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禀赋异质性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生产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地力、节约资源,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和重要路径。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供给了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品,不仅有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且还可能在未来获得增产增收回报。然而当前农业生产中,农户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户受自身资本禀赋约束。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资本禀赋状况及配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受资本禀赋约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四省稻农的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农户资本禀赋总量与分维水平并划分农户资本禀赋结构,进而探析了农户资本禀赋异质性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分维水平中农户物质资本禀赋、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水平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②农户资本禀赋结构中,经济资本占优、社会资本占优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③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分析中,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经济资本禀赋水平与经济资本禀赋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多维度提高农户的资本禀赋水平和优化农户资本禀赋结构配置来改善和提高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户;资本禀赋;异质性;生态生产行为
  中圖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9)02-0087-10DOI:10.12062/cpre.20181023
  
  农户生态生产行为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地力、节约资源[1],兼具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之效。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户行为近年来备受关注,农户生产行为的转型升级关系到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中不乏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相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如以农户秸秆还田为例研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2]、以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为例研究农户低碳生产行为[3]、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为例研究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4-5]。同时,学者从多维视角对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探析。除外部的农业技术供给与推广[5]、推广与采纳条件[6]、农业政策激励与约束[4,7]农户内部信息技术认知[3-4,8]与感知易用性[6,9]等影响外,农户家庭资本禀赋也是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2,10]。
  农户资本禀赋是农户个人及家庭先天具备或后天已获取的可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类资源和能力、技术储备的集合[10-12],较常见的分类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2]。相关研究从资本禀赋水平出发,研究表明资本禀赋影响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13]、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14]、农户绿色生产行为[2,10]、农户农业技术采纳行为[15]、农户的农业政策参与成效[16],表明农户资本禀赋是影响农户行为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即农户可能会因自身资本禀赋不能满足相应行为发生的需要而选择放弃。从横向水平角度来看,有研究表明家庭禀赋水平约束影响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与利用方式[10],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17]。还有研究在农户资本禀赋水平的基础上,从纵向结构角度探究了农户资本禀赋结构对其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认为农户资本禀赋结构差异会带来综合资本禀赋效应的不同[2]。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在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中的表现亦存在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18]。有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开始呈现出注重生态、低碳生产方式的端倪与趋势[1]。一方面,相较于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19],如政府提供的免费种子、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贷款获得(根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现实情况),因此,他们具有更多的资金与实力以及动力采用符合政策要求的生态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论是耕地规模、资金丰裕度、先进技术应用,还是经营者的文化素质、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意愿等,都要显著优于普通农户,具备从事生态生产的动力较足、能力较强[20],专业化生产更强,农业生产预期也更为长远。
  纵观已有文献,尽管对农户资本禀赋与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关系有一定研究,但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从研究内容上看,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多是就某种生产行为来进行研究设定,而鲜有文献对贯穿农户生产过程各环节行为进行综合考量。本文拟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指标,更能真实准确反映农户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生产行为。其次,现有研究中对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研究多停留在农户资本禀赋单一水平或共同影响因素分析上,而农户异质性资本禀赋结构更能反映农户的相对优势,从而反映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现实考量与约束,针对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另外,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的控制上,忽视了农户的内部结构性差异,多数研究将其交织于一个混合样本或者仅以农地经营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而加以适当区分,或者仅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态生产行为,对二者生态生产行为采用的影响差异和主体禀赋约束状况缺乏界定。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农户家庭资本禀赋总体水平、分维水平与结构三方面异质性全面考察其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在资本禀赋约束状况下生态生产行为采用影响因素差异。基于此,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进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第二部分进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阐述,第三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可视为一种生产性投资,通过减量化使用[5]、新技术的采用与资源的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以及在未来获得采用生态生产行为上的增产增收回报以及由此带来的正外部性的环境产品[2],但也可能使农户遭受损失,包括效益损失、技术风险、额外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相比于原有的生产方式,农户生态生产行为投入大、产出慢,短期内收益不明显,这些都影响农户不从事或放弃生态生产行为。   农户资本禀赋与特性是决定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①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较好的自然资本禀赋有利于增强农户的长远预期从而使农户运用更有利的农业生产方式[3];②物质资本禀赋越多有利于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依靠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效益与收益[3],而不是追加物质生产资料的方式提高收益,有利于农户减量化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③人力资本水平积累有利于农业环境效率的提升[21],从而为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提供知识储备和生产能力[3];④经济资本禀赋是农户承担风险、进行生态生产行为资金投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2],经济资本禀赋越多,农户风险承担能力也越强,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所需的资金投入越容易得到满足;⑤社会资本禀赋越丰富,既有利于农户通过组织化扩散方式采用生态生产行为,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农户实行生态生产行为过程中的技术采用交易成本,进而有效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采用[3,17,19]。因此,本文认为农户各维度资本禀赋水平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
  由此提出假说一:农户各维度资本禀赋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
  要素禀赋(本文并不区分资本与禀赋的差异)不仅存在要素禀赋充裕度的不同,亦存在要素禀赋密集度的不同,即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22]。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不仅需要一定程度的资本禀赋水平,同时也需要各类别资本禀赋间的合理结构配置。一方面,由于农户各类别资本禀赋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会以自身较强的资本禀赋来弥补较弱资本禀赋的不足。如农户可以通过经济资本禀赋优势替代人力资本禀赋水平的不足,进而降低因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对生態生产行为采用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禀赋的不可得性或不可流动性[21]或禀赋替代的交易成本较高,农户会由于某类资本禀赋结构性不足而降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倾向。如社会资本的不可得性导致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信息技术获取途径有限而降低了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因此,本文认为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是基于农户资本禀赋不同要素间的变换匹配和动态性平衡的综合考量。
  由此提出假说二:农户各类资本禀赋结构优势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
  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采用不仅与其资本禀赋状况有关,同时也与相关行为主体的特征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作为不同的行为主体,二者在资源要素的获取与配置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取向,可能导致其采纳成本、收益及风险判断[23]以及对农业的长远预期不同,因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本文讨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将当地农业相关部门认定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定义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家庭为上述三种主体中的任一种将其认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值为1,否则为0)包含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实现农业纯收入最大化为核心目标,具备经营规模较大的特点。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需要一定规模的耕地相配套,且有利于单位面积固定成本的降低[19],给农户带来更直观的收益,因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动力较足。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面积较大,表明了农户从事农业的专业化程度高,其农业收入占比相对较大,实行非农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较高,因此相对普通农户来说对农业具有更为长远的收入预期,期望生态生产行为未来的收益与带来正外部性,因而生态生产行为采纳意愿也更强[24]。因此,本文认为资本禀赋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影响。
  由此提出假说三:资本禀赋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生态生产采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即相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资本禀赋水平越高及各类资本禀赋结构占优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作用更显著。
  2研究设计与数据
  2.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源自课题组于2017年6—7月对长江中游四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农户开展的问卷调查。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本次调查主要围绕种稻农户水稻生产经营状况、生态生产行为和家庭特征等问题展开。其抽样过程为:首先,在四省中按照地理相对位置选择2到3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其次,结合经济发展水平、距离集市中心的距离,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典型抽样法在每个县选取2到3个行政村,然后在每个行政村随机选取15户经营大户和15户普通规模农户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10份,剔除掉数据缺失的无效样本,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有效问卷911份,问卷有效率为90.2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结构与来源等;②农户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与收益情况、农户家庭耕地禀赋、资产状况、生态生产行为采用情况;③农户生产经营形式与组织参与情况;④对农业政策与农业生产条件评价等。
  受访农民以男性为主,平均文化水平较低。样本中有近一半农户家庭为经当地农业部门认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占比较高,农地规模均值较大。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或党员的比重约为27.66%,加入农村合作社的农户家庭占比为30.74%。受访农户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的占比为56.53%,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占比均值(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占比=2016年家庭农业收入/2016年家庭总收入,此处均值表示算术平均值)约为68.21%。
  2.2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2.2.1自变量:农户资本禀赋
  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实际调研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15个指标来反映农户资本禀赋特征,指标选择如下:①采用农地地形、农地规模、最远两块地之间的距离来综合考察农户的自然资本。农地规模越大,地形条件越好,细碎化程度越低,农地禀赋条件就越好,农户对农地的长远投资与预期也会更高,因此更可能采用在未来带来增产增收与正外部性环境产品的生态生产行为。②采用农户机械投入费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道路交通设施条件来综合考察农户的物质资本。农户物质资本越丰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性工具和基础设施越容易得以满足,能够简化农户农业生产程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③采用农户家庭务农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根据家庭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小学=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及以上=5取均值得到)、平均健康状况(根据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非常不好=1,不太好=2,一般=3,良好=4,非常好=5取均值得到),务农劳动力人数来综合考察农户的人力资本。农户拥有较强的人力资本禀赋意味着其具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因而更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④采用农户家庭2016年总收入、是否受正规信贷约束、是否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来综合考察农户的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高低意味着农户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投入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的不同。⑤采用是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具有政治身份(将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或中共党员身份的定义为家庭成员具有政治身份)来综合考察农户的社会资本。良好的关系网络可以增强农户集体归属感和沟通便捷性,减少环境决策的交易成本,并通过形成某种“软约束”来规范和引导农户环境治理行为[31],既可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进行相对规范的生产,又可以降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采用的交易成本。   义为弱资本禀赋型农户;根据分维资本水平值,将自然资本水平值高于平均值定义为强自然资本型,低于平均值定义为弱自然资本型,其他维度定义相似;根据分维资本水平结构差异,将农户分维资产水平值最高的定义为占优型农户,如自然资本占优型农户表示该农户所拥有的资本中,自然资本水平最高。
  2.2.2因变量:农户生态生产行为
  借鉴相关学者对生态生产行为的定义,并结合农户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将其定义为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地力、节约资源的生产行为视为生态生产行为[1]。将“近年来亩均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减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对秸秆进行回收利用,对使用过的农资产品包装进行回收”定义为生态生产行为(由于所调研区域农业生产水资源丰富,普遍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因此未将其纳入到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中)
  ,并计算其综合值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
  yi表示第i个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具体由6个单项指标以及2个生态生产行为综合指标来衡量。方法一的基本思路是:将前述所有农户生态生产行为设定为二元变量,然后加总这6个具体指标得到每个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综合值,本文记作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F1。方法二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6个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个指标值相加得到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F2。
  括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市场因素[32]、政策因素[33]、对土地的长远预期[34]、风险偏好[8,17],具体为对农资价格水平的评价,对政府种粮政策支持评价,对粮食收购价格的评价,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评价,未来土地流转意愿,以及风险偏好。γi为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μi为随机扰动项,α为常数项。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资本禀赋状况及配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受访农户家庭是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其划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借鉴相关学者的做法,采用似不相关模型的检验方法以判断资本禀赋异质性对两种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即检验资本禀赋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是否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影响[35]。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农户资本禀赋及其生态生产行为分析
  3.1.1农户资本禀赋总量分析与分维水平分析
  由表3可知,从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水平来看,标准差较大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倍数相差较大,表明农户整体资本禀赋水平分化较大。从分维资本禀赋水平来看,农户拥有的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相对较低,其均值分别为0.061、0.069。农户拥有人力资本均值为0.086,标准差较小,表明农户人力资本禀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这与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特征差异小的现实状况相一致。农户社会资本禀赋均值为0.073,标准差较大,为0.067,表明农户社会资本禀赋差异相对较大。综合来看,农户资本禀赋总量差异明显,分维资产禀赋分布不均,且差异明显,农户资本禀赋异质性明显。
  3.1.2资本禀赋异质性与不同类型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分析
  由表4可知,从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水平占优来看,有47.42%的农户为强资本禀赋型,52.58%的农户为弱资本禀赋型,说明大多数农户的总资本禀赋是低于总体均值的。同时可以看出,相较于弱资本禀赋型农户,强资本禀赋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均值相对较大。从农户资本禀赋分维水平占优来看,自然资本占优型与社会资本占优类型农户样本量最大,分别为286、283,占总体样本百分比分别为31.39%、31.06%,物质资本占优类型与经济资本占优类型农户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样本百分比为10.76%、9.77%。同时也可以看出,经济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優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均值相对较大。由表5可知,从农户类型来看,二者在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均值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农户类型不同其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分布不同。综合来看,农户资本禀赋异质性与农户类型会导致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均值分布差异。
  
  3.2模型回归结果
  3.2.1农户资本禀赋对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
   为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首先对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方差膨胀因子(VIF)介于1.05~2.38之间,表明各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1)(2)分别为基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F1和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F2的回归结果,其回归结果的回归系数方向以及显著性基本一致,表明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结果如表6所示。
  (1)物质资本。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在两个模型中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意味着较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户具有更高
  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与农业投入的长远预期,因而更愿意采用生态生产行为。与已有研究结论有良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相一致[23-24]。
  (2)人力资本。务农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与健康状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生态生产行为意味着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文化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户有更多精力依靠精细化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资本追加来保证收益。
  (3)经济资本。信贷自由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信贷自由意味着农户能够较为容易的获得信贷,表明农户能够较容易的获得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但信贷相对于自有资金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成本,因此农户更有可能通过追加物质投入的方式来保证农业收益,降低了生态生产行为采用的可能性。是否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农户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富有的农户更有能力承担技术变革带来的损失[5],并且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采用生态生产行为。
  (4)社会资本。是否加入农村合作组织、是否为党员或村干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合作社良好的示范效应可以有效联结和组织分散的农户,通过引进、试验和示范生态生产行为,降低农户采用成本与技术风险,提高农户的采用行为。此外,合作社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也会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农户接受正确的生态生产方式,与已有结论一致[23]。党员村干部身份意味着对政策的认同与期待,更有可能将生态生产内化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3.2.2农户资本禀赋水平与结构异质性对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分析
  表7中模型(1)(2)为农户资本禀赋总量的回归结果,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是农户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基础,农户拥有的资本禀赋总量越多,采用生态生产行为所需要的资金与风险承担能力越容易满足,因而越有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模型(3)(4)为农户资本禀赋分维水平回归结果。其中,物质资本禀赋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物质资本禀赋水平越高的农户,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与设施条件相对较好,具有较好的生产条件与生产积极性,因而更倾向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人力资本禀赋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农户人力资本禀赋越高,农户农业劳动力素质越高,更有可能关注环境问题,并采用有利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有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社会资本禀赋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社会资本禀赋水平较高的农户由于社会组织网络的关系,更容易受到国家相关涉农政策的倾斜和技术支持,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可能比普通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更通畅,农户在获取先进生产技术时外源资金的可获得性也相对较强[24]。农户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禀赋水平越高,其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因而更有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综合来说,研究假说一得以验证。
  在模型(5)(6)中,表征农户资本结构的四个虚拟变量中经济资本占优型与社会资本占优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不同资本结构对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效应。资本结构中经济资本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一方面,农户经济资本禀赋占优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相关的资金需要越容易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要素的可替代性,经济资本占优相对容易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农户资本禀赋,农户采用生态生产行为所需要的各类资本禀赋的合理结构配置较容易得到满足,因而经济资本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社会资本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相较于其他类型资本禀赋,社会资本较难实现要素的替代。一方面,社会资本禀赋占优为农户农业生产行为提供内在的道德约束与外在组织制度约束,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禀赋占优为农户采用生态生产行为提供便利性以及较低的交易成本与风险成本,因而社会资本禀赋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由此来看,研究假说二得以部分验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经济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优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虽表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对两类资本依赖性更强,但并不否认其他类型资本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
  3.2.3资本禀赋异质性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
  由表8看出,农户资本禀赋分维水平中经济资本禀赋水平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p值为0.085。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经济资本禀赋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对于普通农户来说,经济资本禀赋水平对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向为负,但不显著。农户资本禀赋结构中经济资本占优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25。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经济资本禀赋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对于普通农户来说,经济资本禀赋占优对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向为负,但不显著。由此看出,研究假说三得以部分验证。
  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一方面,其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对农业依赖性大,对农业生产具有较为长远的收入预期。当经济资本禀赋水平较高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通过减量化投入以降低单位面积固定成本的动力较足,对生态生产行为采用带来的技术风险与收益损失承担能力更强。另一方面,经济資本禀赋占优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相对较强的资本禀赋配置能力实现各类型禀赋间的合理结构配比,可以通过经济资本替代因规模过大导致的人力资本不足问题,可以通过经济资本替代物质资本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依靠更精细化的管理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收入的增长,因而更有可能采用生态生产行为。对普通农户来说,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和非农就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背景下[24],由于农业的相对收益较低且普通农户收益受规模约束限制,更有可能通过兼业或非农转移的方式增加收入,因而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以及收益预期显著降低,在经济资本禀赋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有可能通过追加农药、化肥等物质投入的方式稳定或增加农业收入,因而经济资本禀赋水平对普通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为负向。
  4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四省911户种稻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农户资本禀赋总量水平与分维资产水平并对农户资本禀赋结构进行划分,通过两种方法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探析了农户资本禀赋异质性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并以似不相关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在生态生产行为采用上的影响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受资本禀赋水平不足与结构的不尽合理制约。②水平分析中,农户物质资本禀赋水平、人力资本禀赋水平、社会资本禀赋水平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③结构分析中,经济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优型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生态生产行为。④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分析中,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经济资本禀赋水平与经济资本禀赋占优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
  
  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多维度提高农户资本禀赋水平,重视农户资本禀赋对其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一是要不断构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农户物质资本禀赋。如弥补农机缺乏问题,改善和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为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要加强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户人力资本禀赋,引导农户采用绿色科学的农业生产投入方式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和提高农业收益。三是发挥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重视合作组织等社会资本在农业绿色生产机制的形成与引导中发挥的作用。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户的社会资本,使农户具有较为长远的农业生产预期和形成内在的道德约束,并降低生态生产行为采用成本。   (2)优化农户资本禀赋配置结构,充分发挥农户资本禀赋的整合效应,为农户实现各类别资本禀赋间的合理替代提供条件。一是要明确不同农户资本禀赋优势与劣势,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农户实现资本禀赋合理配置进而提高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二是要通过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经济资本禀赋优势合理弥补替代其他类别资本禀赋,提高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如采取积极的财政信贷支持政策,提高农户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信贷可得性,为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采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编辑:于杰)
  参考文献
  [1]蔡颖萍, 杜志雄. 家庭农场生产行为的生态自觉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2):33-45.
  [2]张童朝, 颜廷武, 何可,等. 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8):78-89.
  [3]田云, 张俊飚, 何可,等. 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4):61-70.
  [4]褚彩虹, 冯淑怡, 张蔚文.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3):68-77.
  [5]罗小娟, 冯淑怡, 石晓平,等. 太湖流域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1):1891-1902.
  [6]李后建.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2(2):28-36.
  [7]杨果, 陈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6):94-99.
  [8]黄季焜, 齐亮, 陈瑞剑. 技术信息知识、风险偏好与农民施用农药[J]. 管理世界, 2008(5):71-76.
  [9]王琛, 吴敬学. 农户粮食种植技术选择意愿影响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1):45-53.
  [10]丰军辉, 何可, 张俊飚. 家庭禀赋约束下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实证分析——湖北省的经验数据[J]. 资源科学, 2014, 36(3):530-537.
  [11]GLASSD V,B M. Social mobility in britai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54, 9(4):776.
  [12]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J]. 人口研究, 2012, 36(4):3-17.
  [13]张翠娥, 李跃梅, 李欢. 资本禀赋与农民社会治理参与行为——基于5省1599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6(1):27-37.
  [14]邝佛緣, 陈美球, 鲁燕飞,等. 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分析——以江西省587份问卷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2):58-66.
  [15]蔡键. 不同资本禀赋下资金借贷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 1(10):93-98.
  [16]谢晋, 蔡银莺. 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以成都311户乡村家庭为实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116-125.
  [17]姚文. 家庭资源禀赋、创业能力与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基于家庭农场视角[J]. 经济经纬, 2016, 33(1):36-41.
  [18]楼栋, 孔祥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 改革, 2013(2):65-77.
  [19]龚为纲. 项目制与粮食生产的外部性治理[J]. 开放时代, 2015(2):103-122.
  [20]闵继胜, 孔祥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创新与农业清洁生产——基于黑龙江仁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分析[J]. 江海学刊, 2017(4):67-73.
  [21]姚增福, 刘欣.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J]. 人口与经济, 2018(2):37-47.
  [22]伯尔特·俄林.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M].逯宇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60-62.
  [23]李宪宝. 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化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3):87-94.
  [24]盖豪, 颜廷武, 张俊飚. 基于分层视角的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研究——以秸秆还田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4):170-185.
  [25]刘乐, 张娇, 张崇尚,等. 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吗——以秸秆还田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5):17-26.
  [26]胡逸文, 霍学喜. 农户禀赋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河南农户粮食生产数据的实证[J]. 经济经纬, 2016(2):42-47.
  [27]黄季焜, SCOTT R. 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1993(6):21-29.
  [28]TEY Y S,BRINDAL M.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 review for policy implications[J]. Precision agriculture, 2012, 13(6): 713-730.
  [29]国亮, 侯军歧. 农户禀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 开发研究, 2011(1):79-81.
  [30]吴比, 刘俊杰, 徐雪高,等. 农户组织化对农民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基于11省1 02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8):25-33.
  [31]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受偿意愿的影响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7):93-101.
  [32]黄武, 黄宏伟, 朱文家. 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2(4):37-43.
  [33]刘滨, 康小兰, 殷秋霞,等. 农业补贴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种粮决策行为影响机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4(4):376-383.
  [34]王全忠, 周宏. 农业生产性投资、流转租期与效益追求方式[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5):15-27.
  [35]StataCorp. Stata base referenc manual release 15[M].College Station, TX: Stata Press, 2017: 2662.
其他文献
摘要 城镇安置日益成为我国政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主导的安置模式。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我国移民安置模式的演进,在深入分析城镇安置模式三个层次的内涵及其对搬迁户生计活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安康移民搬迁地区搬迁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模型,控制了观测数据中混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城镇安置模式对搬迁农户以及贫困搬迁户生计活动的
期刊
摘要 中国的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深度贫困的脱贫攻坚阶段。尽管学界尚未明确给出深度贫困的定义,但学界研究的持久贫困与当前政策所关注的深度贫困具有相同内涵,研究农村持久贫困问题,有助于理解深度贫困并为减贫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贵州省普定县三个行政村2004—2017年整村调研所形成的5期面板数据,从多维视角出发,考察农村持久贫困的规模、分布及成因。具体地,首先采用AF多维贫困测量法构建多维贫困指
期刊
摘要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基于黄渤海区——山东庙岛群岛、东海区——浙江舟山群岛和南海区——海南三亚及其岛屿的6 426份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公众对保护海洋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的偏好。结果表明:①公众保护庙岛群岛海洋地质遗迹、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三亞及其岛屿珊瑚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251元/人、359元/人、266元/人,消除样本组之间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
期刊
摘要: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为实现该目标需要有效推进低碳转型发展,土地政策在此过程中能否有所作为?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视角,从供应规模、协议方式和价格偏离三方面,探究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门槛回归模型方法,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三个“效应”:①“规模效应”,即
期刊
摘要 流域居民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相关生态补偿政策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流域居民是否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决策是基于其生态认知衡量后在理性和感性综合影响下所作出的最佳选择,其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不仅受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还受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生态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分析生态认知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对促进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具有跨区域传播的性质,国家通过《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提出以城市群为地理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科学评价城市群环境合作效果,并考察合作效果的影响因素,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组织间活动强度衡量城市群内府际环境合作效果,并结合协作治理理论提炼五项环境合作的影响因素,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13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环境合作效果的必要条件及组
期刊
摘要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牧户超载过牧行为,成为减少牧区牲畜养殖数量和保障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之一。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牧户通过长期交往形成的社会信任、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中政策监督执行成本高等问题,还能形成减畜的集体行动从而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探讨社会资本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超载过牧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草原生
期刊
摘要: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长期间接影响的研究较少,理清自然灾害的长期间接损失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深刻政策含义。基于1994—2016年四川省181个县的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分别研究汶川地震对10个极重灾区经济产生的长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的长期间接影响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复兴”型灾区,包括茂县和彭州市,表现为2016年人均GDP恢复到了其反事实水平;第二种是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排放特征分析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本文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37个节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上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城市CO2排放核算方法,编制了节点城市在2005、2012、2015三年的C02排放清单,包含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和外调电力引起的间接排放。本研究分
期刊
摘要 我国碳市场CCER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以公众对于碳中和支付意愿为着眼点来研究公众是否愿意为碳排放付费,对于设计碳中和激励机制以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清洁项目投资产生的CCER的有效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四个维度设计公众碳中和支付意愿调查问卷,通过网上发布在线调查的信息技术,覆盖了中国不同层级的城市和不同特征的人群,获得了1 32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对于碳中和支付意愿的影响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