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深情倾注在绿色大地上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对于首都北京来说更显重要。与国际大都市发展步伐相匹配的都市化现代农业,是农业专家一直为之奋斗的方向。如何充分利用北京郊区有限耕地资源,兼顾城市生态环境,实现都市化现代农业;如何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使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这是长期奋斗在北京农业生产一线的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的心愿。一直以来,他本着对土壤肥料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拼搏在祖国科学的前沿阵地,为土肥事业倾注着全部的心血,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北京土肥事业跨越式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确保实现农业“精品、高端、高效、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新目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守护土地播种希望
  
  赵永志和土地特别有缘。他出生在北京延庆,1979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赵永志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土地有别样的情感。”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他也许有过多种选择,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土地,选择了和“农”字挂钩。耕地是他的梦想乐园,农业技术研究是他情之所系。
  1983年大学刚毕业,他便到了延庆农场,一呆就是五年;之后调入北京农林科学院;1998年,进入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任肥料室主任,之后升任站长至今——这是赵永志近30年的人生足迹。在延庆农场,需要的是“全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就钻研什么,他学过挖鱼池和养鱼技术,学过怎样饲养奶牛,甚至还自己设计水泥衬砌渠道以改善灌溉条件。只有深入其中,接触过新鲜、肥沃,充满希望的土壤的人,才会明白,在土地上,让万物生长,让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事实上,当赵永志面对生机盎然的原野,心里已经充满对土地的深情与热爱。
  随着北京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空间遭到进一步挤压,耕地保有量逐年减少。2008年,北京市耕地保有量为347.53万亩,2010年降为339万亩,预计到2020年,将降至322万亩。这些数字让赵永志忧心忡忡。而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市国际地位的提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断涌入北京。据2010年初的统计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近20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少的耕地,让北京实现自给自足显然不可能。实际上,北京市粮食生产所占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是“作为象征意义的存在”。但即使是这种“象征意义的存在”,对于北京也是非常必要的。赵永志强调,“这座‘世界城市’需要耕地,以确保极端情况下的农产品供给安全。难以想象,一旦出现诸如气象灾害之类的极端情况,断了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北京将会怎样?”日益减少的耕地是宝贵的,而可以保护好这些耕地的人才,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更加稀缺的财富。赵永志就是这个都市里的耕地“守卫者”,带着对工作的热爱与社会的责任感,守护着最本源、最质朴的土地,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钻研科技为农增效
  
  整天与农、地、肥打交道,很多人都会感到厌烦,或者不理解,但赵永志却在艰辛的工作中感受到另一番乐趣。
  自从担任肥料室主任伊始,他就在顺义区大孙各庄和通州漷县开展红提、大桃、葡萄反季节栽培(即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实验,尽管受到传统行业观念的阻力,但他始终坚信这是一项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技术始终没有停下来。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红提、大桃、葡萄反季节栽培技术终于在北京研究成功并在京郊大面积推广;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开发出圣诞玫瑰葡萄栽培技术,使北京地区栽培葡萄在圣诞期间还可采摘上市,并延续到第二年2月份,为北京采摘农业和观光农业增加了丰富的内涵,结束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生产红提、葡萄的历史。生产实践表明,红提、葡萄反季节栽培,当年每亩就可增加效益高达万元以上。
  赵永志担任肥料室主任的6年间,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了京郊粮田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与示范、粮经饲果多类型农作物无公害诊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实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蔬菜水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观赏植物水培技术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近20项重点土肥技术的试验与推广,这些技术的推广收到了显著的增产、增效、增收效果,特别是中草药生产、果树药材间作林的经济生产技术、水肥一体设备,以及研究开发的粮食、牧草、蔬菜、果树、药材和花卉等作物的几十种专用肥料,为京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赵永志始终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担任站长后,他坚持到农村培训农民,每年都在10次以上,培训农民上千人次;每年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和技术现场观摩等活动,达10多场次;组织编制技术材料上万份,发送到农民手中。
  
  煞费苦心 只为质量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赵永志站长对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土肥工作的重要性又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他认为,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以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整体发展為蓝图,以首都功能定位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政策支持为引导,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手段,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积极开发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以确保农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北京都市农业必须具有其独特的品质与优势,必须在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科技农业上狠下工夫。以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为目标,走精品、高端、高效、生态、安全、绿色和有机之路,铸造生态品牌、绿色品牌、特色品牌和国际品牌。作为农业基础的土肥工作,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并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更高目标与更高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特别要加强现代土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技术产品创新、推广服务模式创新,不仅要切实解决好关键点、热点、重点问题,更要解决好难点问题,为不断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生态景观服务水平、食品安全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赵永志坚持和强调最多的两个理念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专家,赵永志一直大力宣传耕地质量的重要性,并期待着耕地质量能够得到法律层面的进一步保障。   在他眼里,耕地质量和数量同等重要,特别是面对耕地数量减少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提升耕地质量更为重要,是战略性要求与举措。只有在保护耕地质量优良化的时候,才能够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构建提升地力平台、创新法律缺失的肥料管理方法、构建北京数字化土肥……赵永志和他的团队为不断提升北京耕地质量,充分发挥和保护京郊有限耕地资源、生态、经济价值,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孜孜不倦地探索、付出着。
  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化肥投入在京郊无节制地增加,给京郊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破解了依靠大量增施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难题,在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发展低碳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专家称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试验示范和生产实际调查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料利用率提高7.5%以上。据统计,2006-2010年,北京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730.17万亩,农作物累计增产77.58万吨,节本增收14.35亿元;减少化肥用量(折纯养分)5.41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19.977万吨。
  赵永志认为,长期施用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五千年繁衍不衰的根本原因。但是,传统有机肥的积造和使用费时、费力、费工,目前京郊已很少使用,再加之化肥施用超量,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肥力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市土肥站启动了“有饥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对连续两年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地区取样测定表明,露地菜田、保护地菜田和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12g/kg、1.79g/kg和1.95g/kg。有机肥培肥地力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农业生产垃圾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为市政府制定实施《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科学发展观”,赵永志呼吁,“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技术创新
  屡获殊荣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赵永志的不断追求。
  赵永志带领土肥工作站研究出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特性,针对不同作物、品种的需肥规律,提供不同的施肥配方。该技术推广后,破解了依靠大量增施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难题,在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发展低碳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专家赞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在2010年首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数百项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各行业20个最优秀创新成果之一,还获得2010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农业部丰收一等奖,是全市农业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成果。
  2010年,由370个电子眼组成的北京耕地监测系统建成。该系统的建成意味着京郊耕地质量监测实现了全覆盖和全天候。只要市土肥站技术人员进入监测系统,包括远在100公里外的密云县高岭镇瑶亭村在内的数千个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就会映入眼帘。经过技术人员的整理、分类、校验后,这些数据就能当日上传至相关职能部门,以供决策。赵永志带领他的团队,使“数字化农业”从概念变为现实。
  “耕地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农产品产量、品质及安全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且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修复,如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很难修复。”赵永志说,为避免耕地质量出现問题,就要随时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市土肥站每年都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京郊耕地质量状况,提出耕地质量建设意见,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其中,粮食作物平衡施肥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和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与综合开发工程等重大项目,都是以此为依据制定实施的,在确保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监测分析结果,北京市实施了耕地分区培肥模式,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效益2.33亿元以上。
  从赵永志执著的眼神里,我们仿佛看到祖国大地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美好景象。
  赵永志带领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点亮了土肥技术这一盏明灯,在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带来了无限光明的同时,也为科技兴农这条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做了最好的铺垫与诠释。
  他不但像一盏无私的灯,默默地点亮自己,照亮周围一大片;他也像一棵大树的根,将所有深情都倾注在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其他文献
为构建有效的(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更好地推动(专利)技术运用转化的快速、稳步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知局”)在本着既要遵循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撑和指引,又要与法制保障、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等密切配合的原则,将(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体而言,我国(专利)技术运用服务平台的构思及架构主要有以下特色。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构思  国知局通过引导、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腾飞的翅膀。在我们的国家日益重视发明创新的时代,有一个热爱发明创造的群体,他们以微薄之力执着于发明创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权威统计,非职务发明得到授权数量占全国专利授权总量的50%以上,是全国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职务发明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现实中,非职务发明成果转化难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难题;而非职务发明人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  
期刊
2012年1月6日,首届“放飞理想唱响校园”全国校园歌曲征集演唱评选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在京正式拉开序幕。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阎肃、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宋成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宋小明、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王世光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据悉,本届活动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信息技术
期刊
中国股份制、股市最先肯定及首个条例、指数、年报等    首批股票规章条例颁布试行  各地在股份制试点时,有关股份制、股票的管理办法、条例等也都相继出台。  198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了《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对发行单位、股票发放的种类和发放范围、股息和红利、股票的转让和过户、发行期限等等作了规定。1984年9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又颁布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代理发
期刊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迄今,人类已有400万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巨变,都离不开能源的参与。数百万年前,人类钻燧取火。从而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具备了支配自然的能力。18世纪。蒸汽机的使用。不仅奠定了各国工业化的基础。也开辟了人类使用矿物质燃料的新时代,19世纪,核能的使用。则让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增。从此。拉开了第
期刊
如今,人才流失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大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执行力强的人才招不到,小企业需要的低起点的“白纸”也招不到。人才,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如人间“蒸发”了一样。“用人留人”,成了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留住人才,企业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么,企业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人才流失,企业受损    人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企业资产。企业人才流失,是最人的财
期刊
速度=距离/时间,2011年欧洲科学家的一场实验原理如此简单,但却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极大质疑:穿越时空真的能成为现实吗?  2011年9月,欧洲格兰·萨索奥普拉实验项目(以下简称“Opera”)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测量了从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出的,历经730公里飞行后成功抵达位于意大利格兰·萨索附近地下实验室的粒子束,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所用的时间比光子少了60纳秒。科学家指
期刊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内外部经济不协调、储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技术进步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既与我国的发展阶段有关,也与我国的国情特点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的缺陷有关。因此,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实质性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要准确把握这些深层次体制性根源,深刻分析其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找到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期刊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要从目前的47.5%提高到51.5%。随后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由“重速度轻质量”向“质量与速度并重”的阶段迈进。既要顺应工业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
期刊
9月8日~11日,由中国发明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正值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本届展会以“节能减排、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重点,展示和交流近年来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涌现出的新发明、新技术和新产品。  9月8日,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鲍红,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