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恶性肿瘤诊疗进展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n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腔恶性肿瘤为头颈部常见肿瘤之一,该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类型繁多,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阶段,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就鼻腔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学特征、临床分期及治疗、预后等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鼻内镜扩大鼻窦开放术(extende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ESS)是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术式,其目的是为更广泛的切除病灶和扩大窦口,提供更大的引流途径,便于有效的术后监测和局部给药,从而减少复发。EESS主要用于治疗伴哮喘、过敏、纤毛功能不良等难治性鼻窦炎鼻息肉
耳蜗性耳硬化症是指耳硬化灶累及耳蜗骨内膜层,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混合型听力损失,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特征性的"双环征"。其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镫骨手术,佩戴助听器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时注意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体系,并由临床实习学生做出初步实践,教学效果颇佳,提高了医学生的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为培养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院及其他院校的医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喉软化症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喉喘鸣的最常见病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认为与解剖异常、神经发育问题以及与胃食管反流、胎龄等相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没有精确概述喉软化症的发病机制。近年最新研究表明此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就近几年有关喉软化症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儿童最常见且经济负担最重的呼吸道良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且由于幼儿喉腔结构较狭窄,更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目前国内外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辅助治疗,由于各地医疗设施条件、选择的手术方式、术者经验等因素,手术后引起
反流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和咽喉反流性疾病,属于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发病与生活应激、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睡眠紊乱是机体最早出现的应激体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或加重反流性疾病,同时反流性疾病造成的不适症状和病理改变也会影响睡眠过程,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关系,因此研究睡眠障碍和反流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对于阐明其发病机制以及治疗都有很大的意义。目前睡眠紊乱在反流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文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研究显示约有4%~10%的患者因LPRD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LPRD的发病机制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对此病的认识还不足,因此出现过度诊断、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白细胞介素(IL-21)是一种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与受体结合后可以调节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随着人们对IL-21及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IL-21在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L-21和自身免疫炎性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最确切的仍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OSAHS患者的长期间歇性缺氧状态,可导致体内多系统功能损伤,极易引起内分泌以及心脑血管等系统的疾病发生。本综述对OSAHS患者伴系统合症的患者,在经过CPAP治疗之后器官功能的改善情况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