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文化娱乐化现象解读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当今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文章从“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的到来”、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关键词:娱乐至死;媒介;赫胥黎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59-02
  《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我们今天的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甘心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一份精彩、有力且难以辩驳的控诉书。
  人们关注的1984年乔治·奥威尔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而奥尔德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1]中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奥威尔过错,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而波兹曼想告诉我们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我们将处在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中。而他在这本书中同样做了详细的说明。
  一、媒介即隐喻
  1.媒介即信息。文章的开始就引用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作者毫无避讳地与这位学者联系在一起。麦克卢汉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2]。如果追溯到更早时期,柏拉图提出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并且假定我们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的产物,每一种媒介都提供了新的定位,创造出新的语言符号。“媒介即信息”中信息是对事物的明确说明,以一种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而现实中的媒介并不具有这种功能,它更像是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媒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指导人们如何看待问题、了解事件的发生和结局。语言即媒介,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2.媒介即认识论。正如早期部落首领通过口述的民法为控诉人伸张正义;大学中通过口试考核学生等等,说明了媒介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文化前进。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每个阶段的媒介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新的媒介的产生必然会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赋予词语新的内涵,打破原有的话语结构。
  印刷术统治下的美国,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一时间被放大。纸质阅读的时代让更多人感受到媒介的无形力量,正如托马斯·潘恩代表了他那个时代高度的文化教育程度,一个胸衣制造商可以写出如此强有力的文章。媒介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思想上的转变,这种表现形式是严肃的、是意味深长的。与此同时,这种文化的传播对人们的思想无疑是一种解放,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报纸、书籍的出现犹如新鲜的血液注入人的体内,伴随着各种宣传广告也登上了文化的舞台。
  二、娱乐时代的到来
  19世纪中期,电报、报纸的结合为“娱乐业时代”奠定了基础。电报的发明在通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的质的改变。它将会创造出一种新的话语定义。电报和报纸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报纸过去的形象,报纸的时效性发挥出来,开始了所谓的“今日新闻”,电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一种更加快捷、更加有效地形式出现。
  摄影出现以后一直被作为另一种“语言”使用。它可以形象地表达出文字所描绘的东西。人们开始从接触简单的文字信息转变为这种图文并存的形式,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接触信息。照片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成为电报式新闻的绝好补充,这种传播更加感知、具体。这种全新语境的产生,人们更多地关注娱乐化的东西。
  电视的出现推动了娱乐业的发展,它在很多方面充当了指挥中心。我们对媒介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受电视的影响。电视已经成为文化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电视作为指导人们生活的风向标引领人们走向娱乐时代。人们对报纸、广播的痴迷开始衰减,电视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途径,它是以娱乐为目的的,这种传播模式包容了话语的所有形式。
  娱乐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根据调查人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些都证明了赫胥黎的观点,我们进入了纯娱乐时代,在讯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我们沉溺在娱乐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广播和电视节目不在是主观地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它以一种近乎迎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电视成为了解公众信息的渠道,在美国,电视告诉杂志“新闻是一种娱乐”,杂志转告电视“只有娱乐才是新闻”。这种新闻娱乐化的氛围让人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广播电视为了寻求出路也开始走向娱乐化,原本广播适合播放比较严肃的新闻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時间内传达全世界的新闻动向,但在这种娱乐至上的国度里,广播变成了音乐电台。这种快餐文化的到来无疑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它更多的是关注新闻所带来的娱乐效果。在各种媒体争相占领市场的过程中,传播娱乐成为了首要任务。只有满足观众的需求,媒体才会得到市场占有率。而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娱乐至上的国家,各种媒体在改变人们话语方式的同时,也同样受人们的支配。
  三、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
  在这本书中波兹曼指出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他在书中对文化娱乐化的现象更加倾向于赫胥黎的观点,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在科技发展的时代,造成精神毁灭的不是灾难与战争,真正影响人们的是大家所热衷的事物。读图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的不断更新,这种娱乐氛围下的文化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观念。这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的文化走向衰竭,淹没于笑声当中。通讯模式的每次变革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些远比其他变革带来的冲击要大的多。不管是口述时代、印刷术时代、摄影时广播时代、以及电视时代,这种话语方式的改变都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对文化的扭曲传播,才会出现娱乐至上的社会现象。   电视也许是改变人们话语方式的最有力的论证。这种快乐的媒介一旦进入人们的生活,再想通过任何方式把它从人们的生活中剥离出去就变得不那么可能了。父母会告诫孩子应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人们也会自我警醒克制自己,但这些都抵挡不住电视大摇大摆地继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他们的想象,这种媒介好像是他们与外界互通的窗户,所有的社会讯息、人际关系都是通过这扇窗户传达进来的。赫胥黎的预言警示人们,我们不应该被电视所掌控,应该学会如何利用电视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如何影响文化,怎么才能成为电视的主导者。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学会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如何在短时间内选择有效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电视的傀儡,整个生活也不能围绕着电视展开。电视只是一种传播工具,一种向受众传播有效信息的工具。
  解决这种文化娱乐化的现象可能要从三点着手。首先,电视自身应该给予适当的调整,这种信息结构和效应不应该是建立在娱乐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三大主流媒体,应该给予受众正确的引导,让公众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媒介的神秘感。媒介的作用不是倡导一个娱乐的世界,只有正确发挥自身的正能量才能更有效的感染到受众。其次,受众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这种快餐文化的传播并不能代替传统文化。人们渴望与外界沟通、互动,但是这些活动都可以建立在一个正常的传播平台,文化的传播需要的是一个良性的传播渠道,新闻信息要有新闻的内涵和新闻本身的特征。娱乐不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沉溺其中不仅会让人们丧失思考,更严重的可能是整个时代的倒退。人们在欢笑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然而却很少在思考为什么笑,这才是最可悲的。再次,唯一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的是学校,其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学校应该充当起引导学生的作用。只有从学校出发,从根本上教育学生怎样判断接收到的信息、学习如何解读文化、怎样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娱乐致死》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这个信息过剩、科技快速发展、社会每天都会出现新奇事物的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娱乐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娱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都在娱乐。当年炙手可热的电视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电脑所取代,而手机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电脑。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讲究的是方便、快捷。人们对电脑的热爱超过了电视,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电脑更加的娱乐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被网络所包围着,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更加需要受众严格筛选,信息拥堵、垃圾信息过剩都成为网络传播的一项诟病。网络以一种纯娱乐、堆积的形成出现在受众面前,不管你接受也好,摒弃也罢。人们对新闻的获取开始由广播电视转向电脑、手机,而更加快捷的方式是微博的出现,人们不再看大段的新闻稿件,取而代之的是140字的内容概要。娱乐充斥的时代,文化成了一种奢饰品,人们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读报,快餐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
  作者的预言显然在现代社会变成现实,我们处在一个娱乐化的社会,信息传播不是按照人們需求的方向,而是如烟花般四散开来。但是真正的文化不是娱乐环境下传播的文化,那些心灵的洗涤不是网络时代、微博互动所能做到的。如果整个社会都充斥在娱乐的大环境下,那么这个时代究竟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人类、社会又能如何进步?这是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英)奥尔德斯·赫胥黎.王波译.美丽新世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 (美)尼尔·波兹曼.章艳,吴燕莛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重大活动的直播转播工作更是兼负着媒体政治使命,2012年11月胜利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陕西广播电视台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直播转播工作,这是广播电视合并后,新机制运行以来首次对广播电视两个播出平台统一协调指挥的重大直播转播任务。总结成功的安全播出经验,为制度保障、重点时段监看、强化过程管理、优质服务等科学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安全播出
期刊
摘 要:安徽省固镇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素有“东方滑铁卢战役”之称“垓下之战”,近年来固镇县文化与广播电视合并来看,县级电视直播演播厅的使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应用,不仅仅扩展了县级小台的经济收入,也激活文化活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拓展了一个新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演播厅;文化事业的繁荣;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进入数字时代后,网络逐渐成了校园内的主流新闻媒体,而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又使它成为最集中的“意见的公开市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力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而网络新闻通过议程设置、议题策划,有选择地发布积极信息,或树立先进典型,或干预危机事件,弱化消极因素等途径,引导舆论导向、影响受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和校
期刊
编者按: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建院之时,研究所重视理论探讨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媒体和传媒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与本学科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学术合作关系,研究所成员及相关学者的外语水平较高,视野开阔,有丰富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努力拓展与业界的合作,从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式方法,使传播与文化理论得到检验、应用、提高。担任北京大学传播
期刊
(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内民主”、“坚定不移反腐”、“五位一体”、“三个自信”、“生态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等一批新的概念,蕴含着新的政治传播方式,在政治动员、政治劝服和构筑政治信仰等方面传输着执政党新战略、新信念和新举措。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政治修辞;新概念;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编者按:打开江西卫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张稳重而帅气的面孔,他浑厚洪亮的声音已经传遍祖国的千家万户。他是吃过大苦、经历过挫折的人,从高考落榜而后转做厨师。然而,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暗暗积蓄着向上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不经意间走进电视,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并成为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他那张富有朝气的脸和沉稳厚重的声音,每天和江西最重大的新闻一同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案例,从传播学角度阐释公民参与。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切入点,以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分析PX事件,建构了一个“公民—决策机构”的传播模式,并在此模式下分析了公民在PX事件中从大众向公众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知情权;公民参与;大众;公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29-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浪微博辟谣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年11月20日到2011年7月1日的新浪微博辟谣博文,通过分析博文总数量、内容分类和惩罚方式、转发、评论前三名,得出新浪辟谣主要以发博文告知博友的方式进行,对于涉及人身攻击、诽谤等恶劣影响的发布者,则注册用户进行惩罚。新浪辟谣微博在努力提高辟谣速度,成果虽多,但与网络上、微博上流传的大量谣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微博;谣言;新浪辟谣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网络媒体《新浪网》和《腾讯网》为例,分析了其在2011年以动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43篇文章的报道形式、篇幅、报道立场、新闻议题、议题的立场等类目,以期客观的呈现和分析网络媒体中的动画形象。  关键词:网络媒体;动画;媒体形象;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43-02  一、引 言  2006年,为了推动我国动画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2003年以来国内有关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电视婚恋节目兴盛的社会因素与媒介环境、电视婚恋节目的美学特征与叙事风格、电视婚恋节目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电视婚恋节目与媒介伦理失衡、电视婚恋节目与青年择偶观等等。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不同学科探讨的分布比例不尽合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探讨、研究论文数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