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术中髂骨体滋养孔大出血1例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盆毗邻众多动脉、静脉,骨质血供丰富,滋养血管经滋养孔进入骨质.骨折后滋养血管断裂出血,血液丢失量差异较大,严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骨盆深部的滋养孔大出血较少见,处理经验及相关报道甚少.本文报告一例髋臼骨折术中髂骨体滋养孔活动性出血的处理,以期为今后临床需要提供参考.rn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28岁.2019年7月以“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出血7小时余”为主诉入本院治疗.入院诊断:(1)右小腿损毁伤;(2)左侧髋臼骨折(横行+前壁);(3)左侧腓骨上段骨折;(4)左足第1远节趾骨、第2近节趾骨、第2~4跖骨骨折;(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下张力带缝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对患者关节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缝线缝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张力带缝合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关节功能,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美观满意度和临床美观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日常生
[目的]系统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bilateral-pedicle-approac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b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年1月之前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PCVP与b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
[目的]评价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在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椎弓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辅助置钉,38例采用常规C形臂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导向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3D打印导向器辅助镜下固定A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20例。按照术前CT扫描数据,建立伤膝3D模型,预演直接定位骨道位置,并设计打印相应的导向器。实际关节镜术中,采用3D打印导向器引导下建立骨道,引入缝线,对撕脱骨块编织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为阴性,术中出血量(59.35
[目的]比较TriGen肱骨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患者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58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0.52±6.78) min vs (91.50±8.01) min,P<0.05]、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损伤组为本院关节外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关节镜手术证实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7例患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最有效措施之一,但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不良可导致术后膝关节的长期慢性疼痛、胫股关节不稳定、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过度磨损,甚至关节脱位、垫片脱出等并发症。目前对于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参考轴以及胫骨假体位置的精准安放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方法有髓内定位、髓外解剖标志定位、自我形合技术、计算机导航技术、个性化3D打印技术,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早期评估及个性化处理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24例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前评估膝关节韧带、血管损伤情况,2例腘动脉损伤者急诊手术修复血管。3例不可复性脱位患者急诊行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后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韧带重建术于伤后10~14 d进行,分别重建PCL、PLC和ACL。[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24例患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HDAC2-siRNA重组序列、阴性随机对照序列分别转入大鼠BMSCs,命名为HDAC2-si组和空载组,未做干预细胞为空白组,检测转染后各组HDAC2 mRNA表达量;诱导BMSCs成骨分化后,检测ALP活性及BGP分泌量、茜素红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2、S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