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五点“注意”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状况来看,一般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选材上还是符合“名诗人的不名篇章。不名诗人的有名篇章”这一原则。分析近几年的考题,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试题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鉴赏,鉴赏以鉴赏人物形象、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表达方式为重点。就考查内容而言,近几年越考越细,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小到炼字、炼句、修辞。
  诗歌鉴赏题难度并不大。但同学们得分不理想。原因多样,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方法不熟练。解答古诗鉴赏题,立足文本是第一要诀。诗歌创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观其文”,“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关注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以题目为切入点,往往可以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二、要注意作者个性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高考选取的诗歌,大多能代表作者的风格,反映时代的特征。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居易的善于叙述、语言浅易、关注民生,陆游的爱国情怀,苏轼的虚无旷达、超凡脱俗。时代特征也是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依据,同是战争题材,在初唐诗人那里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到中晚唐诗人那里是对战争的愤恨,到了南宋诗人那里是希望为国捐躯,恢复河山。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来说,送别诗多是对朋友的叮咛,如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或表达对朋友的赞美,如高适的《别董大》;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如李约的《石头城》。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对建功立业的企盼,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如徐兰的《出关》。闺怨诗及羁旅诗则或表达妇女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诗歌的关键词与意象。关键词多是是动词、形容词。王维的《秋夜读坐》。一个“悲”字主旨尽显;周弼的《夜深》,“静”字突出夜之“深”,“峰”之“半”,“残月”之“残”对“一溪”之“一”,诗人的投入和专注立现,从这些词语意象中大多能找到“诗眼”。如王维的《过香积寺》“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冷”两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象更是诗歌永恒的话题,传统意象的独特韵味是古典诗歌的美丽所在,在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上,很多的意象早已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杨柳、长亭、酒能让你体会到别离,月、鸿雁、双鲤、捣衣让人思乡,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声、斜阳给人愁苦之感,菊、梅、松柏、竹、兰、蝉反映品格的高尚,黍离包含昔盛今衰的感叹,冰雪、草木告诉我们心志的忠贞,红豆、莲、比翼鸟、连理枝象征爱情,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代表残酷的战争,五柳、东篱、三径给你闲适的感觉。
  大体了解了诗歌主旨后,要做的就是正确的答题。本考点与其他考点不一样,需要掌握一些术语,最容易忽略的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区别。表现手法有用典、衬托、渲染、想象、抑扬,表达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下面用具体的题目来证实。2007年湖北卷为阅读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两首诗都跟“华清宫”相关。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面塞。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那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做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该如何动手呢?首先要看的是题目和作者。题目一看就知本文的主旨应该是咏史怀古的,要借华清宫之景表达自己感慨。华清官留在我们心中的种种情思顿时泛起,对这样一个人人有感的地方,作者想说什么呢?拿作者的“感”印证自己的“悟”,未读之前作者之感已先解三分。接着关注关键词句。吴诗最后一句“无人知道外边寒”,“无人知道”可见不解民情,“外边寒”可见百姓的疾苦。两处信息就可知本诗的主旨就是鞭挞统治者沉湎于享乐,无视人民疾苦。宫中绿树掩映,外边飞雪严寒,这是对比映衬。李诗一个“轻”一个“兵”可知作者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痛恨,“故宫惟有”可知这是咏史抒怀,感叹王朝的兴衰。“游乐”与“万机”,“霓裳”与“四海兵”,“人已尽”与“树长生”,对比明显。
  由此可见,方法正确。常识牢记,解决问题并不太难。因此备考还是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强化积累。要想从容应对古诗鉴赏这一考点,平时应注重积累,多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二、弄清术语含义。一定要了解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的含义,如意境、风格、韵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象征、虚实、衬托,等等。三、突出重点。对有利于检测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鉴别能力的多篇鉴赏,备考时应倍加重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