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艺术论》中艺术与美的关系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创作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品,在世界文坛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作家以外,托尔斯泰还是一个思想家。他经常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俄国社会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对其中他认为不符合道德,违背人类美好品质的事物进行批判。面对新兴艺术的发展,托尔斯泰总结了他半个世纪的创作经验,把他认为的艺术以及什么是艺术的美总结在了《艺术论》一书中。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艺术论 美
  艺术与美,这是两个概念,但又有很强的交集。
  艺术的通识概念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
  而美的通识概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
  从字面上看,艺术是包含着美的,美是艺术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在古希腊时期,美与善这两个概念往往不分离。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美从对事物外在特征的感性描述之词变成了一个哲学概念。到了中世纪时,把美看成上帝终极因的一个表现,而所谓的艺术也只不过是一门手艺而已。直到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对于这个“美”的概念,概念繁杂,没有一个定论。而俄国著名作家兼思想家托尔斯泰在观赏完一次艺术表演之后,也对此产生了思考。并花了十五年时间(一八八三年到一八九八年)总结了他半个世纪文艺创作经验,写出了《艺术论》一书。
  托尔斯泰写作此书目的就是为了批判当时不正确的艺术发展情况,以及指出艺术正真应该遵循的发展道路。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现代艺术走的不正确道路”。在他看来,当时出现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流派都是一种不健康发展趋势。
  托尔斯泰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传播感情”特质,并且这种感情为所有人所能接受。好比时下主旋律、正能量宣传片以及经典广告宣传片,其中必须做到能够让每一个接触到这件艺术作品的人都至少能情感上产生波动。
  可能是托尔斯泰没有清楚表述,普列汉诺夫对“艺术传递情感”这一说法进行了批判,普列汉诺夫补充道:“艺术不光能传递情感,也同样能传递思想”。
  其实,托尔斯泰并没有否认“艺术能传递思想”,纵观《艺术论》,托尔斯泰一直把宣扬基督教“勿以暴力抗恶”、“博爱”、“团结全人类”作为艺术使命。这正是艺术传递思想功能最好的体现。
  虽然托尔斯泰把宣扬“博爱”当成艺术中真正的美,并因此受到了之后马克思主义者“阶级调和”的批判。
  因为好艺术是传播“博爱”,传播连动物都能感受到的慈悲。所以,那些没能尽到传播正能量的艺术在托尔斯泰眼中就成了坏艺术作品。
  而这些艺术作品奉行的美学原则,不光在当时俄国,甚至整个西方都很有市场。当时主流美学思想就认为,艺术的作用就在于让人愉悦,而让人产生良好感觉的这种特质就被称为“美”。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纯粹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
  托尔斯泰对此进行了批判,因为那会导致艺术变得不可理解,自然就实现不了艺术主要功用以及主要目的——传播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价值观。并且使得艺术沦为少数上层特权阶级所独享。
  托尔斯泰以其批判现实主义眼光,进一步剖析,认为导致这种不良现象源自上层社会的自私自利。正是出于對特权的贪婪,以及对于淳朴宗教博爱精神的背叛。才导致上层社会喜欢奢靡享受,而缺乏正真内在精神的艺术作品。
  对此,托尔斯泰在书中写道:“再也没有比享受更陈腐的东西,再也没有比从一个时代的宗教意识产生的感情更新颖的东西。”
  所以,托尔斯泰以此为准绳对当时欧洲艺术进行广泛批评。认为其中艺术作品表现的感情无非是骄傲、淫荡的色情和对生活的厌倦这三种倾向。
  对于这场大批判,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比如他认为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矫揉造作,暧昧不明的作品,因为不知所云。而诗人马拉美宣称“诗就是需要让人看不懂才是美”,这也招致了托尔斯泰口诛笔伐。
  对于当时在美术领域新出现的印象派、象征派主义,托尔斯泰也认为这些是脱离人民,只沦为少数特权精英才能享受的艺术,使得艺术传播情感的功能大打折扣。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作品需要传递宗教博爱思想是不可能通过这些晦涩,难懂,缺乏感染能力的途径来实现的。而真正的艺术要能表现美,传递那种连动物都能感受到的慈悲精神。为此,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艺术必须要有独创性,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只能靠视听觉的刺激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就强调了创意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而独创性,令人耳目一新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一环。
  第二个条件就是传递感情的能力一定要强,千万避免不知所云,晦涩拗口。托尔斯泰对那些朗朗上口,富有感情的民间歌谣也是大加称赞。回到当下,李白、白居易的诗歌也是情感传递能力强的代表,读了《行路难》,既能感受到当时作者处境艰难压抑的状态,又能为作者达观豁达态度所鼓舞。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受众都会经历类似诗人当时那种不得志,生活不顺心的状态,所以就非常容易产生共鸣。白居易《琵琶行》从一开始对商妇出场描写用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后面琵琶曲扣人心弦的演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都非常形象生动,慢慢渲染那种即将叙述商妇悲惨遭遇并用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下子就把作者以及读者的情绪波动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照托尔斯泰的标准,像这样易懂且情感思想能力传递强,并附带乐观、慈悲精神的作品才是好的艺术作品。
  第三个条件就是艺术作品的真挚性,就是这件作品得包含作家的创作感情。不能矫揉造作,空洞无物。例如屈原在《离骚》中写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时,是饱含着对黎民百姓的悲愍。一方面为自己不得志而感到失落,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愿意以死来拯救黎民挽回楚国不断走向衰败的颓势。读来,不禁让人感到作者当时百感交集,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有多么的强烈、真挚。
  另外,托尔斯泰还认为好的艺术作品不需要“艺术批评”,即对艺术作品的解释。他认为,如果一件艺术作品需要解释才能让人明白它所想传达的思想跟感情,那它的情感传递能力就大打折扣了。例如,一个好的视频广告就是不需要过多的旁白,过多的字幕,这些反而会破坏这个广告的艺术性,以及它的艺术传播能力。在平面广告艺术中也是一样。例如杜蕾斯的广告,就避免了宣传它使用何种材质,采用何种技术,效果有多好的无谓解释。非常直观,而且艺术传递能力非常强。
  虽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美并不是“享受”,而是传播博爱、慈悲、团结等宗教情怀的特质才是美的艺术,好的艺术。这个理论引起了当时不小的争议。但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思想跟世界观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所以,托尔斯泰的美学理论也是百家争鸣中美学思想中的一派,并为我们理解美,理解艺术创作目的及功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此外,托尔斯泰对于艺术作品的传播手段和方法提出的一些想法,也值得我们的学习。尤其是走平民路线,大众路线的艺术作品,托尔斯泰的美学思想更是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托尔斯泰. 艺术论[M].张昕畅 刘岩 赵雪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5年.
  [2] 平 仑.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J].吉林师范学报,1982年,第二期:36-44.
  [3] 陆人豪.《艺术论》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一期:70-80.
  [4] 金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创新[J].天津师范学报,1981年,第三期:70-73.
  [5] 杨敏.浅析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的情感的道德性[J].才智,2016年,第14期:215-216.
  [6] 李秀云阚风平.艺术何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四期:53-56.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在中央纪委的示范带动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三转”,聚焦中心任务,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巩固深化“三转”成果,进一步解决组织、形式转变后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工作的到位问题。重点研究探索基层纪检机构实现“三转”的思考,深刻领会“三转”的
期刊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让国人骄傲、让世界羡慕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支撑,是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思想保证,是增强中国共产党创新力、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力、号召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用中国智
期刊
【摘 要】 随着工会组织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稳定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工会的地位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为做好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公司目前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工会组织应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化思想引领;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组织应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化思想引领;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基础;在维护职工合法
期刊
【摘 要】 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谐的职工之家,以创新开放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工活动,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品质。文章以工会管理为视角,深入探讨建设和谐职工之家的有效途径,为工会管理和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参阅依据。  【关键词】 职工之家 工会 高职院校 办学品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
期刊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及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變化。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着更为开放的发展环境,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一、当今企业政工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一直是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全体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加上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在变革中求发展,在
期刊
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应不断补充磨练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来实现工作管理的高效化。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以真理说服人,以自身行为引导人,以人格力量來感染人。政工干部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长期的政工工作实践中,在不断的磨砺与学习过程中,总在思考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并以此为自己长期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说,政工干部应
期刊
【摘 要】 公务员是实施行政法律的主要群体,在行政立法、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务员的行政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法律的传播,提升公务员行政意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法制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公务员在法律规范中融入行政法律意识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公务员行政法律意识的要求,最后针对目前公务员行政法律意识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  【关键词】 公务员 行政法律
期刊
【摘 要】 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一直是医院改革方向的重点内容,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政策,并且已经开始在公立医院试点实施。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是国家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视,能够督促公立医院严格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绩效工资 改革 实践  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能够为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提供更为规范的标准,能够充分调动公立医院职工工作的
期刊
职业道德,顾名思义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其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它既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也是对从业者职业活动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企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那么职业道德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职业道德又与哪些因素相关?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吗?需要培养员工
期刊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强,一些职工团队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逐渐呈现出经济多元化结构、劳动关系复杂化的现象和特点,对于企业工会工作的顺利展开大大增加了难度。因此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应不但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创新探索。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工会主要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将党和职工群众进行有效联系的一个载体,但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工会也面临着巨大
期刊