝佳、体态超凡,而是肖像刻画得自然、真实,形神兼备,能够真正突显人物个性,如现实中人那样栩栩如生,这便是作品中的艺术典型,即艺术美。一个人无论是温柔慈善的,还是老奸巨滑的,还是不美不丑中合的,只要作者从现实出发,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出生活中人的本质性、规律性的特征,“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样塑造出来的形象都是具有魅力的。“产生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真实。这是艺术创造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我们应提倡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进而揭示出更多的社会真理:作者如能把握了社会生活更深层的本质,便会形成一种震憾灵魂的审美激动,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艺术感染,使读者过目后恒久不忘。因而,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其真实性又不同于生活真实,既能展示人物的个性魅力,又在作品文本中具有极深层次的情理内蕴。
  在张扬个性、突现自我的当今时代,让我们笔下的艺术形象都流于自然、出于本真吧。这样,才会产生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文本,才会有更值得称誉的动态生命呱呱坠地。让我们用真纯的心灵,理性的头脑构建出更优秀的作品,让热爱生活、揭示真理的热忱在文学艺术的宝殿里高高扬起,让“真我”形象在写作这一动态生命中永放异彩奇光!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阐述了放电故障对变压器绝缘的影响,分别介绍了放电故障的类型与特征,提出了在线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技术。  关键词 变压器 局部放电故障 在线监测    随着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局部放电是变压器诸多有机绝缘材料故障和事故的根源,因此,更需要认真分析,具体对待变压器局部放电故障。    1 放电故障对变压器绝缘的影响    放电对绝缘有两种破坏作用:一种是由于放电质点直
期刊
摘要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网络的支撑部分,通信设备决定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脚步。面对数以百计的通信产品,企业在建设一个网络系统时,从软硬件平台选型到方案设计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如何解决选型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开发新的应用,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关键词 Cisco 无线AP PoE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
期刊
摘要 头孢拉定是第一代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茵作用强,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改善头孢拉定结晶工艺技术提高头孢拉定的产品质量论述分析了头孢拉定结晶工艺,摸索出了最佳的结晶工艺技术条件,为生产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结晶 晶核    头孢拉定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临床上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常与其结晶性有很大的关系,晶型的形成过程可直接导致成品品质,继而直接影响到药效的作用。产品的晶型好,则其
期刊
摘要 在通信行业中,人们通常把电源比喻为通信系统的心脏。近年来,电信网全方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从事电源维护管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电源设备正处在新老并存、逐步更新换代的时期。文章就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通信电源 维护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当前通信电源供电体制基本上是以集中放置、集中供电方式为主,有人值守、故障维修为主。而电源的负载,如传输、交换、数据、移动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佳同线浅滩实际现状,针对锁坝工程冬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及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锁坝工程 冬季施工 措施    工程概况    佳同线火沿炉浅滩位于松花江下游绥滨县码头的上游区段,其中,锁9位于597#标航道的南侧汊道处,此项工程是该浅滩整治工程后期增建的施工项目,其上游临近的另一汊道中已于前一年建成一座锁坝,因塞支强干的作用,造成了下游同一河床
期刊
摘要 介绍季节性冰冻河流航道整治建筑物冬季开冰槽筑坝法的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及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 整治建筑物 施工组织 质量保证    散抛石冰上码方筑坝法和开冰槽筑坝法是整治建筑物冬季冰上施工两种常用方法,前者由于坝位处水深较大时,冰上碼方高度随之加高,施工难度加大,施工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相应就越难保障,因此更适合水深较浅情况下采用;而对于冰盖下水深较深条件下的冰上施工
期刊
摘要 为提高无菌制药的过程中灭菌效应。方法:利用臭氧灭菌。结论:方法可行、无茵效果好、能彻底达到标准生产。  关键词 臭氧灭菌    臭氧(O3)的清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氧原子(O)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
期刊
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是气象台站的基本观测项目之一。目前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多为暗筒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上留有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日照纸的涂药质量,直接关系到日照记录的准确性。    1 药剂的存放    赤血盐是有毒的药品;柠檬酸铁铵遇光不稳定,故应防潮于暗处收藏并妥善保存。每次无须把一袋药全部倒完,倒一小部分就可以了,剩下的药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压差变送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莱钢宽厚板厂高压水除鳞系统中的应用,针对压差变送器测量储能罐液位所存在的较大误差,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与推导公式,大大提高了储能罐液位的测量精度,解决了生產中的一大难题。
期刊
摘要 本文研究了加熱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Q370R压力容器板性能的影响,并制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